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人诬陷起诉书怎么写
你好。
我国民法和和刑法均对诬告陷害等行为的责任和处罚作出了相关规定,如果后果尚不严重,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被告(诬告人)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例如被诬告的人因此被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等措施甚至被逮捕的,则诬告人将涉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此外,这种情况下,有关执法机关,例如公安局、监察院等,还有可能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本案中,对方证据和起诉书不一致的情况下对你提起诉讼,已构成诬告,你可视后果严重程度(是否被拘留),向对方提出诉讼追究其民事责任,或指控其涉嫌诬告陷害犯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既然他的起诉书和证据不一致,法院一定会公正的处理。你要及时寻找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被诬陷的。
2.1天时间高分急追,被人诬告,我自己写了一份法庭上的反讼状,请给
写得很好,有几处可简单修改: 一、你写的应该是答辩状,不应是反诉状。
按照你(三、1)所陈述的,你不具备反诉的原告资格,把四删掉吧 二、第二段“该事实成立之证据明显不足”,既然你不承认这个事实那就不是证据不足的问题,可改为“原告胡翠华声称被我推倒致伤,纯系捏造” 三、“3个小时的农活”需要你来举证,看看能不能找到证人 四、派出所如出警会有出警记录,如果没有,她自然不能编造,你可以申请法院调取当日派出所的出警记录 五、最后一段可改为“综上所述,原告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捏造事实,望人民法院查清真相,驳回原告的无理要求,作出公证判决。 ” 六、顺便说一下格式: 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被告):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职业、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情况 答辩人就**诉答辩人**一案,具体答辩如下: 答辩人认为:……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 年 月 日。
3.被人诬告可以要求哪些赔偿
我国民法和和刑法均对诬告陷害等行为的责任和处罚作出了相关规定,如果后果尚不严重,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被告(诬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等民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例如被诬告的人因此被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等措施甚至被逮捕的,则诬告人将涉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此外,这种情况下,有关执法机关,例如公安局、监察院等,还有可能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也规定,公民的名誉权遭受非法侵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诉状中常见的问题与不足有哪些
诉状中常见的问题与不足 起诉应当提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律师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提交书面起诉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不仅如此,起诉状也代表了律师对案件事实的解析和对法律关系的把握,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定了当事人的权益。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对起诉状内容进行了明确。 根据该规定,起诉状涵盖以下内容:原被告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
然而,在实务当中,经常可见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1、当事人信息不全、不实、不准确。一些律师可能认为,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与案件关联不大,没有必要完全遵照诉讼法的要求予以标明。
这种作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原被告的信息涵盖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如果不全、不实或者不准确,既可能会影响送达,也可能会影响案件审理进程。 以“民族”一项为例,在一些特定诉讼中,就可能涉及是否需要适用民族法律规范的问题。
同时,如果在案件受理之后,当事人住所发生了变更,也是需要及时告知法官或者书记员,否则可能会因为送达等原因而影响审理,甚至可能会减损当事人的权益。 2、请求事项不明确、不具体,或者请求事项没有规范依据。
在许多诉状中,请求权不明确、不具体,抑或请求权没有规范依据。民诉法和行诉法都规定,起诉需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本质上对请求事项有清晰的规定和标准。
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其次,请求事项需要具体,不应该含混不清;再次,请求事项需要有规范依据。 一个案件要成诉,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请求事项。
到底在诉状中提出哪些请求,哪些请求具有规范依据,哪些请求会得到法院支持,请求款项的金额如何确定等等,都是关乎当事人权益是否能够实现、实现程度的重大事项。律师如果在请求事项上不认真斟酌,是根本没有解析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遑论对案件的精细化操作。
3、事实、理由的陈述不充分,或者事实、理由与请求事项不相称。在许多诉状当中,经常会出现事实和理由陈述不充分的情况,这种不充分主要体现为:首先,事实的描述不够完整。
在一些诉状中,文字写了一大堆,但其中的诸多内容却是没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其次,事实和理由的陈述不够充分。
在一些诉状中,律师根本没有区分事实和理由,甚至连什么是法律事实、什么是法定理由都没有能够进行识别和区分,这样的诉状,无疑会为同行所蔑视。再次,一些诉状当中,事实、理由的铺陈叙述与请求事项全然没有关联。
明明主张的是违约责任,陈述的却是侵权事由;公司法上的股东纠纷,却以合伙企业的相应规范作为理由陈述。 这种事实、理由陈述不充分,事实、理由与请求事项缺乏关联,在很多的起诉状中经常出现,这也是许多年轻律师在执业之初未能加以注意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