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在叙事中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流动和时空倒错的手法,也明显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比如《佩德罗·帕拉莫》中经常采用随意插笔、打乱时空顺序的写法。
其典型表达方式有“借古讽今”。
(@喜爱精品 )
2. 魔幻现实主义 简介
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流派。发轫于30年代。早期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为对美 洲印第安人或黑人神话传说的发掘 ,代表作是危地马拉作家M.A.阿斯图里亚斯的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传说》,中期魔幻现实主义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主要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通过神话原型的显现以展示拉丁美洲的文化混杂和社会矛盾是这些作品的显著特点。此后,魔幻现实主义盛极而衰,但它的某些创作方法一直延续到70年代甚至更晚。
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德国艺术批评家弗兰兹·罗在1924年《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出来的。意大利作家M.邦滕佩利也曾用它评论未来主义。在拉丁美洲,最先起用这一术语的是委内瑞拉作家乌斯拉尔·彼得里。他在《委内瑞拉文学与人》一书中将它界定为对人的“本质描写”和某种文化积淀的演示。
3.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绘画界。一九二五年,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表现派绘画时,写了一部理论专著,题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与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其本意是说,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后来,西班牙马德里的《西方》杂志译载了这本书,于是“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就被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文艺界所广泛运用,人们借它用来称呼本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文学新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欧洲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和启迪,是促使拉美文坛形成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同先锋派文学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界限还不甚分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因素皆有,在内容上还经历本地主义,世界主义等阶段。五十年代,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问世,为魔幻现实主义竖起一面大旗,后起之秀风起云涌。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的小说家在艺术上作出新的探索。近年来,拉丁美洲的评论界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拉美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
属于这一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小说《总统先生》(1946),墨西哥的作家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1955),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一百年孤独》(1967),秘鲁作家马利奥·略萨的小说《城市与狗》(1962),等等。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本大陆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确的道路,不满于拉莱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手无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
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在语言表达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4.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只是一种写作手法,并没有明确严格的定义到底哪部作品是不是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文学爆炸期间的作家中,每一个都独具个人特色。鉴于你指定是拉美文学,我就近推荐你几本我看过的书,有“眩晕”感的。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
科塔萨尔《万火归一》、《动物寓言集》(后者略微枯燥,但科塔萨尔语言很美)
巴尔加斯·略萨《胡利娅姨妈与作家》
我推荐的这几本书除了《佩德罗·巴拉莫》以外,都不是作者的NO.1代表作。但阅读时都能叫人产生一种类似《百年孤独》营造出的氛围感。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去看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他把魔幻现实主义和当下题材结合,非常有中国本土的魔幻特色。当然如果你不是很排斥农村题材的话,还可以看看李锐的《无风之树》以及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现代一点的可以读阿乙的《鸟,看见我了》。这些作家几乎都吸收了不少拉美作家的创作手法,又加以个人风格的融合和发挥,结合当下题材,十分值得一读。
5. 魔幻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问题很简单。魔幻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是魔幻的、非理性的、非客观的,比如在《百年孤独》里写磁铁,然后写到仿佛街上商店里所有的铁质物品都被吸出来了;而自然主义完全是客观的不带任何自己的观点的陈述,是理性的,比如《包法利夫人》中经常有让人感觉冷冷的描述“他喜欢她”等等;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让我们怀疑作品的真实性,自然主义则是完全在“描述一个故事”(米兰昆德拉语),它的真实性就小说的角度来说是无可置疑的。
你说得对……这就看是怎么理解了。它给细节加入了魔幻的色彩所以就像你说的那样了。但是跟自然主义一比较就看出来了。
6.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有哪些代表作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用现实主义(REALISM)的精确来描绘物体,但是却悖论般地表现出一种由于对时空因素进行迥然不同的并置所致的奇异的效果。代表作:《危地马拉传说》、《佩德罗·巴拉莫》、《百年孤独》等。
基里科(Chirico)和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罗马、法国和荷兰画家,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美国社会画家,都进行过魔幻现实主义创作。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通过使用一种简化的或者是精细的错视画法技巧而使用没有投影的单一色调(Flat color),将一种神秘的或者是怪异的气氛融入普通的主题。
1930年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在西班牙马德里出版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传说》,是一本充满魔幻色彩的神话故事集,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195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影响力最大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扩展资料:
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1925年,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Franz Roh)发表一本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书名即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
受德国魔幻现实主义绘画影响,意大利作家、文艺评论家马西莫·邦滕佩利(Massimo Bontempelli)在1926年创办魔幻现实主义杂志《900.Novecento》。也在美术评论著作中使用这个名词(他称为“奇妙的现实主义”),认为是超现实主义之后当代美术界出现的一种新流派。
弗朗茨·罗(Franz Roh)的魔幻现实主义在1927年被西班牙作家翻译成realismo mágico。
1928年,受欧洲超现实主义影响的委内瑞拉作家乌斯拉尔·彼特里发表短篇小说《雨》,被视为拉丁美洲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1930年,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发表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传说》,被视为拉丁美洲第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幻现实主义
7. 分析《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地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伸;而马贡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挪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8. 魔幻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以“印第安人的灵魂”自命,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和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卡朋特尔语)熔为一炉,同时他们又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韩寒 首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光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