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
先问下自己的导师有没有认识的国外大学的博导,有这层关系要好申请一些,最好人家导师认可你的研究方向对研究领域有用,这种需要深入沟通的步骤肯定是自己亲自与博导沟通了。
国内的教授导师只是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机会方面: 工程类,生物类的博士后机会多一些,这方面国内和国外都是大热门,研究经费足。
联系学校博导: 这个有2种办法, 一个就是前面说的找自己国内的导师牵线, 二就是通过中介找,不过不建议偷这个懒,国外博导的邮箱,自己想办法去学校研究院网站上找找,一般都有招人的具体要求的,还是可以找到的、准备好自荐信自己发没多少难度可言。 搞定博导接受你,申请学校走流程,英文水平考试,文书签证申请什么的都是小问题,自己有时间就自己申请,没时间找个中介帮你做文书工作。
2.如何申请美国博士后
美国博士后申请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暨申请前期准备与申请时机的把握。
申请前准备
申请前的准备包括两方面,实力的准备和申请材料的准备。
众所周知,实力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对实力的准备越久,越充分,将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4-5分流的学生从本科就可以开始。关于怎样准备实力,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一点想提醒大家,除第一作者的论文外,也要尽量争取一些co-auther的论文。大家以后若有条件一定要对老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同一方向,课题)研究生之间论文相互署名。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象nature,science,即使你的排名在十几位也会把对方唬一跳的。
申请材料的准备其实很简单,一份resume/CV和3-4封推荐信。
推荐信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推荐人很牛的话,你将会获得很大优势。当然,有一个推荐人得是你现在的老板,主要表扬你在科研中的出色表现和高超的智力等等。
Resume范例可在BBS上轻易找到,主要是experience要写得详细一些,另外publication中除了把所有co-author的papers全写上,也可以把submitted, in preparation以及国内发表的文章加入,虽然可能作用不大,但一个很长的publication list总是引人注意,并且表明你科研工作的活跃和积极性。
申请时机
由于美国和欧洲制度的不同,所以会有些区别.一般来说,比较大的有名气的机构或者一些著名的基金(如洪堡)每年有一些固定的日期召开委员会决定那些人被录用,所以一般时间比较固定。申请这些机构的职位最好在他们规定的DEADLINE之前一个月左右准备好材料。一般说来DEADLINE在11月到下年的2月左右。另外很多博士后职位其实由老板决定任何时候进站都可以,所以申请没有时间限制。但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护照签证等事宜,最好在出站半年到一年这一段时间开始联系(早一点好一些)。
另外,博士后申请的时间通常是在毕业前的倒数第二个学期,但具体时机还需要结合个人的情况仔细斟酌,并不是越早越好。根据我的经验,申请时间太早主要有两方面弊端,一是实力尚在增长中,早期的publication当然没有后期的那么诱人。举例说明,王先生2000年10月初开始申请时是4篇paper,到12月中是7篇,到2001年3月是10篇。二是申请时间太早,即使来了offer,你也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王先生曾收到Rice和Berkley Lawrence Laboratory的准offer,问我2001年3月能否开始工作,王先生只好faint.
个人觉得,如果是在7月毕业,可以在前一年12月左右开始正式申请。当然,申请材料的准备以及相关信息的查找可以提前做好。
个人定位
标准是这样的
你的博士老板是牛老板
老板不牛你自己牛
老板不牛你也不牛
第一类的意思是,要么你老板有国际性合作的项目,要么你老板有很多国外的教授朋友。这样的话,不管你这个学生牛还是不牛,想做博后并不难,只要你自己愿意做就行了。或者通过老板的国际项目,或者老板帮你几封邮件的联系,就成了。很多国外的博士老板经常收到国外的教授朋友的信,希望能推荐几个中国学生过去博后,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
第二类,老板没有国际朋友或者有但关系不铁的朋友,但你自己有很多漂亮的论文的。这种人想找博后也不难,因为实力在那里摆着呢。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建议你勇敢的去申请牛老板牛学校的博后。比如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名牌大学的名教授的公开招聘的职位。有这种申请经历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能申请下来的话,待遇各方面也肯定都不错。这种人不能瞎凑合,一定要找一个有实力的好的地方做博后。
第三类,老板不牛自己也不牛,但是这一类是申请国外博后最难的一类了。因为申请者实力不强跟国外一点联系都没有,该怎么下手呢?这里推荐两个办法。
博士都毕业了,对自己领域内的杂志肯定是很了解了,打开近期的杂志,挨着浏览标题,看着有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的,看看作者是谁,把他记下来,等着google他。有些学科,尤其地学,有很多国际性的大project,看他们的成员单位的联系信息,记下他们的名字,google他们。剩下的,大家就都知道了,准备好CV和一个简单的cover letter,查好email,开始发。打开自己向往的学校的网址,打开相关的院系,浏览每个教授的小组的主页,看看专业相近的,记下来,等着发信吧。这个比较费时间,但也有效。
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方向与申请的博后课题组方向不一样怎么写
来美国5个月,回想当初申请博后位置的种种辛酸,的确有必要发个贴子,让后来人少走弯路。
个人经验之谈,若转载,请注册本贴出处,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谢谢。申请海外博后,尤其是国内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博士,的确是运气和实力相结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即使你实力强大,但如果你申请的那个时间段没有实验室需要招人(特指你专业方向),那么你也只能空等,除非你另开辟路,申请洪堡、JSPS等博后基金,由对方国家政府给你埋单。相反,就算你实力一般,文章不多,CV不够精彩,但如果你申请的时候刚好有你专业方向的实验室急着招人,而碰巧你又主动联系到他们了,那么恭喜你,你离迈出第一步不远了。
因此,首先你要认清你个人的实力,自已的水平处于同行当中什么层次?文章多的,有高影响力的,而且时间充裕的,当然建议直接找人合作申请洪堡,JSPS等博后基金,或者直接申请国外top学校top实验室的牛导,但我认为大部分像我一起在小木虫上逛的都是只处于中等水平的芸芸众生,文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时间耗不起,因此,如何利用自己仅有的成果,在短时间内打开海外博后的大门吗?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技巧…首先,该准备的材料,你都得准备好吧,CV,Cover Letter等等。在这方面材料的技巧就不用多说了,如何做一个出彩的CV,如何写一封让人印象深刻的Cover Letter,因为每个专业每个方向都不一样,因此该突出的地方也不尽相同,总之就要力求专业,要把你的强项突出来,有的可能是Publications比较多比较好,有的可能海外经历、出国交流或会议等比较多,有的可能掌握的实验技能或仪器操作或系统软件等比较突出。
其次就是要做一个本专业的海外专家list,这个可能有点费时费力,但绝对是最受用的,我当时是用Excel整理的,具体怎么整理呢?你要看本专业的权威期刊,当然不是纸质版,要看网络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刊数据库),要从最新的刚发表的论文开始往后看,然后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电子邮箱(这个很重要),一一列在excel表格上,当然,文章很多,有很多都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就要精简的看,比如关键词输入国家名,那么就只看某个国家发表的文章,美国人发表在美国的期刊人家可能不输入国家(United States),那么只能一个一个州的输入(比如New York, California…), 通过这个方法,我基本建立了这个海外教授的excel, 当然有几页,每一页是一个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澳洲,日本…当然还涉及到新加坡,新西兰,北欧小国等),其实有经验后,一看到文章的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我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了,比:.edu(美国高校),.gov(美国政府部门,很可能是美国国家重点实验室),.org(美国机构组织,一些研究所,医院,植物园等),.de(德国),.ca(加拿大),.au(澳洲),.jp(日本),.se(瑞典),.sg(新加坡),.be(比利时),.nz(新西兰).fr(法国),.uk(英国)等。重要一点,如果是.com结尾的基本上是在公司里呆的,一般不会招博后,可以把他们forget掉。
一般来说,每个期刊我只看最新的两年就足够,因为其实有很多是重复的…其次要对你所做的海外专家list做一些标注,因为,现在你只有教授的姓名,学校单位(实验室),email等,你还要对该教授做一些你想要的一些评价,我当时做了两个评价,一个是学术水平,另一个是研究方向的相关性,由于我属于化学,这两个我都是通化学数据库SciFinder来查寻的,只要在SciFinder上按作者找寻,把教授的First name, Last name等输入,基本可以看到他所发表的文章以及会议等的收录,我当时是记录了他们的文章数量,一般来说,文章少于20的我觉得可能就是博士刚毕业的最多只是个讲师或助理教授,文章处于50-100的可能是个副教授,文章100-200可能是教授了,大于200的基本是牛人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数值有点大,其实SciFinder收录的有可能是重复的文章,也有可能只是个会议论文(记得我博士刚毕业的时候这个数值都达到11了),具体数值的介定各个专业各个方向可以自我进行调整。其实,在看他们的收录的文章的时候是可以看到文章的题目的,这个可以在短时间里判断这个教授是否与自己是同一方向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的list就会标上“偏分析”“偏合成”“偏生化”“偏药理”等字样。
还有些情况也可以标注,比如我发现有一两个老板竟然大部分文章都挂的是一作,这时候我就标注了,因为我觉得这些老板人品可能有问题,像其它的一些标注大家也可以加,比如“中国人”,“女教授”等等…上面所说的海外专家list基本做好了之后,基本上,心里就有点了,这时候你就要开始从你感兴趣的国家,从你感兴趣的教授可能投CV和Cover Letter,这里面也有一些技巧。 在这里,我强调的快速找到海外博后位置的途径就是两个字“海投”,可能有的人认为这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只想找一个过得去的海外的博后位置,而自身条件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牛人”的话,这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还是那句话,找海外博后,运气的成份至少占30%以上,还是那。
4.如何申请国外的博士学位
博士后研究(Postdoc Research)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从获得博士学位到成为独立研究人员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
纵观国际知名学者,几乎都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 Johns Hopkins 大学于 1876 年设立的一项针对优秀年青学者的研究基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博士后研究不是一个学位而仅仅是一个临时的、短期的工作经历。博士后研究需要在合作导师(Co-Advisor)的指导下进行,一般而言,这种师生关系介于合作同事和博士生-导师关系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何在博士毕业后能顺利申请到国外的博士后职位,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当然,申请渠道因人而异,但主要涉及获取相关信息、申请时间和如何与导师联系等方面。
本文整理了网络上一些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1、申请时间 一般提前半年,最好能早找点。
当然要确保能够按时毕业。一般来说,博后随时都可以招生,但也有个大小月,往往年初相对多一点。
此外,各国的基金项目的申报也有时间段(如中国的 NSFC主要集中在每年 3 月),最好是在教授写 grant proposal 时和他联系。如果对申请者的素质满意,教授会考虑甚至邀请一起交流和提交基金申请。
2、如何获得信息 A:通常包括自己老板推荐(这种再好不过了,安心写论文准备答辩吧)。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老板或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同行知晓的情况下。
B:朋友、同学或师兄师姐介绍(这种也不错,只要你的博士期间研究工作还可以,有文章一般也没问题。但是这种应该认真考虑,即你是否对他们推荐的位置感兴趣,因为一旦你答应了以后再反悔,帮你推荐的人很难办,至少说明你这人没有信用); C:自己找(可以到各大学网上去找,到专门的网站上去找,和你感兴趣的牛文章的通讯作者联系。
但这种相当机会要小。以下是一些专门的网站: /texis/js/ http://recruit.sciencemag.org/; http://www.niehs.nih.gov/vacancy/postdoc.htm; http://abg.jouve.fr/abgemploi 不过上面的位置大多是已经找到人后才登出来的。
建议可以直接到各大学网上去找,只要你的工作还不错,应该可以找到非常好的位置。 3、选择研究方向 一般选择做博士后都希望能多发几篇高水平的文章。
所以尽量选择一些和自己研究相近的方向而且又可以发好文章的;同时要考虑以后的发展,即以后自己当了老板可以接着做的当然是首选。 申请时要明确一点:对方要你去是帮他干活的,不是作为学生培养的。
自己要量力而行,如果对方的研究对你比较陌生,自己也没有涉及过这一领域,最好知趣而退;从而改投其它较为熟悉的教授。 4、第一次联系怎么写 通常都选择发 E-MAIL,因为快而且不要钱。
只要简单说明想找 postdoctoral position,然后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就是一个 cover letter,同时要发 CV。
而且 CV 最好不要用附件发(如果用附件,最好用 PDF 格式),就作为正文的一部分发。因为教授不知道你情况时,不会轻易打开附件,怕病毒。
以下是一个样板: Dear Prof.XXX, Here I write to you, applying for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your lab. I am working in X and I plan to study X. I am more than willing to answer any of your questions concerning m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sponse. With best regards, YYY 教授如果感兴趣,一般会很快和你联系。如果向你要 publication,就有 50%的希望了。
如果说要和你打电话,好好准备吧,就是他了。:)如果没有回复,也不要去管他。
记得要广撒网,但回复肯定是不多的 :),一般能有 20%的邮件被回复,就算不错了。 记得,坚持就是胜利! 5、以后的问题 老板答应要你时,就可以和他讨论关于待遇问题,给什么样的签证类型。
那就各显其能了。最关键一点还是要先把工作做好,实验做完,该发的文章发了,能顺利毕业。
这是第一位的。希望这个介绍能给大家以后找位置时有所帮助。
6、关于收入 做博士后第一年基本上在 30,000$左右,当然不同的单位之间差异比较大。相对而言 NIH 和 CDC 要高一点,毕竟是政府研究机构。
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老板和你讨论待遇时,可以讨价还价。
所以问题一定要先搞清楚,不能说先去了再说。而且老板既然要你了,只要你提的要求不过分,他们都会考虑的,满足不了你也会解释清楚原因。
当然也不要担心因为你提了几个要求,他就不要你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内容,一般做博后都会有福利,一定要问清楚福利包括那些内容,具体是多少。
还有你所在的州要不要交税,税是多少。 7、关于签证类型 做博士后一般是 J1 或 H1B 签证。
所以选择 J1 还是 H1B,应该认真考虑。有些单位和学校只给 J1,不给 H1。
象 NIH、CDC 以及一些牛校,有时老板不想给 H1,有时也会说他们不给 H1。J1和 H1 的最大区别在于签证,H1 一般不会被拒,因为允许有移民倾向;J1 有可能被拒,但如果拿了牛校或政府研究机构的 J1,认真准备也没问题。
当然 J1 和 H1 还有很多区别,可以看看相关的规定,自己考虑应该选择哪种签证。个人认为 H1 好那么一点点。
所以尽量和老板磨吧:)。 给了H1。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申请博士后邮件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