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字在字格里怎么写
“李”字的田字格写法如下:
1、横;
2、竖;
3、撇;
4、捺;
5、横撇;
6、竖钩;
7、横。
一、“李”基本释义
1、(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2、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3、(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大雅·抑》
4、(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王风·丘中有麻》
5、(李:李园)
6、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7、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star's name]。
如:李长庚(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
8、姓。
2.苦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拼 音 kǔ 部 首 艹笔 画 8五 行 木五 笔 ADF 详细释义1. 苦 [gǔ]2. 苦 [kǔ]苦 [gǔ]〈形〉通“盬”。
粗劣 。如:苦盐(粗盐,颗粒盐);苦功(粗工艺);苦事(粗制滥造)另见 kǔ苦 [kǔ]〈名〉 〈形〉 〈动〉 〈副〉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
——《世说新语·识鉴》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甚,很。
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
——《水浒传》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使困苦,困于 [cause sb. suffering] 不苦一民。
——《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
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
——《列子·汤问》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若辈得无苦贫乎。
——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苦味,跟“甘”、“甜”相对。
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
——《广雅》以苦养气。——《周礼·疡医》。
注:“火味也。” 苦胜辛。
——《素问·五运行大论》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
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明· 刘基《苦斋记》又 其味皆苦。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又如:苦瓠子(苦瓜。
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
——《诗·小雅·小明》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俾困苦不可忍。
——清· 方苞《狱中杂记》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
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
又如:苦读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辨其功苦。
——《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
——《吕氏春秋·诬徒》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贫穷 苦,穷也。
——《广雅》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形声。从艹,古声。
本义:苦菜)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诗·唐风·采苓》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天子于是食苦。
——《穆天子传》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贾(苦菜)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
——《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
注:“病也。” 苦垮之家。
——《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
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3.田字格的“下”怎么写
拼音xià。
释义:位置在低处的,跟“ 上”相反:~面,山~。由高处到低处:~山,~楼。
方面, 方位:两~里都同意。减除。
用:~功夫。攻克, 攻陷:连~数城。
退让。用在名词后面。
用在动词后面。量词,指动作的 次数:打十几~。
(动物)生产:猫~小猫了。少于某次数:不~三百人。
详细解释:指事。据 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
下面,位置在下。底也。
——《说文》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豳风·七月》下声肆。——《 周礼·典同》。
注:“谓钟形下大。”君臣上下。
——《 礼记·曲礼》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放之山下。
——唐·柳宗元《三戒》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又当定陵镇静,以道法宥天下。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 袁可立)传》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
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造句:这位体操运动员太紧张了,一失手从双杠上掉了下来。大扫除结束后,老师让值日生留下来扫尾。
这个传统被这个班沿袭了下来。很多武术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
经过漫长的谈判,两国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4.田字格上字怎么写图片
“上”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拼 音 【shǎng】或【shàng】或【shang 】解释1.由低处到高处:~山|~楼|~车。
2.到;去(某个地方):~街|~工厂|他~哪儿去了?3.向上级呈递:~书。4.向前进:老张快~,投篮|见困难就~,见荣誉就让。
5.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6.把饭菜等端上桌子:~饭|~菜|~茶。
7.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墙~|桌子~。8.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书~|课堂~|报纸~。
9.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事实~|思想~。笔画扩展资料锦上添花 [ jǐn shàng tiān huā ] 【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自】:宋·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中渌,丙方唱仍添锦上花。”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示例】:命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56464穷时镇日价河头卖水,运来时一朝的~。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雪上加霜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解释】: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示例】:正在惊慌,偏又转了迎面大风,真是~。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