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棘字下面一个人字念什么
僰(bó)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平蛮檄》:“山都群丑,聚恶肆氛,虽在往日,叛服不常,未着近日猖獗尤甚。都蛮近日长驱江、纳,几薄叙、泸。拥众称王,攻城劫堡,裂死千百把户,虏杀绅监生员。所掠军民,或卖或囚,尽化为剪发凿齿之异族;或焚或戮,相率为填沟枕壑之幽魂。村舍在在为墟,妻孥比比受辱。六邑不禁其荼毒,四川曷胜其侵凌。”
"僰字读轻唇音为白。古时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读濮。又称“山都掌”“都掌蛮”。据研究,濮即越人。人们多叫为百濮,百越。唐朝前以俚獠著称。宋代才开始以壮族为名……可见壮族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主干,也是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流"。
2.棘手的棘字先查音序是什么
棘手的棘字先查音序是J。
音序
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就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它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它的顺序为:A,B,C,D,E,F,G,H,I,J,K,L,M,N,O,P,Q,R,S,T,U,W,X,Y,Z。其中少了V(因它v不能做音序,而且读不出来)。不过在音节中,韵母ü已经可以被V代替。
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音节是指整个拼音(包括声母、韵母以及音调)。
(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普通话里,除个别情况外,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
音序,顾名思义,就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它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
其中汉语拼音是以拼音字母(也就是拉丁字母,多个ü)为顺序的,并且是逐个字母比较排序,如果音节的各个字母相同,则再按声调排序。
如:
啊,宝,白,崩,本,不,补。这几个字按音序排列、音节排序及声调排序,就是:
啊(a),白(bai,b在a后面),宝(bao,ba一样,o在i后),本(ben,e在a后),崩(beng,比ben多一个g,排在后),补(bǔ,u在e后),不(bù,声调在“补”后)。
而小学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写的一个大写字母,是汉字拼音的首字母,指的是字典中按音序排序,查检一个字时,首先要找的那个字母。这个是音序的应用,不是“音序”本身的意义,也就是指大写字母 。
3.(棘)是什么字
jí 【释义】①酸枣树,落叶灌木。
枝上有刺,种子可做药。②泛指有刺的草木:荆棘|披荆斩棘。
③刺;扎:棘手。 【棘手】 #jíshǒu荆棘刺手。
比喻事情难办。 〖例句〗这件事情非常棘手,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棘 (会意。 从二-朿。
“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
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
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实于丛棘。
――《易·坎》 园有棘。 ――《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
――《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攀草牵棘。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 ――《聊斋志异》 棘jí ⒈酸枣树,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初夏开黄绿色小花。
果实较枣小,肉薄,味酸。种仁可供药用。
⒉泛指有刺的草木:荆~丛生。 ⒊针形的刺:~皮动物。
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曰棘" , 郑注"棘"当作"僰"(摘自黄现璠著《广西僮族简史》) 谢谢请给我一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