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告诉我检影验光练习的详细方法
检影方法 一、散瞳验光 1、散瞳,12岁以下需用阿托品散瞳,散3天后验光,3周后复验;12岁以上年轻人托品酰胺散瞳,年轻的点6次,成年点3到4次,第二天复验;(5分钟点一次,最后一次后20分钟检查,一般取十分钟) 2、电脑验光,确定初步的眼度数情况; 3、测瞳距,查视力,年纪大的需要查近视力; 4、使用带状检眼镜进行他觉眼光,在0.67工作距离基础上进行验光。
察看眼瞳孔中的从视网膜所成光带的像在角膜上的映光的运动情况(具体分映光四要素:亮度,形状,大小,方向),一般主要看映光的顺动和逆动的变化(注意有剪动的情况出现),一般让患者盯住你的额头或是对面墙上的小红点,透过检眼镜察看映光情况: a、首先看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映光是否和光带相平行,如果平行,则患者如果有散光,一定是180度或是90度的散光;不平行,则确定有非180度和92度的散光,在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找一中间点,刚好映光和光带平行,则这个位置就是散光的轴位; b、在电脑验光结果的基础上,加上+150度透镜,再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进行检影,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全是逆动,则证明患者肯定是近视;如果是顺动,则有三种情况,正视,远视,小于150度的近视; c、在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进行验光,如果是逆动,逐渐增加负镜,找到逆动转为顺动的前一个度数(即找中和点);如果是顺动,逐渐增加正镜,即找顺动转为逆动的前一个度数;如果是剪动,则要找到映光上下或左右对称时的前一个度数; d、平衡任何一个之后,如果另一个位置还没有平衡,则证明有散光存在。如果水平位先平衡,那证明轴位为180度,在水平位所平衡的度数的基础上,垂直位再平衡的度数即就是散光的度数;如果垂直位先平衡,同理即就是90度的散光; e、将两个镜框上的镜片放在旁边,各加上工作距离0.67的倒数,即-150度,即就是插片的基础读数。
5、然后开始主觉验光,即插片法 a、先球镜,分别加上25度远视和25度近视,让患者比较哪个更清楚,细调球镜度数 b、再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镜进行细调,首先调轴,取大概方位的3个方向1.2.3询问那个方向更清楚,然后,将十字交叉柱镜的柄和原轴位重合,翻面询问那面更清楚,或者两面都差不多,向清楚的一面调轴一次进15,或回退一半(原则上尽量向180度或90度靠拢);再次调度,将交叉柱镜的轴线和原轴重合,翻面询问那面更清楚,清楚则加度数; 6、不需双眼平衡,将验光结果抄写于病历上,嘱咐病人第二天或者改天复验(阿托品验光者则3周后复验); 7、复验内容: a、首先查视力看能不能达到1.0,然后调透镜度数,原则上由于睫状肌麻痹的失效,则由于调节的存在,晶状体会增加屈光度,因此患者有可能看不到1.0,可是适当的增加-25到-50度,即就是近视增加25度,远视减少25-50度 ,但原则是宁可欠矫,也不要过矫。 b、调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镜同第一次验光; c、最后双眼平衡。
8、开眼镜处方。 二、小瞳验光 1、没有散瞳的步骤,对象主要为调节已经近乎没有的中老年人(45以上) 2、其他步骤同散瞳验光; 3. 一般要求近视力验光,即在远视力验光的基础上,根据老视的年龄规律加上33cm时的度数以及年龄因素; 4、可以直接作双眼平衡,开眼镜处方。
三、在他觉验光时的推荐的方法 1、为了避免在中和度数的时候忘记了先中和了那个轴位,可以应用下面的方法; 2、如果患者电脑验光是-100度,则加上150度,即先插上+50度远视,此时水平位已经变逆,而垂直位刚好中和,此时再到水平位,让它变为顺,即反过来找中和点,找到后此时的前一个就是所要的散光,而此时带状检眼镜的光带就是它的轴位90度;即先中和了大的度数,在最后写度数的时候需要换算成有效镜度,即为180度; 如果先中小的度数,先水平位置,在中和垂直位置,光带的位置仍旧是轴的位置180度; 3、这样可以避免忘记自己所验过的轴位。 总结:即就是不管是哪个方向,首先中和一个,即让顺变逆或者逆变顺,然后再到另一个位置看,如果还是顺则就是已经中和了小的,继续中和大的;如果已经变逆,则就是已经中和了大的,反过来再中和小的。
这样不用考虑到底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还能最后确定轴位。附:配镜处方 配眼镜的处方中有一些简便的符号: D代表屈光镜度 S或“球”表示球面透镜 +表示凸球镜片 C或“柱”表示柱面透镜 -表示凹球镜片 ○表示联合之意 例如:眼镜处方-2.50 D.S 表示2.50屈光度的近视眼。
眼镜处方+1.25D.C*90° 表示:1.25屈光度远视散光,柱镜的轴位在90°方向。 眼镜处方-2.00D.S○-1.25D.C*135° 表示:2.00 屈光度近视,联合1.25屈光度近视散光,柱镜的轴位在135°方向.。
2.检影验光的简介
当我们距离被检者一米检影时,如:⑴影动为逆动,初步判断是 —1.00DS以上近视,加负球镜中和以确定具体屈光度。
⑵影动不动,确定是 —1.00DS近视。⑶影动为顺动,初步判断是 —1.00DS以下近视,或正视,或远视,加正球镜中和以确定具体屈光度。
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
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日本早稻田大学视光学教授大岛佑说,当今电脑全自动验光仪己风靡全世界,但在验光时还要强调和重视检影法。
沈侠人先生从事检影验光凡60年,检影技术炉火纯青。观摩先生验光是一种心灵享受。
先生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的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程式化的规范动作,使患者充满了信任感。先生检影时一般更换三块镜片即可找到中和点。
而且是精确中和。验光结束,先生总是面带满足感和成就感。
先生检影的精确度可达到球镜、柱镜度不超过0.25度误差;柱轴误差不超过5度。真是叹为观止。
正如《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所说:“检影法是通过对反射光线的主观理解而客观判断的结果。所以将检影法定为艺术。
如同其它艺术一样,对那些执着追求而又能深刻理解的人会有无限的回报。” 沈侠人的五位徒弟都精通检影术,都是高级验光技师。
第一章 概述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最早的验光方法是主觉验光法。我国清代吴江人孙云球所创的“随目对镜法”。
此法即插片验光的初期,在一定远处画上大小不同的汉字,在患者眼前用正负不同、光度不同的镜片试验,哪一种镜片能看清楚小字,即用此光配镜。这种方法当然不准确。
1893年包曼首先使用检影镜看到视网膜反射,开拓了他觉验光检影法的先河。1926年柯佩兰德(copelamd)首推出带状光检影镜。
提高了检影法验光的精确度。尤其对散光的检影,对散光光带的检影既准确又易辨识。
最早的检影镜,是用一长方形或园形平面反射镜,中间开一2-4毫米直径的园孔或将中间镀银层刮去一园孔。加一手持柄。
(如图1)。光源,是用一园筒,如同可乐罐一样,侧面开一直径大约2厘米的园孔。
筒中间放一灯泡。灯光从园孔中射出,入射检影镜再反射至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眼底。
被照亮的视网膜又会将这束光线反射出,再到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窥见。沈侠人先生一直使用这种检影镜,且爱不释手。
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
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验光师用惯了的检影镜,可是个宠儿。
别人碰不得,也不会大方的借给别人用。天津眼科医院王之佐主任验光师曾向我展示他那极钟爱的检影镜。
虽然镜筒己久经岁月,烤漆剥落为古铜色,王老谈起来津津乐道,就像自己极宠爱的儿子。带状光检影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其发射的光束是带状光。且可以改变聚散为散开光束、平行光束和会聚光束。
在检影时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带状光可以通过套筒的旋转改变360度方向,方便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况。
上下移动套筒改变光束聚散。散开光束作一般屈光检查;会聚光束作高度屈光不正检查;平行光束精调散光轴。
因此得到大多验光师的喜爱。检影验光的优点:1 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
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 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3 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 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1 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
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弛调节。
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
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
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2 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
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
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
3.检影验光时的工作距离换算是多少呢
如果是50cm的工作距离,就需要减去200度,就是最终600度近视;
如果工作距离是67cm,那就减去150度,最终处方550度;如果距离是1m,那么最终处方就是500度。
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想搞清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
一般来说屈光不正的人视力都不太好,屈光度数越高,裸眼视力也就越低。但这也不绝对,有人屈光度不高,但是视力缺很低,因为影响视力好坏的不只屈光度一个因素。如果眼睛有其他疾病或网膜成像功能、视神经功能受损等也会使视力下降。
扩展资料:
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验光师用惯了的检影镜,可是个宠儿。别人碰不得,也不会大方的借给别人用。
天津眼科医院王之佐主任验光师曾向我展示他那极钟爱的检影镜。虽然镜筒己久经岁月,烤漆剥落为古铜色,王老谈起来津津乐道,就像自己极宠爱的儿子。带状光检影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射的光束是带状光。
且可以改变聚散为散开光束、平行光束和会聚光束。在检影时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带状光可以通过套筒的旋转改变360度方向,方便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况。上下移动套筒改变光束聚散。散开光束作一般屈光检查;会聚光束作高度屈光不正检查;平行光束精调散光轴。因此得到大多验光师的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