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形字怎么写
现存
东巴象形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23837字
东巴象形文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它不仅是解开人类文字产生之谜的宝贵史料,而且也是丰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想字体之一。东巴文被誉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水书
水族的古文字和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后的象形文字。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系统,是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学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谓水族的“百科全书”。它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据专家研究考证,目前在水书中发现的水族古文字约有800多个,加上异体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个。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纳西象形文字
纳西象形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2.书法中三点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先看法、流。
比较二字,不难看出形态上的区别。三点水的第二笔,前者是直下,而后者则是左弓。
笔划之所以形态不同,其原因是运笔的不同。而运笔的不同又在于运笔时手腕上的动作的差异。
一般来说,第二笔的直下是以手腕下压为主。而第二笔的外弓,则是手腕的左翻为主。
这种手腕上的动作的不同就产生了笔的运动状态的不同。运动状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
这就是笔划的形态不同产生的原因。 再比较这两个字三点水的不同(流、湛)。
一个是外弓,而另一个则是内弓。外弓前面已经说过。
是手腕左翻。内弓则与此相反,书写时,手腕是右翻的。
手腕内翻,形成第二笔的内弓。 从以上三字可以看出,三点水的第二笔有三种基本形态。
直下、外弓和内弓。临写时,要注意三种形态的运用和运笔的差异。
书法的求异求变,不是制造奇装异服,更不是如小丑化装。写出些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怪异符号。
而是以深厚的书法功力作为基础,一种对运笔合理的运用。在这一点上,王氏给后人做出了榜样。
以上三个字中,三点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第三笔的上提都比较长。这种长提的目的是为了破空。
破左右部分之间产生的较大的空白。使得空而不空。
这是书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再看这两个字,同旁不同形(法、源)。
同一个偏旁,差异如此之大。这个源字,为了避让,二笔缩短且形态内弓。
再看洞与源,字不同而旁同(洞、源)。字虽不同,而三点水却几乎一模一样。
笔之运用,全在一心。笔法精熟,自当无拘无束。
运用自如。 三点水的比较。
前面讲了,不同形态和不同运笔的区别。接下来解读不同形态三点水的共性。
从前面不同字的比较可以看出。三点水的写法和运笔有三个共同特点。
其一是上点内收。上点的位置一般都比较靠右,向字的重心收敛。
笔势向外侧带。其二是曲与直的统一。
所谓曲是指三点水整体分布呈一条外弓的曲线。所谓直则是指三点水有一条平衡的垂直平衡线。
曲线展示其动感。平衡线决定其稳定性。
其三是其第三笔都长带。前面已说过,长带以破空。
强化左右部分的呼应关系。使整个字气血相通,筋骨相连。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毛笔字的三点水怎么写
先看法、流。比较二字,不难看出形态上的区别。三点水的第二笔,前者是直下,而后者则是左弓。笔划之所以形态不同,其原因是运笔的不同。而运笔的不同又在于运笔时手腕上的动作的差异。一般来说,第二笔的直下是以手腕下压为主。而第二笔的外弓,则是手腕的左翻为主。这种手腕上的动作的不同就产生了笔的运动状态的不同。运动状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这就是笔划的形态不同产生的原因。
再比较这两个字三点水的不同(流、湛)。
一个是外弓,而另一个则是内弓。外弓前面已经说过。是手腕左翻。内弓则与此相反,书写时,手腕是右翻的。手腕内翻,形成第二笔的内弓。
从以上三字可以看出,三点水的第二笔有三种基本形态。直下、外弓和内弓。临写时,要注意三种形态的运用和运笔的差异。
书法的求异求变,不是制造奇装异服,更不是如小丑化装。写出些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怪异符号。而是以深厚的书法功力作为基础,一种对运笔合理的运用。在这一点上,王氏给后人做出了榜样。
以上三个字中,三点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第三笔的上提都比较长。这种长提的目的是为了破空。破左右部分之间产生的较大的空白。使得空而不空。这是书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再看这两个字,同旁不同形(法、源)。同一个偏旁,差异如此之大。这个源字,为了避让,二笔缩短且形态内弓。
再看洞与源,字不同而旁同(洞、源)。字虽不同,而三点水却几乎一模一样。笔之运用,全在一心。笔法精熟,自当无拘无束。运用自如。
三点水的比较。前面讲了,不同形态和不同运笔的区别。接下来解读不同形态三点水的共性。
从前面不同字的比较可以看出。三点水的写法和运笔有三个共同特点。
其一是上点内收。上点的位置一般都比较靠右,向字的重心收敛。笔势向外侧带。其二是曲与直的统一。所谓曲是指三点水整体分布呈一条外弓的曲线。所谓直则是指三点水有一条平衡的垂直平衡线。曲线展示其动感。平衡线决定其稳定性。其三是其第三笔都长带。前面已说过,长带以破空。强化左右部分的呼应关系。使整个字气血相通,筋骨相连。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