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作文赏识应该怎么写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 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
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 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施。
根据这一原理,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运用赏识,把它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积极强化手段,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克服厌倦心理;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尊,克服自卑、自弃心理。
通 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 一、评定赏识1、评分赏识。
所谓评分赏识,就是给学生作文评分时宜宽不宜紧,要适当打鼓励分。对 好的作文要尽量打高分甚至满分,可用”百分+超越分”来评价,如:100+10等。
对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低分。因为打低分,无异于老师在斥责学生:“你写的 是什么东西?”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承受这种心理压力的。
长此以往,他们会失望、自卑,甚 至会自暴自弃,不愿练笔。因此,宽打分数,也是一种最好的鼓励。
2、符号赏识。我用的赏识符号是画圆圈。
如发现了作文中的妙词、佳句、精 段,便情不自禁地画上红色的圆圈,这些圆圈如同将一串串闪光的勋章奖给学生。学生看到这嘉奖的勋章,一 定是“心有戚戚焉”:“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我要写出更好的作文!” 还可用一些学生之间流行的小印章,如:小星星、卡通像、小动物图案等标示学生的作文成绩,这些图饰来源于学生,用它来代表学生的成绩,容易被他们喜欢和接受。
二、批语赏识 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应该是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 1、竭力捕捉闪光点 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
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利用眉批和尾批 进行赏识,这是比符号赏识更有效的方法。
遇到作文的妙词、佳句、精段,除了用赏识符号外,尽量多批赞语 :“描写准确生动,突出了特点!”“议论深刻,说理有独到之处!”“人物写活了!”等等。当然对于作文 中的毛病,也要适当旁批进行鼓励:“能换个更贴切的词吗?”“注意照应了吗?”“此例能证明观点吗?” 全文评改完了,我总是尽量给一个比较恰当的有启发性的赏识性的尾批,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2、商榷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所谓商榷性,就是指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时,要求老师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
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和熏陶。而且使用商榷性的语气,学生容易接受。
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如<我喜欢的水果>批语之一“你仔细写出了它的样子,好像它就在我的眼前。
可是老师更想知道它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能告诉我吗?” 三、讲评、发表赏识 1、作文讲评进行赏识 利用作文讲评进行赏识主要用两种方式:①提名赏识——将上次作文写得好的和进步大的,逐一提名表扬 ;②范读赏识——将优秀作文(整篇或选段)进行范读,不仅是对作者的极大鼓励,而且会使其他同学产生羡 慕和学习心理。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利用晨读、鉴赏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
诵读时,我着力创造一种隆重的氛围。有时,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同学们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
2、作文发表赏识 ①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个“优秀作文选刊”专栏,将每次作文中的优秀作文刊发在这个专栏中,一直坚 持,从不间断。②及时推荐优秀作文给各种报刊发。
发表,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赏识,对学生最具诱惑力。作为学生不仅满足自己的作文被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所认可,更希望被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欣赏。
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发表呢?因此,想办法给学生 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可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创办班级作文手抄报和作文选;积极向校报、广播电台及各级报刊推荐,以多方展示学生佳作,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近几年,我推荐发表的学生作文有几十篇。学生每次发表文章,我都在班上表示热烈祝贺,号召大家学 习,鼓励大家争取发表文章。
对学生作文的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 以赏识写一篇作文
赏识 一个人,再怎样伟大,总有他懵懂的时候。
一个人,再怎样优秀,总有他默默无闻的经历。 是谁,能够在人才默默无闻之时慧眼辨英雄? 给予英雄或贤才赏识的,也许恰是无名之辈,也许就是慧眼识才的伯乐,可他们发掘,赏识的确实惊天动地的人物。
赏识在贤才的生命中无异于一场甘霖,滋润了原本沉默的记忆。 没有桥头老人的赏识,张良可能错过了《太公兵法》,也许就无法成为刘邦不可或缺的谋士。
没有萧何的极力举荐,韩信也许将始终得不到刘邦的重用,何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没有贺知章“惊为摘仙人”的赏识,李白也许仍旧留连于长安的酒肆饮酒度日。 是的,也许没有那些慧眼的伯乐,千里马们始终只能和凡马驽马同厩而食。
于是友人感慨“伯乐难求”了,问题是,你是千里马吗? 如果张良没有显示出他的智慧于毅力,相信桥头老人不会为庸才心动;如果韩信没有将才,再多一个萧何的举荐也是枉然;如果李白只是个醉鬼,当时已颇有诗名的贺知章何必对他恭敬有加? 如果你准备好了,既认为自己是千里马,又遇着了第一个伯乐,那么还楞着干什么?在自己才能得以发挥的过程中,伯乐会纷纷涌现的。 管仲落魄之时,总有鲍叔在旁接济。
即使在战场上管仲落荒而逃,也是鲍叔帮他解围。两人共同做生意,管仲总是出的力多,要的钱少,鲍叔也总是体谅他。
在有些人的眼里,鲍叔简直就是笨蛋,把一个贪生怕死,爱占小便宜的人视为贤才。可管仲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在日后辅佐他的国君时可以看出。
鲍叔的赏识可谓是管仲的福音了。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
也许只有你自己赏识了自己,伯乐青睐的目光才会落到你身上吧。管仲在贪生怕死占小便宜的时候可没有脸红呢。
人,需要被赏识,又不能干等着被赏识呵。
3. 作文赏识应该怎么写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几千年来,文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我和狂妄。或是恃才傲物,或是自命清高,或是孤傲不群,皆而有之。
然而,擅于发现并学习他人长处,事之以礼,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善弹,却曲高和寡。
遇樵夫钟子期,善听,能感悟伯牙心境。两人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遂结为兄弟。
第二年,子期病死,伯牙摔琴谢知音,不再抚琴。知音的故事流传数千年,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英雄识英雄”的典范。
它向我们昭示,学会欣赏他人也是做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欣赏与被欣赏同样是快乐的,成功的。人们常用“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来阐释善于发现人才的问题。
然而,谈得上欣赏的却又是一回事。人才常有,发现人才也常有,但真正懂得欣赏的却很少。
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自灵魂的感觉,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士为知已者死”的动力,绝非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所能及的。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才也不例外。
知音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欣赏,是必定能客观对待他人的优、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小时侯,《晏子使楚》的故事让我懂得“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的道理,明白“土壤”对人成长进步的作用,也让我明白待人接物不可戴“有色眼镜”,有时换个角度,也许另有一番景象。
我们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贵人”,正由于他们在你奋斗、拼搏过程中,鼓励你,支撑你,并欣赏你,让你明白自己的个人价值,重拾信心,发挥出个人潜能,最终将成就你自己。相反,没有人去欣赏你,发现你,那你可能会一直消沉下去。
如果一定要说是金子就会发光的话,那么也要有人去把它从不见天日的矿里开采出来,放到合适的地方才行!学会欣赏他人必须要能胸有雅量,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优点,忽略他人缺点,这样既能让别人感觉自身价值,也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也是所谓的双赢效益。欣赏他人大多是擅长发现“类已”的人,见贤思齐,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33861因为他们觉得英雄所好略同。
然而,真正懂得欣赏他人的人,也应当会欣赏“不类已”的人或者说是敌人,尊重对手,欣赏他们可敬之处,让别人受宠若惊,才能蠃得别人的真正尊重。有时候,还能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谈笑间矛盾灰飞烟灭,何来不痛快?而鸡肠小肚容不了人,成不了事,最终也成就不了自我。
欣赏自己是孤芳自赏,欣赏他人才是慧眼识才。惟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胸襟,才能真正学会欣赏他人。
范文二:学会赏识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才智敏锐、气质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着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
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
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领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蒯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己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和“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4. 怎样写文章赏识
请大家在看完这篇文章打上分.(总分60分.加上你对这文章的赏识) 题目;找自己 我们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不觉走过了十几个春秋.我们肯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认识过许许多多的朋友,了解过许许多多的人格. 可有谁会想过遇到自己,认识自己呢?有的,谁都可以.想必有些人浑浑噩噩地终其一生,临死使却不知为何而来,为何而去.我曾经想过,我是谁? 我把所认识,了解的人一个个地想出来,看看其中会不会有个人相像于我,那我就可以从那个人的性格.,人生态度等等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我门往往十分了解他人,却一点也不了解自我.通常集几个好朋友队自己的评价所看到的那个就是自己了. 我回过乡下帮亲戚干活,也可以说是去"度假"吧!带这回归自然的心情,乡下半沙半水泥路上的人都是黑黝黝的,身体十分健康.而我明显是一个城市人. 城市人干乡下活会怎样的呢? 当我是来学习耕田的,当我下田的时候自然有点不习惯,我只能拖慢大家的节奏和步伐,还好,乡亲们都没有怪我,他们是欢容,好客. 在乡下的日子,比城市还舒服..为什么呢?因为我在那没活干!只管吃睡,看风景和闲走. 有一次,小亲戚拉着大袋的龙眼去市场卖.我以为闲着没事干,就跟着去了/这位小亲戚可能是经验不够了吧,每当有顾客来买,都需要我来称量,我还帮着计算,收钱,后来.,我还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吸引顾客. 我们拿着空空的篮子,摸着鼓鼓的口袋,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小亲戚卖的这么好当然众人称赞,可毕竟不是他的功劳,就把我给挺出来了, 乡亲门先用惊讶的目光看我,然后不断地夸奖我. 我当然十分开心,我在乡下知道了,"谁是我.而不是:我是谁" 其实,谁也不是我,我就是我自己,我有我的长处,短处.虽然朋友了解我.却不能了解我的心,也不能代表. 请大家帮我赏识哦..谢谢啊,,,再说说明(总分60分.)加上你对这文章的赏识。
5. 小学生成绩单赏识与激励的话
学校教育,整体上是倡导人性化,提倡赏识、激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感激,可以让学生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对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教育方式的矫正。
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以宽容的心态审视学生,有助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诱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班级的后进生,班主任更需要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采取非常规的教育手段。
班主任呢?下面是笔者在教育过程中一些体会。 第一:运用名人名事激励学生,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感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为名人名事而感动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名人名事是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具体化、人格化的表现,是形象而生动的个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
学生可以从名人的一言一行中接受他们成功的信息,感受他们优秀的层面,这样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养成优良的品德,促使他们产生共鸣,树立信心。而班级的后进生的普遍缺点是理想不明确,追求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总在稀里糊涂中度日。
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事,需要理想作精神支柱。要在不间断的努力,刻苦中慢慢行进,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理想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拼搏进取的力量源泉。因此,笔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千方百计拨亮学生理想的心灯,使他们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拿出恒心来,迎头赶上,立志成才。
经过两个多月的接触,笔者以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2012年)的实例教育学生。笔者班级有个学生,进入班级是个择校生,他自我感觉很差,学习丧失信心,成绩也一直滞后,于是,笔者先找他谈话,找到症结,因势利导,恰当地用到了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实例对他进行了教育,清楚地告诉他: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
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吴老的行为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于是,笔者要求后进生做好自己,每件事情做得都对得起自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使他思想上产生共鸣,树立自信,这样成绩就慢慢上来了。
第二:运用身边榜样激励学生,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身边熟悉的优秀同学,杰出朋友成为后进生的楷模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有了身边榜样和情感作催化剂,就可以使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被学生所接受。
师生感情和生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乐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善意规劝;师生感情和生生关系对立时,学生抵触情绪就强烈,道理讲得再充分也听不进。因此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特别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班主任更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学生、以真诚的爱心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笔者班级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后进生,采用的措施是:一方面通过与该学生家长沟通,转变家庭的教育方式,消除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平时经常与该学生谈心,拉近与她之间的距离,使她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并且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她树立自信,更好的地融入同学中。当班主任发现后进生已经开始融进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多为后进生打气鼓劲。
除了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如爱因斯坦曾被老师视为低能儿,林肯、牛顿、爱迪生、童第周读小学时都是差生,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不得的人才。还可以运用身边榜样激励学生,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让他们知道:身边的优秀人物大有人在,让后进生和优秀生做朋友,让优秀生主动找后进生聊天,聊他们喜欢的话题,进而转到学习话题中去。也要让他们知道若总认为自己不行,就一定会成为后进生。
同时要求他们每天以我不服输,我能成功!来自勉自励,进而消除自卑心理,摆脱畏惧,增强自信。即使他们有一丁点进步,班主任也应及时激励,热情表扬,优秀生也要多多关心,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她的进步,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光荣与喜悦,从而激励她追求新的成功。
在笔者的努力下,她变化很大,爱笑了,也愿意和笔者交流了。 第三:运用学习卡片激励学生,帮助后进生学会学习。
后进生的缺点就是不会学习。具体地说就是学习方法笨拙,学习习惯差。
后进生在学习上是毫无章法,目标麻木。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这本书翻几页,那本书翻几页,或者在一本书上无目的地翻来翻去,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
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而坏习惯是偿还不清的债务。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帮助后进生学会学习。
笔者在班级中成立了后进生专门档案,主要用学习卡片来暗示提醒。学习卡片具体操作:第一每星期给他适当的激励,告诉暗示志不立则事不成,经常用语言激励后进生。
第二给后进生疏通好读书的习惯、好记忆的习惯、好思考的习愤、好问的习惯(学贵知疑)、集中学习注意力的习惯、预习与复习小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