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潮汕餐厅启事
招工:
本饭店因为业务需要,现招聘XX名员工(或者写上职位),
具体的要求如下:
1.气质佳,形象好!(饭店的员工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哦,丑的话,那客人都吃不下去了)
2.能吃苦耐劳的,懂得饭店的一些基本要求。
2.每月有XX天的休息日
3.工资XXX+提成XXX+小费XXX(这个按照你自己的写上去就行了)
请与XXX小姐(先生)联系,电话:010-XXXXXXX,手机:135XXXXXXXX
2.潮汕的传统节日、传统食物、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口语交际怎么写
我对楼上那位我是潮汕人 不过我不会写 表示深深的无语 要不你干脆不要回答啊 丢人现眼,,
传统节日 拜老爷 有很多老爷的 三山国王 老伯公 天公 花公,,,
送神上天 就年末那会的
拜月亮
迎老爷
6月24 财主请伙计 ,,,还有很多的说
传统食物 落汤钱 不同地方叫法会不一样
肠粉
粿条
粿桃,,,
传统文化 潮绣 这个表示不会
潮汕话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很多话依然像古语一样 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潮州那里的陶瓷 揭阳的玉器 还有汕头海边也有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
建筑的话 我只是了解我们这边的四点金 一种传统大院 还有老城区一些中西结合的老房子 而且潮汕这边的庙什么的也是独具一格的
口语交际 最最平常的 吃饭没
作为一个潮汕人 小小贡献
3.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写潮汕地区]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 姑姑首先向我介绍了最具潮汕特色的食品“功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下“工夫”。
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茶壶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不涣散,而且也是因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享受和作为迎宾敬客。
姑姑笑着对我说,多喝茶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内的脂肪,这也是为什么潮汕人吃饭油水很足,但是却个个很精瘦,而且少见“三高”等心脏疾病。 接下来姑姑给我介绍了潮汕的另一大特产“牛肉丸”,这种牛肉丸取牛的精肉、辅以牛筋剁碎;反复捶打而制成,同时她还提醒我,我们大家都看过的一部有名的电影,周星驰的《食神》中,可以用来作为乒乓球打的“撒尿牛丸”就是著名的潮汕特产,这个撒尿,就是牛丸中间有鲜甜的牛肉汁,一咬就像小宝宝撒尿一样。
听了这些我觉得好有趣,我一定要让姑姑带我去尝一尝。闹元宵 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相沿被潮汕人家认为是张灯结彩、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美好良宵。
上元是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元夕,潮俗称“十五夜”。古代是一年之中最迷人最热闹最“放夜”的灯火通明时光。
这天夜晚不但明月皎洁,而且千家万户灯火璀璨,闪闪烁烁,故又称“灯节”。清·同治元年(1862年),潮阳知县陈坤监生咏《潮州元宵》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
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诗文道出了红男绿女闹元宵的动人情景。 潮汕人闹元宵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富有特色,引人入胜。
各地除传统的花灯外,还有燃放烟火、动物舞蹈、弄狮舞龙、扮涂戏、扭秧歌、广场戏、抽影戏、荡秋千、猜灯谜;还有蕴含着民风民俗趣闻的“坐大菜”、“推厕墙”、“抱大猪”、“求喜物”、“做丁桌”、“挂榕树枝、竹梢于门上(俗称榕竹插门)”、“赌糖狮”:,潮家祭祖还必备有甜粿、酵粿、菜头粿各笼,俗称“三甑齐”。尤其澄海樟林古港家家户户都要做鼠粕粿美食和馈送亲朋好友品尝,此粿桃最惹海外潮人乡思。
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在盛馔佳肴的畅弗扳煌殖号帮铜爆扩筵席上,蚶、蒜、鱼是必不可缺的美食,蚶壳古代是代表钱币的意思,吃蚶意味“有钱算”;食蒜象征诸年吉祥如意“会合算”;食鱼祈求家财富裕,年年有余等'祝愿。 原来潮汕元宵节也有也有这么多的习惯呀 祭祖的礼俗(周小暄) 祭祖是潮汕人民为纪念祖先,承先启后而举行的又隆重又庄严又肃穆的民俗活动。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说,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并进行宰牲,即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
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
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
祭祖期间,有些还请来戏班,连演数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
4.跪求潮汕饮食风俗论文(2000字),不胜感激
饮食文化是潮汕文化中一个颇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潮汕饮食文化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积淀、经济发展及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人们的文化素养、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有丰富的内涵。
潮人以大米为主食,日常特别爱吃粥,称为“食糜”。食糜是潮州食俗。“糜”为古词。《尔雅·释言》:“粥,糜也。”《说文·米部》:“糜,糁也。”“黄帝初教作糜。”段玉裁注:“以米和羹谓之糁,专用米粒为之谓之糁糜,亦谓之,亦谓之?。”《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饮食。”粥的历史悠久,《逸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粥具有糜烂,可稠可稀的特点,在粮食不足时,可为百姓充饥果腹。
潮人喜好吃糜,每天早餐食糜,过去城乡皆然。夜宵也是食糜。戏班日常饮食习俗为一日四餐(白天三餐加上夜宵),早餐与夜宵两餐食糜,不可缺少,特别是夜宵,叫“夜糜”,一定要吃白粥,辅以杂咸送粥.这种传统至今犹然。潮州菜系的潮式筵席,通常是不备米饭的,这是因为菜肴丰富,客人可以达到饱足而不必吃饭,筵席上的点心也只是一种补充,以适应食量较大者之需。近年来改在吃毕正菜之后每人再配上一小碗白粥,另加几碟杂咸,不仅使肠胃舒适,而且增加了绚烂归于平淡的独特韵味。
糜之受欢迎,显然已不止于其充饥果腹的作用。古人食糜之动机,除了节俭之外,还出{于养生。汉代标榜孝道,以粥敬老风行一时,“行糜粥”一度成为统治者所重的敬老之礼。说明时人已了解食粥养生功能。潮州食粥,风俗起于何时,已难考证。《食物本草》上有此记载:
苏轼帖云,夜甚饥,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潮卅人吴子野是苏轼的好友。吴于野对养生之道颇有些心得,北宋熙宁十年(1077)与苏轼在山东初次见面,就对苏轼谈起处世养生之道,苏轼为此写了《论养生》一文。苏轼流放到了岭南.吴子野在饮食方面教给他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方法。在惠州,吴子野教苏轼将芋去皮,用湿纸包了在牛粪火中慢慢煨熟趁热吃了,又松叉腻,能益气充饥。苏轼吃了吴子野煨好的两颗芋子,乘兴写《煨芋帖》,记下此法,并以食烧芋为题赋诗一首。《食物本草》引用的吴子野劝苏轼食白粥的帖虽已失传,从上述情况看,应是可信的。可见潮人吃白粥的传统久远。粤东气候炎热潮湿.流汗过多,食欲不振,食白粥可以养胃气、生津液,既充饥解渴,又能养生益胃,因此潮人多养成食糜的习惯。
潮州粥的煮法较别地不同,即使与广州地区也不同,别有一套讲究之法。必施以旺火.当米煮熟开始爆腰时,将锅从火上移开,隔十多分钟后,便成米香喷鼻的糜粥。米粒只是刚好煮熟,吃起来有香脆之口感。潮人或称为“kiu”,或称为“粒”,是潮州煮粥的基本要求和特征。粥的稠稀程度过去视贫富不同而异。如上法煮出的稀粥,米汤清洌可口,尤能止渴。过去老百姓米粮不足,早晚两餐或三餐吃粥的人家很多,农村常以地瓜或蔬菜切碎和米同煮,称为“番薯糜”或“菜糜”。如果与较高档的配料同煮,则称为“香糜”,因配料而称“猪肉糜”、“牛肉糜”、“鱼粥”、“蚝糜”、“卵(蛋)糜”。饭汤要清洌而味道鲜美,煮法同样比较讲究。有条件的要放几条“芫荽”、爆油葱花、姜丝、蒜头,更加香气扑鼻,人口舒适。像粥这样普通民众的饮食,平常之物,制作也别有讲究之法,这是潮州民间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