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字大写怎么写
繁体字:
1、读作:zhèng,部首是阝,繁体字:郑;
2、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4、姓;
5、郑重,慎重;如: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6、郑州,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2.郑大贫困生证明怎么写
贫困证明
xxx学校(或学院):
兹有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为我县x乡xxx村村民。其父xxx,职业:xxx,年收入xxx;其母:xxx,职业:xxx,年收入:xxx。其(兄/弟/姐/妹/):xxx,职业xxx,年收入xxx。由于xx原因,该家庭生活一直比较贫困。其爷爷奶奶又长年卧病在床。而且,xx年xx月xx日发生了(xx自然灾害),该家庭又受灾严重,属于重灾户,生活更加贫穷。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公章):
3.你的郑大那个应用写作写完了,可以发给我一份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写作》课程考核1.病文评析:(40分,每题20分)(答题要求:逐条指出下面两则公文的失误之处,并提出补救措施,不要求重写。)
(1)修改稿:格式有误,没有写会议主持人、落款包括署名及时间。需要更改添加主持人:会长***在学会办公室主持召开了办公会议;落款:***学会;****年*月**日《****学会会议纪要》 ****年*月**日下午,会长***在学会办公室主持召开了办公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活动中心主任**。
现将会议议定事项纪要如下: 一、确定了学会的办公地点。根据****年*月**日会议决定,***、***同志对学会办公地点进行了考察,经过比较,认为 X X大学办公条件优越,适合作学会的办公地点。
会议决定,从即日起****学会迁到**大学办公。 二、讨论了有关单位对学会的支持和合作事项。
学会与**大学商定,由**大学给学会提供办公室、办公桌椅、电话和必要的办公费用。利用**大学的教学条件,双方共同组织举办秘书培训班等。
三、讨论了增补学会副会长事宜。为便于开展工作,建议增补**为学会副会长,负责学会的后勤保障和日常管理,先开展工作,以后提请*月份常务理事会确认。
四、制定了今年的活动计划。(略)***学会 ****年*月**日(2)修改稿:没有注明称呼。
应该添加上总公司某某领导 关于盛达制衣厂翻建房屋的请示报告 总公司某某领导: 我公司下属盛达制衣厂于2005年10月开始翻建汽车库,且已经拆除了司机、装卸工宿舍、武装部办公室、基建科办公室等共计510平方米。因为以上办公用房的拆除,以致相关职工无处办公,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为缓和厂区占地紧张状况及结合全厂长远规划,故决定一层为汽车库,二层为办公用 房。 为解决当前办公用房之急需,决定把已拆除的510平方米面积加在汽车库顶层,资金由本公司自行解决。
妥否,请批示。 盛达公司(公章)二○○五年十月三十日2.文稿写作(60分,每题30分)(1)根据下列材料写一份通知: 通知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对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进行的调整,是在总结税务机构分设以来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对于巩固财税体制改革的成果,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 1994年经**批准的深圳市关于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划分的试点,可以继续进行,但不扩大到其他特区。
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精心组织协调,做好税收征管范围调整工作,保持全国税务系统稳定,确保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办公厅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四日(2)请严格按照计划的写法,根据你个人情况,写一篇两年远程教育的学习计划。
(600字)两年远程教育的学习计划为了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我参加了郑州大学远程教育2012年春季的报名,并选择了财务管理专业。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涯。
为了能使自己真正的学有成,学以至用。制定了如下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认真学习远程教育的课程内容,把所学内容用到平时工作中去。
二、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分为了两种,一种为集中学习,一种为自由学习,由于平时上班,所用我选择了自由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学习时间:周一至周五中午13:00—14:30学习一个半小时。
周日下午学习三个小时左右。三、学习措施1、制定学习时间表,通过电脑定制学习计划,每天按时提醒。
2、坚持按照学习时间表完成每天的学习,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3、定期完成远程教育布置的课程作业。
四、学习原则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决做到定时定量学习。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
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不断的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
通过学习,有效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使思想有明显提高,工作有明显的进步。4、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用学习来提高实践能力,用实践来验证学习效果。五、具体学习方案1、明确内容,认真完成。
在学习期间,每天按时通过网络学习,认真听讲,作好学习笔记,课后复习和总结,并及时实践操作与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的技能。2、注重练习、操作、实践。
除了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操作是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掌握透彻。
通过以上的学习计划,相信在两年的学习中我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当中,真正的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游子吟》怎么写
编辑词条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
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
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
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
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
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
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
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