1. 女方庚帖的书写格式怎么写
庚帖用词非常讲究,抬头、结尾部分通常都有“百世芝兰”、“天作之合”等吉祥祝福用语。对促成男女双方婚姻的媒人,用语也很文雅,称之为“冰人”、“大月老”,显得很文明。其格式一般为: 天作之合
男(女)命庚帖
谨将小儿(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
曾祖***,祖父***,父亲***,儿(女)名***,行*,*属相,*年*月*日生。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姻眷弟***顿首
冰人***
同押
*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
有时为了制造喜庆气氛,男方除填写生辰八字外,还故意在庚帖上出上联,送到女方家让对下联。这种对联都是老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马上就能对出,若是男方即兴编的上联,女方接到庚帖后,还得搜肠刮肚对下联,不免怨嗔未婚夫多此一举。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有的人迷信,收到庚帖后,会将其压在灶神龛香炉下放三天三夜,其间未见不祥之兆,方可认同此桩婚姻。
2. 女方庚贴怎样写
换帖之“帖”就是“庚帖”,男女双方各准备一份,写这东东,要求告“老先生”——年纪大些的老识字人来写,或在他的指导下,年轻人按着他出示的“帖款”抄写。上面写明,谁谁家排名第几的儿或女,什么名字,十几岁,经家长同意,志愿与某村某家排行某之男或女、多少岁……结秦晋之好;媒人谁是谁,立字为证,永不反悔。全是简古高妙文言文,竖行直书,毛笔为正规,其它笔为简略;连新式识字人也没几个懂得的。这庚帖其实就是旧社会的婚姻合同,早没法律意义了,但当时这一套还完好保留着。我还记得,庚帖不仅内容格式十分讲究,连大红纸折叠样式、折数,还都有标准要求,马虎不得的。
换帖,就是由媒人出面,带领男方一位亲属,带上写好的男方庚帖,再带些点心等礼品,尤其要带上男家给女孩专门买好的礼物——东西:一身或两身衣料,或者衣服;两双袜子,两双鞋,两方手帕,两条围巾,护肤化妆品若干,香皂两块。这些东西买全了,在当时共得花去六十到一百块钱。这些礼物连同庚帖,用一方新的大红布包裹包好,还要包上面两棵连根艾蒿,两棵带根大葱,好像还有点什么,这必不可少。这些东西包好了,由媒人带领男家一个亲属,送到女家。
女家这时也把写好的庚帖,连同专门买来送给男方的礼物——两双袜子,两条手帕,两只钢笔两个硬皮笔记本,有的有一件或一身衣料或衣服:这些大约需花去二十到四十块钱——交给媒人带回男方家中。这就算换帖——换东西完成了。这些礼物的多少,有时双方父母会有某一方不满意,但也不发作再要。因为礼物的数量样式,都像模式化有了标准与行情了。(这是当时农村社会中家家均贫富的完美结果。)
这个过程好像又叫“传启”。一般这天男家会安排一桌筵席,首次宴请媒人。席上除例行酒菜外,必有一两条鲤鱼,一般是红烧或做成糖醋鱼,以酬谢媒人搭桥牵线之功。所以我们都把说媒叫做“吃鲤鱼”。
换帖之日,应该算正式定亲或叫订婚了。
3. 合婚庚帖是什么
合婚庚帖是:庚帖,中国民间婚俗之一。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例:合婚问卜若都好,有钞;只怕假做庚帖被人告,吃拷。——元·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
庚帖
读音:gēng tiě
别名:龙凤帖/婚帖
【来历】
古代中国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庚帖”、。也有的称为“年庚帖子”。
“庚”即年庚。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嫁娶》载:.“庚帖由冰人送至乾宅,是否以一月为定,不能过日,一月之中,乾宅须将庚帖请著者合婚,或赴神庙求签。
如卜之吉,则央冰人向坤宅报告,选口缠红否则将庚帖送还.闻亦有不问卜者,谓之天婚,庚帖送来时,乾宅以米淘箩一只,红筷一把,上覆红巾,供天井中,设香案一,冰人即将庚帖安放箩中,不顾而去。”
扩展资料:
【下庚帖】
一般是未订亲的男女,托媒人持其庚帖代为求亲。如凌潭初《醒世恒言》第九卷《陈多寿生死夫妻)}:“到初十日,王三老换了一件新开折的色衣,到朱家说亲。朱世远已自与浑家柳氏说过,夸奖女婿许多好处。
是日一诺无辞,财礼并不计较。他日嫁送,称家之有无,各不责备便了。王三老即将此言回复陈青。陈青甚喜,择了个和合吉日,下礼为定。朱家将庚帖回来,吃了一日喜酒。从此亲家相称,依先下棋来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庚帖
4. 允帖 庚帖 是什么意思
萧山是礼仪之帮,旧时候定亲 也叫订婚,对男家而言叫行聘,对女家而言叫纳彩。定亲须用帖子,男家给女家称求帖,女家给男家称允帖,统称“拜帖”,要求字迹工整,文辞规范。沙地区拜帖一般正面书写“全福”或“正肃”,求帖写有“请求台允”,允帖写有“谨遵台命”等字样。里畈考究的用木制的拜帖盒,上书“文定吉祥”金字,外裹红布,插一丛连根万年青,内装新郎生辰红帖及议定的聘金礼单,随送聘金、财礼、点品(即鸡、鹅、糖果、桂圆、荔枝等),以盘盛之,少则8盘,多者可达32盘,连同聘金财礼俗称“头盘”,也叫“头把”。女家收下后,须回送喜果、衣衫等礼品,用绿纸书写女庚帖,装入原盒由媒人带转,是为“定亲”。定亲须择吉日,办定亲酒,女家办午宴,男家办晚酒,祈神祭祖,宴请族人戚友和媒人。有的地方女媒把女家刚孵出的一对雌雄小鸡送给男家,称为公婆鸡,养大后只能卖不能吃,用换来的钱买碗盏,表示男家将增加丁口。女方媒人还向男家讨一个未婚夫的鞋样,让姑娘做成新鞋,日后由媒人捎给小伙子,表示姑娘心灵手巧。定亲后,男女青年正式结为未婚夫妻,小官人作为“毛脚女婿”即可由媒人陪同到女家走动。沙地区有“小官人”随同媒人前往女家定亲的,席间,女方长者给小官人“见面钱”。下午,大姑娘在女伴、女媒陪同下,由小官人带路到男家,男家办酒宴客。旧时吃过定亲酒,姑娘就是男家的人了。 现在基本是:讲究一点的订婚也要办酒席的,跟结婚一样,然后彩礼也要拿,至于多少就看男方的了,有钱多给点,没钱就少点喽,当然很多人为了充场面打肿了脸。不过现在很多家都把订婚压缩了,好像叫“压小贴”,两家长辈碰个头吃个饭就好了。
gz.sojk.net允帖 庚帖 是什么意思???哪个先 哪个后的解答
5. 庚书,书写的格式
其格式一般为:横行、竖行自便(最好是竖行,从右向左)
先写:龙凤呈祥、彼易年庚
男方姓名:X姓讳XX
生辰八字:农历年、月、日、时
籍贯:XXXXXX
先人名讳:父X姓公讳X、祖X姓公讳X、曾祖X姓公讳X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男方姓名:某某
冰人:某某
同押(男方和冰人既介绍人签名)
*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
扩展资料:
庚帖,中国民间婚俗之一。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来历:
古代中国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庚帖”、。也有的称为“年庚帖子”。“庚”即年庚。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嫁娶》载:.“庚帖由冰人送至乾宅,是否以一月为定,不能过日,一月之中,乾宅须将庚帖请著者合婚,或赴神庙求签。如卜之吉,则央冰人向坤宅报告,选口缠红否则将庚帖送还.闻亦有不问卜者,谓之天婚,庚帖送来时,乾宅以米淘箩一只,红筷一把,上覆红巾,供天井中,设香案一,冰人即将庚帖安放箩中,不顾而去。”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庚帖
6. 合婚庚帖是什么
合婚庚帖是:庚帖,中国民间婚俗之一。
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例:合婚问卜若都好,有钞;只怕假做庚帖被人告,吃拷。——元·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
庚帖读音:gēng tiě别名:龙凤帖/婚帖【来历】古代中国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庚帖”、。也有的称为“年庚帖子”。
“庚”即年庚。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嫁娶》载:.“庚帖由冰人送至乾宅,是否以一月为定,不能过日,一月之中,乾宅须将庚帖请著者合婚,或赴神庙求签。如卜之吉,则央冰人向坤宅报告,选口缠红否则将庚帖送还.闻亦有不问卜者,谓之天婚,庚帖送来时,乾宅以米淘箩一只,红筷一把,上覆红巾,供天井中,设香案一,冰人即将庚帖安放箩中,不顾而去。”
扩展资料:【下庚帖】一般是未订亲的男女,托媒人持其庚帖代为求亲。如凌潭初《醒世恒言》第九卷《陈多寿生死夫妻)}:“到初十日,王三老换了一件新开折的色衣,到朱家说亲。
朱世远已自与浑家柳氏说过,夸奖女婿许多好处。是日一诺无辞,财礼并不计较。
他日嫁送,称家之有无,各不责备便了。王三老即将此言回复陈青。
陈青甚喜,择了个和合吉日,下礼为定。朱家将庚帖回来,吃了一日喜酒。
从此亲家相称,依先下棋来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庚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