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书怎样写的又快又好
行书是从古到今最实用的书体,要想练好硬笔行书,打好毛笔、硬笔楷书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行书是楷书的连笔,是楷书的快写,因此古人在行书定义为非真非草既日行书,练习行书没有速成,关键在临帖功夫下的深不深,临帖其实很简单就是帖上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要达到形似,慢慢就可以达到神似,如果形多不似神又从何而谈,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练成,硬笔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只要你持之以恒的去练相信不用多时就能练成一手好字,你去学田英章的《田英章硬笔行书标准教程》就行了,书法既为写好字的法则,你练习硬笔行书就要照硬笔行书的法则去写,准确来讲硬笔行书和识字教育不一样,硬笔行书是专业教育,既然是专业就要按照专业的法则去书写………………你也可以多看看田英章硬笔行书专业教程。
2.隶书的识字怎么写
隶书“识”字的写法是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起源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和“汉隶”。
隶书的创作要点1、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
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
“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
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3、正确对待风格问题。
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隶书的主要代表作品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
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
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3.练字能直接练行书吗
可以的。
但是还是先建议先练习楷书再练习行书。先联系好楷书再去联系行书,打下好的基础,也能把自己的行书练得更加的好。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直接的一种书法,没有楷书那么方正和规矩,也没有草书那么杂乱无章。行书练好了也会很好看,别人也能够看清楚。
楷书比较普遍,从上学的时候就会联系楷书。所以楷书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一种字体。
因为刚识字的时候,都是练得笔画,讲究横平竖直。开始练字的时候,老师也会教导学生们要一笔一划的认真去写。
不用害怕自己练了楷书之后就驾驭不了行书了,因为一旦你开始练行书,你的字体就会慢慢的转变,以后会写得越来越流畅,越来越好。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坏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这个人,字如其人也是对文字的一种要求,想要有一手好字,最重要的还是要强加练习。
扩展资料: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164,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书。
4.繁体学字有几种写法
学的繁体只有一种写法,如下: 造字本义:名词,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
学[ xué ] 基本解释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学生。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 :学校(简称“学”或“校”)。 3. 掌握的知识 :学问(简称“学”)。
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学说。
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学的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说文解字》:,觉悟也。
从教,从冖。冖,尚蒙也,臼声。
学,篆文省。 意思:,觉悟。
字形采用“教、冖”会义。“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
“臼”是声旁。“学”,这是篆文写法的“”字,省略了“攴”。
相关词汇: 1、学生[ xué sheng ] 解释:在校学习的人。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
2、升学[ shēng xué ] 解释:谓由低一级学校进入高一级学校。 《人民教育》1980年第8期:“从当前来看,重点学校多招一些学生,对要求升学的青年,对国家很快得到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生,都是有利的。”
3、同学[ tóng xué ] 解释: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冰心 《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
5.如何鉴赏行书书法
行书书法,讲究打破方块字的原有结构,使线与线交连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美,行笔中锋侧锋兼用,从藏露,提按,虚细,转折,顿挫,收放,停,勾,展,拖,送,速度的快慢,全面结合在一起的一波三折运笔方法的字意上下功夫理解,记忆,练习,要笔随人意,写出线条的角度,长短,粗细.线的主次,轻重,增减,笔连,意连,方园,向背,开合,疏密,松紧,迎让,穿插,变化,另部件的移位,字的侧正,挫落又能顺畅变化的大小相间的美丽字体。简单的说,就像在一根直直的毛草上串了一串大小不同的蚂蚱,有动有静而争扎的狂劲,叫人一下子难以分辩。再归结到最后就是两个字了,变化,越是变化才显出美丽,学书法,先学理论,再学另部件,最后才学组装。不是写的越多就能学好,也不是写的年限越长就越好,多看,多分析,多记忆,举一反三,小走弯路最好。写行书不快,写楷书不慢,就是脑子里先要有理论。学习得法,有了理论指配,才能去谈持之以恒的炼功。不要管写的怎么样,好有好的美,丑有丑的美,关健是看能不能拿动这支手中的笔。各体书法都有着自己的规矩,就看自己的爱好是适合什么体的,能想起学书法的都是识字的,因为通过字才认识了变化中的各种书法。学书法还是要先学标准的字。
说白了,行书也就是横,竖,斜这三条线的粗细,长短,角度用自己的审美观点,通过大脑指挥手中的笔利用各种手法变化到纸上的美丽形态。变化,变,变,变,随意大胆的变,变出大家共性,变出自己的个性。
6.“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用行书怎么写(加图片,要繁体字)
天道酬勤的行书写法如下图所示: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楷书写法如下图所示:楷书也叫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037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天道酬勤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扩展资料“天道酬勤”出自《论语》,“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周易里讲到“劳谦君子,有终吉。”
至尚书就有“天道福善祸淫”和“天道酬勤”的说法。韩愈曾题词“天道酬勤”勉励后来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道酬勤。
7.繁体学字有几种写法
学的繁体只有一种写法,如下:
造字本义:名词,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
学[ xué ]
基本解释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学生。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 :学校(简称“学”或“校”)。
3. 掌握的知识 :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学说。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学的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觉悟也。从教,从冖。冖,尚蒙也,臼声。学,篆文
省。
意思:
觉悟。字形采用“教、冖”会义。“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臼”是声旁。“学”,这是篆文写法的“
”字,省略了“攴”。
相关词汇:
1、学生[ xué sheng ]
解释:在校学习的人。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
2、升学[ shēng xué ]
解释:谓由低一级学校进入高一级学校。
《人民教育》1980年第8期:“从当前来看,重点学校多招一些学生,对要求升学的青年,对国家很快得到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生,都是有利的。”
3、同学[ tóng xué ]
解释: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冰心 《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