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椅子怎么写啊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宋。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宋。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椅”,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其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了。如郎余令《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为四直腿,束腰,上侧安托角牙,棱角处起线,这种装饰在明清时期称为“混面双边线”。坐面上在后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上装弧形横梁,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扶手由后中柱通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坐面附软垫、衬背。这在当时应是十分精制的椅子了。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镶金坠玉的家具在当时寺院中体现了高僧的尊贵与神圣。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在近年发掘的宋代墓葬中还有以石、陶制作的家具模型或在墓室墙壁用砖砌成或雕成各式家具,其中表现墓主夫妇对坐在椅子上的场面最为普遍。如河南方城出土的石椅残件、河北井径县柿庄七号宋墓墓室砖雕桌椅、柿庄二号墓墓室壁画《对坐图》中的桌椅、洛阳涧西宋墓墓室的砖雕家具等。这说明椅子等高型坐具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被人微言轻殉葬用器。宋代流行一种交椅,等级高于其它椅子,稍有身份的家庭都置备交椅,供主人和贵客使用。
2.家具中具的读音是什么
具jù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具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五笔86:HWU 五笔98:HWU 仓颉:BMMC 笔顺编号:25111134 四角号码:778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177 基本字义 1. 器物:器~。
2. 备有:~备。~有。
别~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3. 备,办:~呈。
~结。~名。
~领。敬~菲酌。
4. 古同“俱”,都,完全。 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
一~男尸。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
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prepare] 具,供置也。
——《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
——《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
——《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
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write]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have;possess] 具乎其前。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
——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
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verdict]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名〉 1. 用具;器械 [tool] 实战之具。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
——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talent]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
——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feast]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food] 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
注:“馔也。” 分曹携具。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副〉 1. 完备;详尽 [in detail]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
——《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
都;全 [entirely;completely]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
——《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
——《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量〉 1.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
如:一具尸体 常用词组 1. 具保 jùbǎo [seek guarantor] 签署文书,负责担保 具保释放 2. 具备 jùbèi (1) [have]∶具有,拥有,有 具备条件 (2) [all complete; all ready]∶一切完备;齐备 条件尚不具备 3. 具尔 jùěr [brother] 兄弟的代称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行苇》 4. 具结 jùjié (1) [bind over]∶置于保证书的约束下做某事(如出庭) 我要你具结不再妨害治安 (2) [enter into recognizance]∶书面正式提出(如在法庭上)保证书 (3) [enter into a bond]∶旧时对于官署提出表示自己负责的文件 具结完案 5. 具领 jùlǐng [draw; receive] 备文领取 具领失物 6. 具名 jùmíng [sign] 在文件、文本上签署姓名 由双方共同具名 7. 具庆 jùqìng [both parents are still living] 父母均存 晨安厚卿亦在政府,父日华尚康宁,且具庆焉。
——王明清《挥尘前录》 8. 具体 jùtǐ [concrete;specific] 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 说得很具体 具体计划 9. 具体而微 jùtǐérwēi [have all parts but be relatively small in size] 各部分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语出于《孟子·公孙丑上》 亦雁荡具体而微。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10. 具文 jùwén (1) [dead letter;mere formality]∶空文;徒具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 上计簿,具文而已。——《汉书·宣帝纪》 一纸具文 (2) [write]∶备文;撰写文字;文词具备 直书其事,具文见意。
——杜预《左传序》 11. 具象 jùxiàng [concretization] 具有实象存在,与抽象相对 功利主义倾向在这小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