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寺坪石是什么
寺坪石并不是矿脉中出产的石种名称,而是指埋藏于寿山村外洋广应院遗址土中的古代寿山石矿块及其雕刻品,靠挖掘而得,相当稀罕。
寺坪石掘自寿山乡“广应寺”遗址,该寺创于唐光启三年(887),明洪武时毁于火灾,万历初重建,至崇祯间又毁。相传古代寺僧,大量采集寿山石,储藏寺内,寺废时,石经火灸后埋没土中,日久受土壤、水分浸蚀,犹如古玉,自成特色。
明清以来,偶有挖掘所得,取名“寺坪石”,并非矿洞所产。 寺坪石品种甚多,其中以田坑、水坑各种石品最常见。
无论原石还是雕刻品,既不失原来石种之特质,又具有盎然古貌,自成特色,远胜新坑所产,在博宝商城里,故极为鉴赏家所珍重。
2. 坪石镇的坪石旅游
坪石镇是广东省旅游点之一,每年都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来旅游、观光和购物 金鸡岭四周悬崖绝壁直如刀削,东西两隘筑有城墙,西北峰顶有一奇石,貌似雄鸡,昂首北望,引颈欲啼,金鸡岭因而得名。
太平天国时,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曾领2000女兵驻守此岭,阻击北援清兵,至今岭上还保留着当年的练兵场、秣粮坡、鱼池、点将台、观武台、舂米石、兵器岩等遗迹。洪宣娇的故事,被后人以十六组壁雕的形式,刻在兵器岩内长近百米的石壁上。在另一条山谷的悬崖石壁上,还有一幅以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三个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壁雕,其高14米,长20余米。两组壁雕,恢宏的气势和清湛的艺术,在风景区中实属罕见。
金鸡岭风景区是广东省四大名山八大风景区之一,为二级风景保护区和省级自然风景旅游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岭上平地极少,多为深谷峭壁,景色奇险。山顶上屹立着著名的金鸡石,其鸡背、鸡头和鸡身由大小不同的3个“石蛋石”,堆叠而成。主要景点有万古金城、一点天、老鹰岩、狮子岩、石窗、姐妹岩、螺旋梯、望夫台、骆驼峰、刺猬石等。
东门有一字峰,长400米,高130米,宽仅2--4米,竖看成峰,横看成壁,似一巨大屏障。金鸡岭因其险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金鸡岭与福建的武夷山以及仁化的丹霞山同属丹霞地貌,海拔338米,相对高度168米,四周悬崖如刀切,雄伟险峻,它可由东、西、北三面的岭路入山,北路最陡,东路和西路尤是山崖裂隙,金鸡岭的险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到过金鸡岭的游客称之里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娥眉之秀、青城之幽,如同盆景,集各名山之特色于一身,实堪称岭南名胜。 位于韶关市坪石镇至乐昌市之间的武江河段,全长61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沿河两岸层峦叠嶂,山清水秀,江心岸边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一年四季色彩各异。九泷十八滩具有一美二奇三险的独特风貌,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赋诗作画摄影的胜地。
1987年乐昌市旅游局开发了九泷十八滩漂流旅游,使它成为中国第一个江河漂流旅游胜地,为国内江河漂流旅游首创,被省旅游局列为“广东省四大旅游拳头产品之一”,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提名单位,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乘橡皮艇漂流九泷十八滩,既惊险刺激,又十分安全,可以体验探险者与自然搏斗的无穷乐趣,享受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
九泷十八滩意思
泷:方言形容江河狭窄急流之处。
滩:指河中水浅石多而水流湍急的地方。
九泷十八滩,即韩公祠至乐昌城这段水路,而武阳司至韩公祠这段则称上十八滩。漂流线是从岭南第一镇坪石出发,终点到达乐昌城,航程五十公里。其间要经过老泷、新泷、垂泷、崩泷、梅泷、燕泷、腰泷、惊泷、切肉滩、鱼粮滩、三层滩、和尚滩、百鸡滩、蓑衣滩、黄牛滩、新秦滩、犁壁滩、伸腰滩、、百泷、歧门滩、小滩、龙头滩、大源滩、凿子滩、大长滩、定花滩、滑石滩,切肉滩、鱼粮滩、三层滩、这就是九泷和十八滩了。 7011工程旅游区位于广东省坪石镇水浸角村,距坪石镇和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坪石站4公里,距省道248线1公里,是“天下第一漂”九泷十八滩漂流的起点,与广东八大名山金鸡岭风景名胜区遥相呼应。景区位于武江咽喉要塞,是一座神秘的地下堡垒工程,被称为岭南神宫。因工程于1970年1月1日动工建设,代号“7011”而得名。
景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6千多平方米,由展览区、营房区和地下指挥中心三部分组成。
它是**1970年打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旗号,秘密修建的据点,当年所谓的副统帅**,阴谋攥党夺权,在广东另立中央,该工程耗资亿元,于1970年1月1日开始秘密修建的军事根据地,这项工程占地2万多平方米。工程内部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防化防核设施完善。
7011扼守武江,掌控京广铁路、S248线公路,是岭南与北方交通枢纽的重要关卡。据说,工程神秘开工一年后又神奇地草草收场,工程耗资巨大,工程元素布局奇特而难以猜测,至于工程的用途更是众说纷纭,有说是战时指挥中心,有说是“备战、备荒”年代的历史见证,更有人说是**“9·13”事件之秘密武器。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一段尘封的历史,有一个未揭之谜。
尚待开发的金鸡鸟寨、走马岭、铁锣滩、庐溪峡、坪石老街等五处旅游项目,开发价值达亿元。
3. 古代的石怎么写
1、甲骨文:
2、金文:
3、篆文
古代的石的写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写法,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甲骨文,接下来是西周的金文,再往下逐渐转变字体,每种字体跟当时的时代需求相适合。下面这张图是“石”的演变过程。
扩展资料:
石:拼音:shi ),汉语拼音,重量单位、姓和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等含义。石的词性多样,可以是名词(坚硬石块等),形容词(坚固的,大的等)或者量词。
石 : 拼音dàn。康熙字典和老版新华字典解释是:一石等于50千克。现在河南某地区和浙江部分地区依然把50千克的粮食,称之为一石(dàn)粮食。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石
4. 石头的石字,繁体字怎么写
石的繁体字是:石没有标准的繁体字,请用.cn/tool转换成非主流的繁体字
石的异体字是:石没有异体字
石的拼音是:shí,dàn
石的五笔编码是:dgtg
石的同音字是: 儋 勯 匰 単 单 噡 妉 媅 担 檐 殚 殚 澹 甔 瘅 瘅 眈 砃 箪 箪 耼 聃 聸 襌 觇 躭 郸 酖 頕 黕 亶 伔 刐 掸 掸 澸 燀 玬 瓭 疸 紞 胆 衴 贉 黮 黵 僤 唌 啖 啖 啿 噉 嚪 帎 弾 弹 惔 惮 憺 暺 柦 沊 潬 澶 狚 疍 癚 禫 窞 腅 膻 舕 萏 蜑 蟮 觛 訑 诞 赡 钽 钽 霮 餤 饏 馾 駳 髧 鴠 呞 尸 师 浉 湤 溮 湿 湿 洒 狮 箷 筛 絁 纚 葹 蒒 蓍 虱 褷 襹 诗 邿 酾 酾 釶 鈟 鉇 铊 鍦 铊 鯴 鰤 鲺 鳲 鳾 鶳 鸤 乭 埘 埘 実 寔 实 峕 旹 时 榯 湁 湜 溡 炻 硕 祏 莳 莳 蚀 识 遈 鉐 鍉 飠 饣 鲥 鲥 鼫 鼭 乨 兘 宩 笶 豕 鉂 驶 丗 亊 佀 冟 势 卋 卶 叓 呩 咶 埶 奭 嬕 崼 弑 弑 忕 恀 戠 戺 揓 昰 枾 柹 栻 檡 泽 澨 烒 眂 眎 睗 礻 筮 簭 绎 翨 耆 舐 舓 螫 襫 视 试 諟 諡 谥 谥 豉 贳 贳 跩 跱 轼 轼 适 遰 遾 醳 釈 释 铈 鉃 鉽 銴 铩 铈 饬 饰 餙 餝 鯷 鳀 齛
石的QQ繁体字是:佦
5. 篆字的石怎么写
一、篆字的石的写法如下:二、释义:[ shí ]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
石灰~。~碑。
~板。~器。
见〖岩石〗。2、指石刻:金~。
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4、姓。
[ dàn ]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二、相关组词:飞石 石像 石桥 石子 玉石 石块 石头 火石 沙石 化石 宝石 岩石 石油 石磨 市石 八石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石,甲骨文 (厂,像悬崖)(口,像岩块),表示山岩。造字本义:名词,坚硬的矿物质,山岩,岩块。
文言版《说文解字》: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囗,象形。
凡石之属皆从石。 白话版《说文解字》:石,山上的石头。
好像石头在山崖之下;囗,是石块的象形。所有与石相关的字,都采用“石”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1、石块[shí kuài] 块状的石头。2、石头[shí tou] 石3、火石[huǒ shí] 指燧石,因敲击时能迸发火星,可以取火,所以叫火石。
4、市石[shì dàn] 市制容量单位,一市石等于一百市升。5、八石[bā dàn] 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朱砂、雄黄、雌黄、空青、云母、硫黄、戎盐、硝石八种石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