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常没有繁体字,或者说,常的繁体字仍是“常”
一、详细字义
◎ 常 cháng
〈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二、词性变化
◎ 常 cháng
〈量〉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 常 cháng
〈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 常 cháng
〈副〉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三、常用词组:
常备 常备不懈 常备军 常常 常川 常度 常规 常规化 常规武器 常轨 常会 常见 常可 常来常往 常礼 常绿 常年 常年 常情 常任 常设 常识 常事 常数 常态 常谈 常套 常温 常务 常务委员会 常言 常用 常用对数 常驻
2.辟的繁体字怎么写
该字即为“辟”的繁体字。
一、基本释义:
辟 [bì]
1. 君主:复~。
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 古同“睥”,睥睨。
辟 [pì]
1. 开发建设:开~。
2. 驳斥,排除:~邪。~谣。~蠹。
3. 透彻:精~。透~。鞭~入里。
4. 法,刑:大~(古代指死刑)。
二、组词:
1. 辟忌[pì jì]
避讳;忌讳。《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以诏辟忌,不违其俗也。”
2. 让辟[ràng pì]
退让避开。《史记·五帝本纪》:“ 尧 崩,三年之丧毕, 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3. 辟世[pì shì]
避世。谓逃避浊世,隐居不仕。《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李斯 竭忠, 胡亥 极刑。是以 箕子 详狂, 接舆 辟世,恐遭此患也。”
4. 透辟[tòu pì]
透彻精辟。透辟的见解。
5. 辟逃[pì táo]
躲避。《史记·留侯世家》:“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3.邵的繁体字怎么写
【拼音】:shào
【解释】:
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
2、姓。
【出自】:邵,晋邑也。——《说文》
词组
1、邵生
【拼音】:shào shēng
【解释】:指 邵平 。
【出自】:“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 瓜田中,宁似 东陵 时。”晋 陶潜 《饮酒》
2、邵父
【拼音】:shào fù
【解释】:对秦人邵平的尊称。
【出自】:“散归闲之 邵父 ,隐养正之 姜牙 。”唐 李邕 《春赋》
3、邵南
【拼音】:shào nán
【解释】:即《召南》
【出自】:“召在岐山之南,为周初召公奭之封地。”《诗》十五国风之一
4、
邵伯
【拼音】:shào bó
【解释】:周召公奭。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又作邵公、邵伯。
【出自】:“邵伯讼不忍烦民,听断棠下,能兴时雍而致刑错。”汉王符《潜夫论·爱日》
5、懿邵
【拼音】:yì shào
【解释】:美好,高尚。邵,通“劭”。
【出自】:“先生圣人之后,道德懿邵,幸见顾临,愿图国政。”《孔丛子·陈士义》
4.付的繁体字怎么写
“付”的繁体字是“付”。
读音: fù
释义:
1、付 [Fù]
〈名〉
姓
2、付 [fù]
〈动〉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付,与也。——《说文》
付,予也。——《广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支付
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托付。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
如:付仗(付托依靠);付属(托付);付嘱(吩咐;叮嘱);付授(嘱托授予)
通“敷”。涂;搽
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金瓶梅词话》
通“符”( fú)。符合
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管子·幼官》
通“附”。归附,附着
皇天既付中国民。——《书·梓材》
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管子·正》
又如:付山(归山)
5.服的繁体字怎么写
服字是传承字,不分繁体字和简体字。
服(拼音:fú、fù)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服的古字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