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戏写作文怎么写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而我们浙江的越剧也是大名鼎鼎的。
这个周末,听说外婆老家要演越剧戏,我和妈妈都来了兴趣,就兴致勃勃地向外婆的老家进发。来到外婆老家不远处,只听见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锣鼓声,盖住了人们的吵闹声。
抬头一看,许多红气球直冲云霄,随风飘荡,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戏台前,坐椅上坐满了戏迷,他们大多是黑发中有百发的老人。
第一幕开始了,我把目光投向戏台。大屏幕亮了起来,只见一座石桥下,荷叶象一个个碧绿的大玉盘,荷花从荷里钻出来,微风吹过,荷面漾起一层层涟漪。
这时,一位身着兰色长袍,脚穿靴子,戴着帽子的“公子”登场了。他的脸白中透红,眼睛四周有一道红圈,象哭舯了似的。
“公子”刚一出来就唱起来了,还一边唱一边在台上轻盈地转着圈子。紧接着,一位小旦上场了。
她一会儿害羞地用袖子遮住脸,一会儿对“公子”含情脉脉,甜蜜极了!可是他们在台上演得那么投入,我却一点也听不懂。妈妈提醒我说“演员说的话,会在戏台两边的字幕上出现”。
这时,我才发现戏台两旁有两排字幕,红色的大字在里面闪过,格外引人注目。我听着演员说的话,看着字幕上的字,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对兄妹。
2.看戏写作文怎么写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而我们浙江的越剧也是大名鼎鼎的。这个周末,听说外婆老家要演越剧戏,我和妈妈都来了兴趣,就兴致勃勃地向外婆的老家进发。
来到外婆老家不远处,只听见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锣鼓声,盖住了人们的吵闹声。抬头一看,许多红气球直冲云霄,随风飘荡,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戏台前,坐椅上坐满了戏迷,他们大多是黑发中有百发的老人。第一幕开始了,我把目光投向戏台。大屏幕亮了起来,只见一座石桥下,荷叶象一个个碧绿的大玉盘,荷花从荷里钻出来,微风吹过,荷面漾起一层层涟漪。这时,一位身着兰色长袍,脚穿靴子,戴着帽子的“公子”登场了。他的脸白中透红,眼睛四周有一道红圈,象哭舯了似的。“公子”刚一出来就唱起来了,还一边唱一边在台上轻盈地转着圈子。紧接着,一位小旦上场了。她一会儿害羞地用袖子遮住脸,一会儿对“公子”含情脉脉,甜蜜极了!可是他们在台上演得那么投入,我却一点也听不懂。妈妈提醒我说“演员说的话,会在戏台两边的字幕上出现”。这时,我才发现戏台两旁有两排字幕,红色的大字在里面闪过,格外引人注目。我听着演员说的话,看着字幕上的字,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对兄妹。
3.仿照逛庙会写一篇看戏的作文怎么写
简易的照明设备,暗红的幕布简简单单的搭在戏台上。喇叭“依依呀呀”地吹,快板“噼里啪啦”地打,戏班子来庙里了。
每年的初冬,村里总会来一班戏子,在庙里做戏,祭祀地方神。今年照例。戏子在台上实验着人生,我则坐在台下的漆黑破旧的长凳上看他们做戏。当暗红的幕布拉开时,脑子里猛地想起鲁迅先生的《社戏》,想起几个孩子在煮豆荚儿吃。
戏开始了,几个身穿戏服的戏子上场,咿咿呀呀地唱起,而我的脑袋恍恍惚惚。台上的表演并未入眼,倒是想起了孩时看戏的场景。
那时,只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奶奶一提有戏班子来村里,自然是兴奋地争着吵着要去看。跟奶奶表弟去了庙里的戏场心里没有特殊的激动。那是夜间,昏黄的灯光打在戏子们的脸上竟模糊的看不大清楚。印象最深的倒不是戏子们的表演,而是通往戏台过道上的各类小摊。每次庙里做戏,卖小玩意儿小玩具小食品的摊子便会纷纷前往。微凉的路灯打在路上,热闹非凡。
每每这时,我便兴奋地跑到奶奶的面前,摊出小手,奶奶心领意会,掏出一块儿、两块儿硬币放在我的手心。我有蹦蹦跳跳的离开。表弟照学照做,也活蹦乱跳地跟在我身后。道路皮昂有许多小玩意儿,弹弓、简洁吹泡泡器等诸多妩媚教练的小东西,虽然这些很容易坏掉,我们这群孩子仍会画上几块儿小钱玩的不亦乐乎。吃的东西自然不能少,有包装的也有现做现卖的。我会在这儿泡上一晚上,有些稍贵的玩意买不上,看看也就乐得手舞足蹈。又是,会拿五角钱买个吹泡泡的,使劲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5343363往戏台上吹。
我们这几个顽皮的孩子还会溜进戏台后方,偷偷观察戏子们化着奇怪的妆,瞄瞄戏子们头上古怪的发饰,胆大的则伸出转满糖渣的小手摸摸挂在架子上的戏服。戏子一发现,我们立马一哄而散,逃之夭夭。之后,待站在门口的巡视的戏子一回屋,又马上溜过去。
戏持续四五天就演完了。最后一晚,每个孩子都是端端正正坐在板凳上活笔挺的站在戏台前。为啥?为了仙桃以及甜滋滋的糖果。待抛仙桃仙糖的人一上场,孩子们便沸腾了。我也不甘落后,匆匆窜到台前。“哗”一盘仙糖洒出,孩子们看准糖的方向飞快地去抢,抢到糖的得意的扬着糖,没抢到的也不丧气耐心等待下一轮。这样儿几番轮回后,那抛桃人就拿着一枝“长”满面粉做的仙桃的树枝,抛起了仙桃。仙桃没了,戏也就结束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捧着一手的战利品回家。
“喤”,竹板一敲,我抬头一看,台上的戏竟不知不觉中落幕,暗红的幕布缓缓拉上。精神一振,我起身往家里走。
4.要写一篇对看戏的感受作文该怎么写啊
《看戏》这篇文章写了晚上八点,剧场里人山人海,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来看女主角穆桂英唱戏的,饰演穆桂英的就是深受人民欢迎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同志.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伐出场的时候,这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雪: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速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一会儿,观众又像着了魔似的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戏就要达到高潮,这时我们的女主角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她消逝,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付出努力,尽最大的力量,去学一种艺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的.就像这篇文章中的梅兰芳同志,在舞台生涯中走过了半个世纪,付出了多少汗水.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仍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换来了多少观众对她 的支持,对她艺术的痴迷.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5.要写一篇对看戏的感受作文该怎么写啊
《看戏》这篇文章写了晚上八点,剧场里人山人海,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来看女主角穆桂英唱戏的,饰演穆桂英的就是深受人民欢迎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同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伐出场的时候,这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雪: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速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一会儿,观众又像着了魔似的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戏就要达到高潮,这时我们的女主角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她消逝,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付出努力,尽最大的力量,去学一种艺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的.就像这篇文章中的梅兰芳同志,在舞台生涯中走过了半个世纪,付出了多少汗水.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仍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换来了多少观众对她
的支持,对她艺术的痴迷.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6.作文:看戏(要写感受)
我奶奶是个戏迷,她和几个老人组成了一个黄梅戏班子。国庆期间,为了增添东至县的娱乐生活,她们要演六场戏。
今天,爷爷告诉我,奶奶今天演主角,于是我决定和爷爷去看戏。我早早的吃过晚饭就跟爷爷来到文化步行街的戏场。走进戏场,平时空无一人的戏场已经万象更新:台上铺上了红地毯,放上了桌椅,拉上了幕布;台下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点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在吃瓜子,有的在交谈,小孩子们都跑来跑去,等待着戏的开始。
“咚咚咚……”锣鼓敲响了,人们像听到命令似的,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喧闹声也知趣的小了许多。幕布缓缓地拉开了,看见台上的老人们脸上化着浓浓的妆,穿着五彩缤纷的戏服,好美呀!她们在台上吱吱呀呀地唱着。即使我听不懂他们唱着什么,但那婉转而美妙的黄梅戏曲调立刻像吸铁石似的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好期待奶奶的出场。当演到第二幕戏时,奶奶终于出场了。她在悠扬的二胡声中挥舞着袖子,迈着轻盈的脚步,很难看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奶奶唱腔婉转动听,动作优美,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有些观众忍不住拍手叫好!奶奶唱得好,可少不了她平时在家的刻苦的练习,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戏台上的演出越来越精彩,台下的掌声也越开越热烈,有些过路人看到了也拼命地挤了进来,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精彩的戏看完了,我跑到后台,庆祝奶奶演出成功,同时,我深深体会到:老人们丰富了自己,娱乐了大家,真叫做老有所乐。
7.有关看戏的作文
这是第二小题的作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分分要给我哈。
~~~谢谢了。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可想而知,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
因此,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戏团还没来,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有的则加紧锄地,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 五月十二的那天,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
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黄昏时分,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
等到晚上,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又吊上了几盏灯,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
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却不安分,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
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开始掷骰子了。
这时,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戏台上的灯亮了。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戏就正式开演了。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铡美案》。
我对其中《韩琦杀庙》一折记忆犹新。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
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先是两手直哆嗦,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将其置于铡刀下,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
有一次,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后来,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作为有力的证据。 第二天,算是正戏了。
演的最多就是《窦娥冤》和《金沙滩》。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我最喜欢看《窦娥冤》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
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我之所以喜欢看《金沙滩》,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
在两军打仗之前,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耍一阵儿花枪。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也会稳稳地接住。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
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走哪练哪,连上学也带着,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可惜,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被驴踩断了,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
中午,戏快演完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撩开幕布,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有的整理道具,有的嗑着瓜子,有的抱着小孩,我才知道,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
突然,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
吃过晚饭,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一场“恶仗”就避免不了了。
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对峙一会儿,如果对方还不服气,就开始打仗了,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也没有音乐伴奏。一阵厮打过后,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投降告饶了…… 后来,村里通上了电,安上了电视,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
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都看腻了,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
要去,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 其实,我很喜欢戏曲,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
父亲、五姑、妹妹都是戏迷,而且唱得很动听。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总要拉几段秦腔曲子,拉着拉着,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
家乡又快唱戏了,我真想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回家走走,再看一回久违了的戏呀。 这是关于农村看戏的。
家乡看戏 儿时,在家乡看戏别有一番情趣。如今,还常常浮现家乡看戏的情景。
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山村。在家乡逢节日或是哪家有大好喜事就会请戏班演戏。
每至请戏班的日子,乡民们好比过年过节似的。整个山村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今天要唱戏口罗(注“口”与“罗”拼成左右偏旁的字)!”“听说这戏班,在十里八村是数得着的呢。”“唱小旦的真水灵,那声音好听得很啊!”村中地头,人们播散着兴奋,眉眼里呈现出逢红喜事才有的喜悦。
当斜阳把微红的光铺在墙壁上,晚风渐起,燥闷的空气变得凉爽爽的,正是干农活的好时候呢。乡民们狠狠心,早早离开。
8.写看戏经过的作文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9.有关看戏的作文
那天,我去看戏,是秦腔,那一腔一调,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
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比如那令人悲愤哀叹的《窦娥冤》,还有那使人不由道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三娘教子》,再有那叫人心中畅快的《铡美案》…… 现在,我听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悦和凄凉,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现出的秦人朴实、粗犷、勤劳、细腻的性格特点,我更知道了秦腔为何那样受人欢迎,因为唱戏人热爱秦腔,更热爱生活,她在唱戏时,已经完全和戏中人融为一体了。
秦腔不仅是传统民俗,而是一种民族气质的载体和象征,秦腔是人生的艺术升华,苦难生活造就了秦腔,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这就是秦腔的魅力。俗话说得好:秦人、秦风、秦韵。
秦腔以它特有的韵味演绎出陕西人的朴实、爽快、热情和豪迈。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可想而知,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
因此,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戏团还没来,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有的则加紧锄地,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 五月十二的那天,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
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黄昏时分,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
等到晚上,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又吊上了几盏灯,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
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却不安分,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
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开始掷骰子了。
这时,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戏台上的灯亮了。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戏就正式开演了。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铡美案》。
我对其中《韩琦杀庙》一折记忆犹新。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
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先是两手直哆嗦,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将其置于铡刀下,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
有一次,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后来,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作为有力的证据。 第二天,算是正戏了。
演的最多就是《窦娥冤》和《金沙滩》。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我最喜欢看《窦娥冤》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
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我之所以喜欢看《金沙滩》,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
在两军打仗之前,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耍一阵儿花枪。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也会稳稳地接住。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
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走哪练哪,连上学也带着,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可惜,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被驴踩断了,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
中午,戏快演完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撩开幕布,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有的整理道具,有的嗑着瓜子,有的抱着小孩,我才知道,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
突然,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
吃过晚饭,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一场“恶仗”就避免不了了。
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对峙一会儿,如果对方还不服气,就开始打仗了,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也没有音乐伴奏。一阵厮打过后,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投降告饶了…… 后来,村里通上了电,安上了电视,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
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都看腻了,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
要去,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 其实,我很喜欢戏曲,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
父亲、五姑、妹妹都是戏迷,而且唱得很动听。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