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篆刻怎样弄浓墨上印稿
纠正你一下,不是用墨水(墨水通常是指钢笔用的那种),而是一定要用浓墨汁(淡墨不行,只要能书写流畅,这里用的饿墨汁越浓越好)。墨水是不行的,因为它没有胶质,不能拓印。
另外,对印章来说2*2cm见方已经不小了,很容易的。半厘米的都能印的上去,关键是细心。多试几次,一定能行的。要有耐心。
我详细说下具体做法吧:
1。在熟宣纸(生宣纸的难度会很大,其他纸更难用)上描出石头的要刻那面的形状,最好把石头按在熟宣纸上描,这样大小不会有出入。难后用浓墨汁,(一定要用浓墨汁,钢笔水是不行的)写下你要刻的字。
2,将写字的那面覆盖在石头上,用手固定住,用毛笔蘸清水,毛笔稍有湿润即可,把熟宣纸有字的部分的背面湿润下,(水份一定不能多)再覆盖上2张熟宣纸(生宣会吸水不要用),固定住,再用指甲,用力来回弄。(有多大力用多大力,只要中间那层宣纸不会被抠破就行)整个面都要弄到位,完了可以翻开覆盖的2张空白宣纸,察看是否已经把字拓印到石头上去了。具体是:如果有字的熟宣纸还留有未湿润的逢迹,就说明可能没有印上去,(一般笔画上的墨汁有清晰的扩散缝迹,就是有印上去了,) 再用毛笔湿润,在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希望对你有帮助
2.篆刻印章的边款该怎样刻,内容都有哪些
刻边款,篆、隶、草体多用双刀。行楷多用单刀,即一刀一笔。镌刻边款,可按笔顺刻。明人文彭所刻边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将字写在印章上面,然后用双入正刀刻出,字体线条流畅,但缺乏苍古之气,今人运用很少。黄易沿习丁敬用单入切刀法刻边款。据传,黄风气镌刻边款右手握刀不动,左手拿石章就锋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转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洁如初,别有一番风韵。近代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黄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将横画一次刻出,旋印后再刻竖现,最后补齐其他笔画,字体刚劲古拙,自成一格。
初学者镌刻边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运刀时要注意行气,并用刀角入石,用力钉下。刻“点”时,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画”时,先用右刀角着石一按,刻出横画收笔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右刀角向左弯一按即刻出起笔。刻“竖画”时,先将右刀角锲入石内,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长撇”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笔,边款中的捺笔多为“反捺”(即长点)代替。总之,镌刻边款,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另外,镌刻边款还需要注意石质的优劣。行刀时,用力要有轻重之分。石质松脆的宜轻不宜重,过重则笔画崩成一片,无法辨认。但过轻也不好,过轻拓出的边款字迹不清,影响印章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