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引号是什么意思
双引号的作用: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这学期在语文园地七了解了引号表示的几种意义,希望从下面的例子中更得到巩固。
写出下面双引号表示的意义。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表示特定称谓)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表示强调,特殊含义)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表示引用)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运用比喻)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表示引用 )
6、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定称谓 )
7、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8、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9、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双引号的作用: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这学期在语文园地七了解了引号表示的几种意义,希望从下面的例子中更得到巩固。
写出下面双引号表示的意义。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表示特定称谓)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表示强调,特殊含义)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表示引用)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运用比喻)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表示引用 )
6、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定称谓 )
7、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8、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9、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10、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特定称谓 )
1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特定称谓 )
12、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表示引用 )
13、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引号的作用中,表示特定的称谓和表示特殊含义的区别:
特定的称谓是表示给事物起的别名
特殊的含义是表示不一样的意思
比如:
天牛是个"武士"。(表示特定的称谓)
你真是太“聪明”了!(表示特殊的含义)
2.句子中的词语加引号是什么意思
①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 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 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 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 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 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 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3.说说下面加引号词语的作用
概括起来说,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这里的“自动玻璃”的引号当然就是属第二个作用。
4.引号的用法是什么
1.『引用他人所说的话』,除了加上冒号外,必须加上引号更引人注意.
例一:赖老师说:「利用假期到各处去看看,不但可以增广见闻,也可
以锻链身体.」
例二: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2.『引用成语,俗语,谚语』时,也可使用引号和冒号搭配使用,或只用
冒号.
例一:「学海无涯勤是岸」,这句话勉励我们要用功读书.
例二: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做事有信心,有毅
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3.『对话形态的句子』,用引号标示出来,让人清晰明暸.
例一:哞哞哞,来了一头牛:「青蛙先生,不要老是住在井底,你看看
井外面多美丽!」
青蛙跳到荷叶上:「啊!这地方好美丽,我再也不要回到又黑又
小的井底!」
例二:小明没有注意到老师在他的身旁,只是一直望著窗外.
「你在看什麽呢 」
「没有啊!」
「我们现在还在上课呢!」
全班开始哈哈大笑!
(有时,为了使文章简洁,会省略说话者,以分行方式呈现.)
4.『特别要解释或意义特殊的语词』,用引号标示出来,引人注意.
例一:所谓「春晖专案」:就是要宣导防毒,防爱滋,拒菸,拒槟榔.
例二:小朋友把「哭」字看成了「笑」字,这不就变成「哭笑不得」了
吗
5.『一语双关』的词句,用引号标示出来,具有暗示或讽刺的作用.
例:弟弟是个大懒人,所以他的房间常常是「色,香,味」俱全.
6.引号分为单引号「」和双引号『』,如果引用文句时,单引号之中必须
再用引号时,便使用双引号;若引用文句时,双引号之中必须再用引号
时,便使用单引号,二者互相搭配使用,而且上下互相呼应.
例:赖老师常常对我们说:「为人子女要懂得孝顺父母,更要了解『饮
水思源』的道理,帮父母分担辛劳.」
5.加“双引号”是什么意思
双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语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2.表示特定称谓
例: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4.表示否定和讽刺
例:你这个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6. 用于话语之中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6.在一段话中引用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号如何加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当然,如果单引号里头还需要引号,那就可以使用双引号。不过,这样用的机会很少了。
口诀: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号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
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号。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句号应在引号后。
例: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