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后记格式怎么写
作文后记”是一种作文后的作文。具体做法是:每一次作文发下来以
后,我们要把老师批改过的作文细细地看几遍,注意看看哪些地方被老师改
过了,改了后好在哪里;作文后面加了什么批语,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
指出了什么问题;作文中出现了哪些错别字,这些字为什么会错;哪些地方
还有毛病,但老师没有指出来等等。然后针对这些,把自己的认识、想法写
在作文后面,这就成了一篇“作文后记”。
写好“作文后记”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作
文成败的经验教训,逐步培养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现在,把做作文看成是
应“差事”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但有些少年朋友很难看出自己写的文章哪些
方面不足,也许是“当事者迷”吧,自己写的文章,往往自己觉得“还可以”。
写完后,修改了一两遍,便觉得“通顺流畅”了。通过写“作文后记”,我
们可以结合老师的批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出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懂
得怎样写恰当,怎样写不恰当,从老师的批改中受到启发,逐渐学会自己修
改作文,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其次,可以发挥老师批改的积极作用。以前有
这样的现象,老师煞费苦心地把学生的作文一本一本地改好,但发给学生后,
有的学生只是望一眼分数,粗粗地看一眼批语,就往书包里一塞,根本不研
究老师的批改。弄得老师的精批细改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写“作
文后记”的过程,也是对老师批改的消化过程。我们要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
进行认真地比较、分析、研究,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因而就自然培养
了我们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阅读能力也相应地跟着提高了。
有一位同学以《记一件事》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
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学的路上,他遇到了一辆煤
车上坡,拉车的工人叔叔很吃力。他本想做件好事,但偏巧穿了一件新衬衫,
正在踌躇,后面上来两个少先队员,不由分说,帮助工人叔叔把煤车推上了
坡,两个少先队员身上却沾上了许多煤灰。目睹这一情景,他自己感到十分
惭愧。材料很好,但文章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还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
老师批改后,在批语中指出了文章的不足。这位同学在“作文后记”中写道:
再读读自己的作文,觉得开头写得太长,累赘。如果像鲁迅先生的《一
件小事》那样,开门见山就好了。事后自己的思想活动写得太简略,没有点
出事情的意义。
有些病句和错别字如果自己反复多看几遍,也能改出来,主要是粗心大
意。另外,“踌躇”的“躇”字写错了,“五讲”、“四美”上的引号也没
有加,老师还没有指出来。
这篇“作文后记”结合已学过的范文,检查自己的习作,总结出了教训,
简洁地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老师批改时没有指出的问题,说明这位同学对
作文是认真读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的。在下次的作文练习中,他一定能从
这次习作中受到教益,有所提高。
请采纳 谢谢
2.题记和后记怎么写
(1)题记: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题记
题记既可以是交待写作缘由,亦可以是创设环境。
(2)后记: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3)题记格式: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后面在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一般作为题记的文字是比较优美的,但是要求一般比较精炼,不宜很长,富有哲理性的。 也就是开头空两格开始写题记的内容,写完后另起一行靠右写——题记。 范例: 《生活需要你》 生命是场幻觉,可是我需要你! . ——题记。
(4)后记格式: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剩下的,实在是抱歉了。
3.后记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后记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4.怎样写“作文后记”
张瑞元“作文后记”是一种作文后的作文。具体做法是:每一次作文发下来以后,我们要把老师批改过的作文细细地看几遍,注意看看哪些地方被老师改过了,改了后好在哪里;作文后面加了什么批语,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指出了什么问题;作文中出现了哪些错别字,这些字为什么会错;哪些地方还有毛病,但老师没有指出来等等。然后针对这些,把自己的认识、想法写在作文后面,这就成了一篇“作文后记”。
写好“作文后记”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作文成败的经验教训,逐步培养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现在,把做作文看成是应“差事”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但有些少年朋友很难看出自己写的文章哪些方面不足,也许是“当事者迷”吧,自己写的文章,往往自己觉得“还可以”。写完后,修改了一两遍,便觉得“通顺流畅”了。通过写“作文后记”,我们可以结合老师的批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出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懂得怎样写恰当,怎样写不恰当,从老师的批改中受到启发,逐渐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其次,可以发挥老师批改的积极作用。以前有这样的现象,老师煞费苦心地把学生的作文一本一本地改好,但发给学生后,有的学生只是望一眼分数,粗粗地看一眼批语,就往书包里一塞,根本不研究老师的批改。弄得老师的精批细改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写“作文后记”的过程,也是对老师批改的消化过程。我们要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进行认真地比较、分析、研究,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因而就自然培养了我们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阅读能力也相应地跟着提高了。
有一位同学以《记一件事》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学的路上,他遇到了一辆煤车上坡,拉车的工人叔叔很吃力。他本想做件好事,但偏巧穿了一件新衬衫,正在踌躇,后面上来两个少先队员,不由分说,帮助工人叔叔把煤车推上了坡,两个少先队员身上却沾上了许多煤灰。目睹这一情景,他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材料很好,但文章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还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老师批改后,在批语中指出了文章的不足。这位同学在“作文后记”中写道:
再读读自己的作文,觉得开头写得太长,累赘。如果像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那样,开门见山就好了。事后自己的思想活动写得太简略,没有点出事情的意义。
有些病句和错别字如果自己反复多看几遍,也能改出来,主要是粗心大意。另外,“踌躇”的“躇”字写错了,“五讲”、“四美”上的引号也没有加,老师还没有指出来。
这篇“作文后记”结合已学过的范文,检查自己的习作,总结出了教训,简洁地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老师批改时没有指出的问题,说明这位同学对作文是认真读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的。在下次的作文练习中,他一定能从这次习作中受到教益,有所提高。
5.后记的格式是什么
格式:
(1)写在文章的最后面,然后如:
**********************************************************************(正常空两格)
——后记(靠右)
(2)后记:********************************************。
上面两种格式都可以。
简介:
后记指的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6.散文后记咋写
后记(postscript)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 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后记的文字应该简洁、洗练,点到为止,后记往往是参与编辑工作的人员或者作者本人所写,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
附录:
《古城月色 后记》 自从散文集《晴雪》出版以后,我一直还想出一本散文集。几经周折散文集编成了。一日朋友集会,我说我的集子想叫《站在世纪的边缘上》。并想请葛忠老师题写书名,他看了看,若有所思。有位朋友当即断然否定:“不好,啥呀!”遂提出了《老城旧事》、
《月照老城》等几个名字,聚餐会成了策划会。
散文写了这么多年,还是应了那句话:散文易写难工。想要出新是十分困难的。一个人总有一个人的艺术追求,犹如穿衣,犹如口味。
我想我写的散文应如同一枚橄榄,富于咀嚼性。也许写了许多年的诗,对于一眼见底的散文早已厌倦。歌德说得好: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如何提高自己,一是读古人的书,一是读自然社会这本书。黄庭坚云:“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是书中有面容美如玉的女人。如果说书洗涤了人的尘俗,内心清明,容颜也会变得和善。“未有不学而能者,学所以修身也,身修则无不治矣。”(王安石语)其身正其言也正,人品决定了诗品和文品。
写作惟一就是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郑燮说得好:“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在这其中我悟出了一些东西:写文章不可勉强为之,越想写的“像个散文”,最终写出的却不像个散文。越是无所用心,清静无为,越是能写出好的东西来,写文章一旦和功啊、名啊、利啊扯在一起,便会一塌糊涂。
书后附录了几位朋友写的评论,还有刘书芳的的一篇却没有找到,只好存遗珠之恨。这本散文集的出版得到了各位老师和文友的支持,特别要感谢葛忠老师挥毫题写书名,感谢刘建军、高国和、秦朝晖、李雁征、李晓瑛等人的创意。
感谢印刷厂的大力支持。还有许多人做了默黩无闻的工作,他们把青春的年华、心血、汗水,植在书的字里行间,植在层层叠叠的岁月里……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由于水平局限,书中有舛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农历丙戌年五月初五日
7.作文后记怎么写
在漫长的小学路上,留下了一串小脚印,它们陪我踏过了小学六年的时光。
在它们背后,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这期间,有五彩的仙子在欢唱,有时光爷爷的教诲,有梦想的泡泡装点。
我的哭哭笑笑,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奇思异想,我的“英雄事迹”,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绽开在“生活”这片辽阔的土地。 我的足迹,我记载;我的生活,我热爱。
实话告诉你吧——写作文并不难!但是,有一部分同学老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觉得没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实际生活中,多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你会有好多新的收获,似乎有写不完的话。
这就是写作选材的秘诀~! 但即使选到了材,不会表达怎么办呢?到了这时候,就需要记一记第二个写作表达秘诀——“联想思考”。要写事,就要有“感”。
要有感想可写,就得一边读书,一边联想身边的生活,联想学过的知识。比如,读的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是否有养花、养宠物的经历,是养几天就养死了,还是养得生机勃勃,跟老舍先生的经历和感受是否有相似之处呢?老舍先生说养花的经历有苦有乐,你可以联想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列举事例,深挖思想,写出来,就是一篇很棒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