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字姓的来原
大众说法 1、“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
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
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
"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
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
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
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
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
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
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法 郭姓起源有二 后世源远流长 这个十分有名的姓氏,是从三千年前的周朝王室分支出来的,追本溯源,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关于郭姓的来源,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很明白地记载说:“周文王季弟虢叔,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
望出太原、华阴、冯翊。”另外,《公羊传》也指出:“虢,谓之郭,声之转也。”
郭隗 史上放光芒 然而,《姓氏考略》一书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郭氏的历史还要更早,同时指出他们是以郭字的字义为氏。该书是这样说的:“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
风俗通,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而他们的得姓,是由于“氏天居者”,因为郭字原本是代表外城或四周及外部的意思,换言之,郭姓的始祖是由于居住于外城才会以郭为姓的。
以上两种对于郭姓姓源的考证,都是言之成理,所以都被历代的学者所同时采认,也就是说,大家一向认为郭姓至少有两种源流,较早的一支由于“氏于居者”而得姓,出现于周初的一支,则分自姬姓后裔太原郡的虢叔西虢,改号为郭,支子以郭为氏的郭。后世的郭姓人,不管是系出那一支,都可以当“源远流长”四个字而无愧。
头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杰出人物是郭隗,他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郭子仪 忠义好榜样 郭子仪三个字,多年来在民间更是童叟皆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丰功传绩和八子七婿的显赫故事。
这位深受人们敬仰的盖世英雄,是唐代的华州郑人,崭露头角于唐玄宗之时,然后一手平定几乎倾覆唐室的安史之乱,又在唐代时奇迹般地以数十骑说退来犯的回纥数十万兵,身系唐室的安危20年,凭着他手里的兵权,大可“取而代之”,而他却始终忠心耿耿,为后世塑造了忠义大臣的好榜样。难怪人们一谈到“郭令公”或“郭汾阳”,都会如此必恭必敬了。
《太平寰宇记》记载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是相当清楚了,但《文史研究》一九九四年第四期,引用《太平寰宇记》的一段话片面得出了今汾阳是郭氏的根之所在。《太平寰宇记》是这样写的"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筑城以居之",这段记载本身准确性不大,所以作者也强调是"相传",迁到此处的人姓了郭没有,文中没说姓郭,没有郭那有郭之根,始祖是谁也没有讲,没郭之始祖,那有郭氏的后代繁衍。
《新唐书》记载比《太平寰宇记》准确,有来源有始祖有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郭氏是如何得来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是:"郭氏出自姬姓。
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
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
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
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
裔孙从颍川。" 新唐书的这段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
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
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他地。五是虢叔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
2.郭的姓氏来历
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
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扩展资料
郭姓名人
1、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2、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
3、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姓
3.傅的繁体字怎么写
无繁体字
1. 傅fù辅相:太傅。少傅。教导:“傅立德义”。教导人的人:师傅。附着,使附着:傅粉。姓。笔画数:12;部首:亻;学汉字网给出傅的笔顺笔画顺序是:321251124124心得体会
继续掌握好的相关信息:傅的同音字 fù 12画 部首亻偏旁字 傅字的成语 傅字的谜语
2. 辅相:太傅。少傅。
教导:“傅立德义”。
教导人的人:师傅。
附着,使附着:傅粉。
姓。笔画数:12;部首:亻
3. 学汉字网给出傅的笔顺笔画顺序是:321251124124
傅
fù
【动】
(形声。从人,尃(fū)声。本义:辅佐)
同本义〖assist〗
傅,相也。——《说文》。按,与俌略同。
傅,傅之德义。——《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
郑伯傅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又如:傅父(古代辅育王室子女的年长男性保育人员);傅御(古代辅佐君王或诸侯办事的官员);傅弼(辅弼;辅佐)
辅导〖giveguidanceinstudyortraining〗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
今日傅教帝。——《汉书·陈平传》
又如:傅姆(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年老妇人);傅相(古时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傅导(辅导)
靠近,迫近〖closeto〗
傅,近也。——《小尔雅》
重欲傅人。——《考工记·庐人》
亦傅于天。——《诗·小雅·菀柳》
又如:傅郭(靠近外城);傅近(靠近)
依附,依凭〖dependon〗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又如:傅堞(凭借城堞);傅丽(依靠)
通“附”。附着〖stickto〗
辩士见一端,或以意傅着星历,虚造匈奴、乌孙、西羌之难。——《汉书·息夫躬傅》
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韩非子》
又如:傅人(依附于他人);傅于(附着)
涂〖apply〗。如:傅粉(敷粉);傅彩(在绘画中加上色彩);傅色(着色);傅致(涂上);傅饰(涂饰)
附会;强加〖beattachedwith〗。如:傅重(附会罪状);傅时(趋附时势);傅益(因附会而增加);傅理(附会于理);傅构(辅会虚构)
捎带,随带〖bring〗
边人驩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宋史》
通“赙”。以财物助丧事〖givepropertyforfuneralarrangements〗
若国札丧则令傅补之。——《周礼·秋官下·小行人》
傅
fù
【名】
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teacher〗。如:太傅;少傅
姓
傅会
fùhuì
〖strainone'sinterpretation;drawwrongconclusionsbyfaseanalogy〗同“附会”。
凑合,集合
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草相交漆白黑丹青之所为。——《列子·汤问》
指文章的安排布局和修饰润色等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
参考资料
在线汉语字典:3/3165.html
4.峰的甲骨文怎么写
峰的甲骨文:一、峰的释义:1、山的突出的尖顶。
2、形状像山峰的事物。3、用于骆驼。
4、姓。二、组词:峰顶、洪峰、上峰、峰值、峰峦波峰、险峰、主峰、峰巅、峰年扩展资料一、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峯,山专也。
从山,夆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峰,高山的顶端。
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夆”作声旁。 二、相关组词:1、上峰[shàng fēng] 旧时指上级长官。
2、洪峰[hóng fēng] 河流在涨水期间达到的最高水位。也指涨到最高水位的洪水。
3、峰值[fēng zhí] 指最高点的数值。4、主峰[zhǔ fēng] 山脉的最高峰。
5、险峰[xiǎn fēng] 险峻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