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作文镇淮楼跟莫高窟一样的作文
莫高窟
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邻安西,南接阿克赛,西北接新疆,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敦煌最初立郡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汉河西四郡之一,史曾称“三危”、“瓜州”,自古为丝绸之路东、中段各线文汇的枢纽。1986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为一盆地型地形,周围高山环绕,总面积31,200平方公里,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绿州面积仅占4.5%,有人口15万,其中城市人口6万多。敦煌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隆雨量39.9毫米,年平均气温9.3℃,盛产的李广杏和无核葡萄,汁多个大,含糖量高,驰名中外。
敦煌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呜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仿宋沙洲古城等旅游名胜。敦煌市规模不大,但城市规划整齐,旅游饭店、商店和餐馆鳞次栉比,旅游服务已配套成龙,六万人的小城市已达到年接待50万中外游客的规模。
敦煌机场已开通至兰州、西安、北京、嘉峪关、鄯善、乌鲁木齐、南京、广州的正常航线或定期包机航线。将来敦煌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到敦煌旅游会更加方便。 敦煌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谷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关于镇淮楼的故事
镇淮楼,又称“鼓楼”。座落在和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对面,建于北宋时期,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清乾隆、道光年间,知州徐元、李煜先后重修。清光绪十七年(1881),知州罗锡畴,又一次修复,楼高11米,宽21米,平台长55米,内筑土,外砌砖,形成高楼。楼基城墙用一尽长方的石砖砌成,砖上记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字迹。楼下正中拱形门洞,宛如城门。平台两边,有登楼石级。1960年以后,西路石级被毁,改由楼乐穿道登高,平台中央建成一座两层楼阁,四周为12根朱红木柱所环抱;楼上两层八角飞翘,勾指蓝天。上层楼阁,明代悬有“江淮重镇”;清代悬有“江天一柱”匾额。登楼远望,古城新貌尽收眼底。东看长江,江面如练。明太祖朱元璋驻师和阳(今和城时),尝与诸将登镇淮楼,饮酒作诗,以抒其志。诗曰:“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1986年10月,由安徽省拨款修葺,面貌一新。1989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
图片:
/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88
3.淮安名人和建筑物的作文
我的家乡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敬爱的**总理故乡——楚州。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纪念馆、吴承恩故居、镇淮楼、古色古香的河下古镇、古运河风光带、勺湖公园……
河下古镇位于楚州城区西北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
勺湖公园位于楚州城西边。为什么叫勺湖呢?因为勺湖形似一把勺子而处名。勺湖园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文通宝塔”、“碑园”、“勺湖草堂”等。我经常和爷爷一起去勺湖公园游览。夏天到了湖里的荷花开了,真是漂亮极了。
我的家乡还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有许多美食。有平桥豆腐、钦工肉圆、车桥软兜长鱼、河下蟹黄汤包、天妃宫浦菜……
我爱我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
4.写淮安的作文急
淮安地处江苏省中北部,北接连云港,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邻安徽省,西连宿迁市。
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现辖4县4区。 今淮安市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是潜运枢纽、盐运要冲,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淮安人文答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安是一代伟人**的故乡,**、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全市属扬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为结晶基底,盖层发育,构造复杂,中、新生代强烈凹陷,盖层厚度大于10000米。 淮安地壳经历30余亿年的地质演化,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基本格架,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和凹陷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伴有火山岩浆喷发,沧海桑田几度变迁,逐步形成现在的地质地貌形态。
望采纳。
5.楚州镇淮楼的历史
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
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历史 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
因为淮安(现淮安市楚州区)“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
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 “置总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
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
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
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古城拓宽了街道,重修了镇淮楼,并以楼为中心开辟了公园。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
镇淮楼的如此景物,招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到此或访古探胜,或借景咏怀,或摄影留念,或登楼远眺,领略其万种风情。
6.关于写淮安特产的作文或资料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草草吃过早饭,收拾一下背包,拉着她就走了。
一路上,我看到了一群农民在耕田,他们在春天下种,到了秋天,他们可以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一群燕子从北方飞向南方,它们排成一个人字,好像在说,人们多么辛劳啊!
一个小时左右,就听到车子的广播清脆响起:“情语村庄到了,请大家准备下车!”这时,倩倩拉了拉我的衣服说:“到了,看,那朵花漂亮吗?”说完,手指着车窗外的那朵五彩花。“是很漂亮!”我回答她。
下了车,我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好舒服啊!倩倩带我去找她乡下的奶奶,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农家风光,让我来介绍给你听听。
进了乡村有10米路后,是一片绿色的田野,有些乡下的小朋友没我那么大都在帮助妈妈割草了,农村的小朋友好懂事啊。想起我自己,竟然和弟弟抢一块糖,和他们比起,我羞愧死了!
我一边走一边回想那片绿色的田野。“叮咚,叮咚!”是谁在唱歌?哦,原来是在我旁边的小溪,它唱着欢快的歌,缓缓地流向远方。那溪水中,还有五颜六色的鱼在嬉戏。
到了倩倩的奶奶家,她和她的奶奶拥抱在一起,我想起了我我的奶奶,还没来得及见到她,她却早走了,唉。
倩倩的奶奶让我留下来吃午饭再走。我吃完饭后,牵着倩倩的手到周围走走。
在房子周围,有一片竹林。那竹林投下了一片绿绿的浓荫。在房子的右边有一些花,有杜鹃、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屋子的后院,一大群的鸡和鸭在觅食。鸡,母鸡带领小鸡在林子中觅食。鸭子们在水中嬉戏,不时把头扎到水里觅食。
太阳要落山了,我跑到山上,看着太阳一寸寸消失在山脚,觉得今天时间过的好快啊!
在回去的一路上,我看到许多人家把桌椅都搬到院子,饭菜也搬出来,在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我被这乡村的风景吸引住了,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我再来“情语村庄”参观风景。
家中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7.镇淮楼的江苏淮安镇淮楼
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
因为淮安(现淮安市楚州区)“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
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 “置总管府, 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
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
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
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古城拓宽了街道,重修了镇淮楼,并以楼为中心开辟了公园。园中有金桂、玉兰、雪松、龙柏、腊梅和法国女贞等各式花木,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总理故乡的樱花。
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镇淮楼的如此景物,招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到此或访古探胜,或借景咏怀,或摄影留念,或登楼远眺,领略其万种风情。
镇淮楼如今已经成为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的象征和地理中轴线,整个区以镇淮楼为中轴线进行区域规划和发展。
8.求一篇描写故乡淮安特点的作文,从网上直接搜也可以但要符合初三或
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 是一代伟人**的故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下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以及洪泽、金湖、涟水、盱眙四县,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10万,年平均气温14℃,降水量940毫米。
淮安历史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青莲岗文化”发源地,商周时期还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时期淮安即为水运交通“咽喉 ”,大运河、淮河纵横交汇,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曾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这里曾孕育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民族英雄关天培等。 淮安古迹名胜众多。
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淮安自然风光也十分独特。
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洪泽湖,碧波万倾,荷香鱼跃,百里长堤被誉为“水上长城”、“休闲佳境”;国家森林公园盱眙铁山寺自然保护区万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怡人。 作为农业大市,淮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万亩荷塘、万亩水杉林、万亩蔬菜种植园也是农业生态观光一道道风景。
淮安还是著名的淮扬菜系发祥地之一。这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文楼汤包等传统名菜点早已享誉神州。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赵恺曾写道,“踏上淮安的土地,就是历史与自然的回归。淮安是古老的,淮安更是年轻美丽的。”
建国后,第一山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已逐步修复,有玻璃泉,杏花园、魁星亭、米沛书第一山碑、明伦堂,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一山题刻,在清代还存172块,经1986年普查,尚存摩崖88块。 早自宋元,晚迄明清,书体有正、草、隶、篆,文体有诗、词、题、记,诚是“山腰有石皆诗草 ”。
20世纪80年代,辟为公园。 第一山原名南山,因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米芾作《第一山怀古》诗,勒书“第一山”碑而得名。
是省级国家森林公园。 明吴承恩《西游记》中对其有生动描绘、留有“第一山怀古”、“玻璃亭浸月”、“杏花园春昼”、“会景阁陈迹”、“瑞岩观清晓”“八仙台招隐”等古景观。
“阅尽江淮平里地,且看东南第一山”,登临游赏,思古叹今,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沿淮风光带是第一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是淮河文化。
共有草地65000平方米,名贵花木点缀其中。石径漫步,河山一览,长椅小憩,看百舸争流,遐思悠生。
沿淮风光带充分展现了盱眙“城在山中立,水在城边绕,山水城相依”的绝妙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