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写不来怎么办
一、擦亮慧眼,找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新接一个班级,我总会搞一些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练笔,如:一分钟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等.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好就行了.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如:班级举办主题班会了,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的观察生活,学会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范文引路,勤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讲课文时,我注重写作知识的渗透.为要强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又一次突出分析了词的结构,上阕写景,下阕议论,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将写景与议论联接.写景先总写远眺雪景,后分写雪景,想象中的晴天之景,这样雪景中又有了虚实、动静之分.下阕用一“惜”字引来对英雄的评论,最后点明主旨.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印象很是深刻.
此外,利用作文、周记的评讲,把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如“沈倩倩同学借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构思,巧用《枪的自述》,从多个角度,回顾了六十年前的沧桑岁月.因其构思独特,被评为学校“抗日征文”一等奖.同学们成功的作品,拉近了大家和作文的距离.只要稍加评点,学生作品中的技艺,更易被大家接受.
还有,我选用一些历史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日记勤记,多积累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事的感慨,小至本班一生一师的一言一行,哪怕只作一次读书摘录、评点,一次遣词造句的训练,也不让一日空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付明涛同学考试失败后挥笔写下的《感谢考试》,内心感触真挚感人,先刊入《溱湖》第八期,后又被《盐城晚报》刊登.
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必须也就得心应手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擦亮慧眼找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模仿、迁移,鼓励学生记日记积累,组织学生创作投稿,必然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文写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不必把自己逼那么死,如今的考试中,对作文的要求已经降到很低了,你只须将自己想表达的好好表达出来,就不会得太低的分数.若你觉得实在无话可说,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办法:
1.兴趣路.由于现在大多是话题作文,所以对文体,内容的要求都已不太严格,你就可以尝试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实话跟你说,我以前的作文有和你一样的问题,看着那一格一格的作文纸就想打瞌睡,实在揪不出什么好写的.后来我偶然间在一次写到了足球方面的内容(我很喜欢足球),居然得了55分(60分满分),这就让我意识到其实"走自己的路"是条很不错的路. 你也可以试试这么做,我认为是很有效的.
2.名著路.世界名著这么多,无论古今中外的,你多少总该读过一点吧,也了解一些吧.既是名著,就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作文时,你不妨多回想回想这些清节,看有没有用得上的,化用或是改编一两段,既可以凑够字数还可以丰富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3.时政路.现今的作文都是根据现实社会来命的题,所以你可以试试结合着周围的人和事来作文.
此外,如果题干合适,你还可以尝试续写题目下去,天马行空地按题编着故事下去(当然得在所规定范围内).
3.写作文写不出来,怎么办
实用点的方法推荐两个,都要天天做,时间长了才有效果,如果想今天练了下个星期作文就噌噌好了是不太可能的.
第一是有目的的阅读,每天要看一点课外书,不求看得多,但求看的精,就是说不要一本书一天一看几十页,只看一两页,但这一两页的内容要确保都读到脑子里去.怎么保证都看脑子里去了呢,家长不妨让孩子做个口头练习,每天看完了让孩子合上书像你复述一边他今天看的内容,复述不是背诵,就说说文章说了个什么事情能细节化更好.家长也要做到孩子每天看了什么自己也看一遍,否则他给你复述你完全不知道,不能发现孩子是否真的看懂了,那是白瞎功夫.这个训练是积累素材也是训练总结能力的.
第二是每天写日记,现在孩子课业负担重,每天写一篇几百字的日记是比较辛苦的,所以日记不拘多少字,日记只要记,一两句句话也行三无句话亦可,50个字到两三百字都是可以的.但要坚持记,家长要逼着记,别看一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其实变化多着呢,关键字与有没有留心,没有留心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留心了每天都精彩.开始会写不出来,但不写不让休息,那一定会要憋出来的,每天都有任务,自然会每天都想法设法从生活中找点事儿出来写,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
4.作文写不出来怎么办
1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 2可让写作有困难的孩子先从仿写开始.首先让他们弄清作文的结构,打好构架后,注重积累.这样也许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
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
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
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
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
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
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海外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
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
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
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
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
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
5.写不来作文咋办
孩子没兴趣你让他看书都没用的,你讲一下就忘得烟消云散了~
请回复我,您孩子的作文出错在那里?
1.流水章
2.没头没尾
3.让人看不懂
4.主题不明确
5.语句不通顺
6.写不出来(既然这样,请把那个考试作文要你写一些什么是讲出来,将您儿子的写得作文大概发出来。还有将您儿子的年龄发给我,好么。您一发,我会尽快回复的)
还有,在您回复我之前,教教您儿子,排比句和拟人句可以增添字数,比喻句和夸张句可以修饰文字,比较方法可以突显。题目最好不要太直接,如:拔河比赛 考题叫你写关于团结
您可以开门见山:团结·原来多么重要。题目最好要有修饰,比如说要写关于雨,您叫孩子最好不要直接写“雨”这个题目,在前后修饰,叫——朦胧的雨;清澈的雨。
还可以用时间顺序、从近到远顺序……
谢谢,尽快回复哦,有什么疑难,找我吧
6.作文写不出怎么办
怎样写作文
说明:以下技巧是考虑到我国的应试教育方式,所以,仅把考试能用到的方法写出来,其他题材写作技巧还很多,个人观点不用考虑,以免浪费时间、精力了。
一,如何写作文?
首先能够清楚地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然后把最好的文字表现在你这篇作文中,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者说新颖的表达形式,可以适当使用。不能一味地去猎奇。
章写的时候,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观点。提倡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才有真情实感。因为有这样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以后才是一个经过思考、经过经历得来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才是生活当中很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也才会赢得读者。
二,各种作文写作技巧:
A,记叙文----四段式加强描述法
一、「择要深入」:仔细描写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与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细的描写几样就好。例如说别人胖,就别提他头发很长这些不相关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肤所接触到的、心所感觉到的,用「……好像什麽……」的方式,来取代呆板的直述。例如,「他很高。」不改成「他那过人的身高,几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长的床都不够大,简直是个人形高塔。」
三、「成语俗话」:可以丰富文章。适时的加入成语或者俗话,有画龙点睛之效,当然切记不要太过火,整篇引用个没完没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语的方法无它,就是勤背成语、俗话、名人语录、静思语、诗词等等。
四、「善用举例」:说明了一大堆,不如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麽多麽会吃之后,马上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后,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盘臭豆腐、一碗猪血汤、一杯绿豆沙、一包鸡蛋糕……。天啊!回到他家,他妈妈问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点点头说:『好好好……,我又饿了!』」
这样一来,文章肯定生动有趣多了!
B,议论文----说明型三段论
一、说明型的论说文的特徵,就是在说明题目是什麽,以「我的烦恼」为例,就是说明自己的烦恼是什麽。
二、说明型文章可以分成三大段:解题、说明、总结期望。
三、首段为解题,就是把题目概括性解释、举出例证、四方联想一下。以此题为例,就要说明一下什麽是「烦恼」、不同的人有什麽不同的烦恼、有了烦恼会有什麽影响等等。
四、次段为说明,要根据自己的想法、看法、经验、解决方法来深入说明,可以根据个人所见,分成几个项目来条列说明。以此题目为例,不妨细分几个小段来细说,细说之后,别忘了加入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例如:
「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弹钢琴了,每次练习的时候……,我想为了克服这个「音障」,我想只好……。(第一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其次是算数学的应用题,对我来说……。老师建议我……。(第二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最后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就是我的身高太矮了,已经是六年级的我,居然……。看了几次医生后,我决定……。(第三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五、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想法、感觉,以及心中的期望。
C,论说文----实践型四段论
一、有关於孝顺的论说文,是中国小孩一定充满了又爱又恨的情绪,爱的是:这是我们中国人独特於世界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开端,也是社会分工的最佳示范;而恨的是:这种论说文是最容易流而千篇一律,最没有发挥的空间。但是这种很多人写到『臭酸』的题目,却没有多少人可以写得很好。
二、论说文最大的忌讳就是『言不由衷』,说一些自己都不一定认为对的话,拼拼凑凑出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而是要动头脑思考,真的以自己的角度去构思。
三、实践四段论:
(一)解题: 这个题目是什麽意思?需要我多做说明吗?古今中外的说法如何?有些什麽成语、俗话、典故?
(二)反省: 这个题目一般人的现况如何,我自己的现况如何?有什麽古今中外比较好的例子吗?
(三)策略: 这个题目要如何去实践它?我能做得到吗?能做些什麽?
(四)期许: 这个题目我有什麽期望?有什麽感想?有什麽心底的话要说?可以引用谁的话来勉励自己,成为座右铭继续努力下去吗?
四、这种四段论法的文章,结构稳定而丰富,在大段与大段的连接上,如果加点巧思,就让人感觉侃侃而谈,再加上些历史上或典故的例子就更具可看性,但是临门一脚是什麽呢?就是要有『真心、真话、真情感』在背后支持著。
7.小学生作文写不出来,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微雨润苗,一线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和作文教学方面较为擅长。关注我,我将用最生动的语言为你诠释最有用的知识,即使你的孩子没去补习班,作为家长的你也能第一时间获得作文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导语:
便秘,不是因为肚子里没有东西,而是因为肚子里有“干货”却拉不出来,治疗方案应该是润肠和通便药物双管齐下;
小学生作文写不出来,不是因为他肚子里没有东西,而是他在写的时候有一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所以,无论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普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你在指导策略上应该在勤积累、讲技巧、多动笔等诸多方面“对症下药”。
废话不多说,直接撂干货,作文指导“三部曲”,请耐心看完:
让孩子多阅读,勤积累,让孩子肚子里“有墨水”。
首先,你的孩子得有一个“采蜜本”。何谓“采蜜本”?就是一个积累课内外好词佳句的专用积累本。当你的孩子遇到课外书或者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的时候,第一时间把它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这些句子就会化为一种你孩子脑海中的“语言营养”,它们会在你孩子写作文的时候纷纷冒出来,流露于你孩子的笔尖。当你的孩子看到朝霞或者夕阳或者彩虹时心有所悟,也可以把想到的精彩语句记录在“采蜜本”中。长期坚持这种习惯,你的孩子想把作文写烂都是一大难题!
有一种学生,我们班级就有:人很懒——懒得看课外书,懒得做积累,懒得记录心得感悟,就会在最后产生作文写不出来的问题。这类学生就算硬逼着自己长篇大论,写出来的“原创作品”也如同一杯白开水,读起来味同嚼蜡,让人头痛不已。
教导孩子学会写作技巧,如同“润肠”之功效。
巴金曾经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巴老所提的如同武学中的“无招胜有招”。对于巴金这样的文学泰斗来说,文章不讲技巧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不讲技巧就能随心所欲地写好作文,那就是无稽之谈!
写作技巧包括迅速审题、火速构思、快速成文和反复修改这四个方面。其中,要解决孩子有话不会表达的难题,就应该在火速构思这个环节“做足功课”。
在孩子写作文之前,先让他把想写的内容说给你听,再让他把刚才表达的内容花几分钟以提纲掣领的方式呈现在草稿纸上。
好的提纲,就是文章的雏形,“凤头”、“猪肚”、“豹尾”的轮廓隐约可见,文章的撰写就成功了一半。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勤练笔,多动笔,作文写不出来的“疑难杂症”就不攻自破。
不知不觉写了八百多字,就此打住。关注我,将为你解答更多语文教学难题
8.作文写不出来怎么办
一、擦亮慧眼,找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新接一个班级,我总会搞一些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练笔,如:一分钟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等。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好就行了。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如:班级举办主题班会了,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的观察生活,学会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范文引路,勤创作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讲课文时,我注重写作知识的渗透。为要强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又一次突出分析了词的结构,上阕写景,下阕议论,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将写景与议论联接。
写景先总写远眺雪景,后分写雪景,想象中的晴天之景,这样雪景中又有了虚实、动静之分。下阕用一“惜”字引来对英雄的评论,最后点明主旨。
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印象很是深刻。此外,利用作文、周记的评讲,把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
如“沈倩倩同学借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构思,巧用《枪的自述》,从多个角度,回顾了六十年前的沧桑岁月。因其构思独特,被评为学校“抗日征文”一等奖。
同学们成功的作品,拉近了大家和作文的距离。只要稍加评点,学生作品中的技艺,更易被大家接受。
还有,我选用一些历史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日记勤记,多积累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事的感慨,小至本班一生一师的一言一行,哪怕只作一次读书摘录、评点,一次遣词造句的训练,也不让一日空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付明涛同学考试失败后挥笔写下的《感谢考试》,内心感触真挚感人,先刊入《溱湖》第八期,后又被《盐城晚报》刊登。
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必须也就得心应手了。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擦亮慧眼找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模仿、迁移,鼓励学生记日记积累,组织学生创作投稿,必然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