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书法创作
1、创作的内容。
创作内容是一幅书法作品的载体,在选定作品内容时,首先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者,自己有感而发的诗文联语更佳。如果我们已经选定了书写的内容为一首唐诗宋词,我们一定要在书写之前,对这首诗词进行细读,甚至还要查阅有关这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意境。
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才能划破历史的长空,与古人心心相印,设身处地地以古人的意境诱导出我们进行书法创作的意境。接下来,我们就要从诗词的意境出发,进而决定书法创作的字体。
如在岳飞的《满江红》中暴溢着一股忠愤之气,我们就应当以较为狂放的行草书体为之,行笔宜沉健果敢,中含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慨。这样,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能达到内容、形式与意蕴的高度统一,相得益彰。
再如,我们要写一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最好用楷书书写,一定要在一种清静虚无、心气和平的意境中书写。一则可以使人体悟到空门的清静,更重要的是表达人们对佛祖的虔诚和崇敬。
这时,如果书者于夜深人静之中或清晨净面之后,一人独处,远离尘嚣,书案前再燃起一炉檀香,或放上一曲《焚香赞》之类的佛教音乐录音。在这种氛围中,作者不躁不慢、一笔一画地书写,在似梦似幻、不知不觉中,一幅疏朗恬淡,具有无限天机的书法作品就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又如写与秦代有关的诗文,最好用小篆,写与汉代有关的诗文适宜用隶书,这样,才可谓有意识地做到了书法作品内容、形式与时代风尚的一致。提到了时代风尚问题,也自然而然地牵出了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问题。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与已往的各个时代大不相同。在当代社会中,有些唐诗宋词古语的思想内容已不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我们当代的书法家们没有必要总是反反复复地写那些“朝辞白帝彩云间”、“远上寒山石径斜”以及“之、乎、者、也”之类的诗句,这些诗句连幼儿园里的许多小孩都背诵得滚瓜烂熟,我们动辄为人书写这些内容的作品,未免显得自己有点幼稚,对人可谓不恭;若写出一些令人费解的古语,又不能在作品中加上注解文字,更显得我们书家有点卖弄学问、强装高古。
写这不能,写那不可,究应写些什么内容呢?我认为,最好写些能被当今人们普遍理解、接受和喜爱的内容,其立意要新,要对人对社会有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人爱好书法,想求得一些知名书法家的作品,以之装饰自己的厅房居室。
我们书法家面对这些索书者,必须询问清楚他们欲求的作品是自己用,还是转送别人,其作品是在私人家中客厅、卧室挂,还是在办公室、会议室、酒店或其它什么场合挂,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对书写内容的决定。例如:在私人家中客厅,宜写“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之类的诗句;在书房悬挂一幅“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的对联尤佳;在卧室里可写“温润如玉”之类的佳句;在办公室、会议室里可写“与进俱进、开拓创新”之类的时代语;在洒店里可写一些与中国的酒文化、饮食文化有关的诗文佳句……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有写作能力的书法家还可以时常自撰一些诗词联语,以应众索,这是再好不过的了,这样,更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创意,更能接近生活、满足群众的需求。2、书法的用笔。
书法贵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妙在中,中锋用笔千古不。书法的用笔有多种多样,诸如:中锋、侧锋、提、按、绞、转等。
中锋。在书法创作中,虽说用笔没有定法,但,以中锋为主、其它用笔为辅的用笔方法已得到书法家的普遍应用。
何谓中锋用笔?即是藏笔锋于点画之间。简而言之,就是毛笔在纸面上的行进中,锋尖始终处于墨线的中间或墨线之内,这种用笔的特点是,通过笔锋的按压,从笔锋的根部起,墨汁可以酣畅淋漓地由笔毫的两侧流淌、直达锋杪,而所形成的线条两边墨的份量较大,其份量也相对平衡,线条中部墨的份量较小,相对线条两边份量较轻。
这种线条的墨象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两边色深,中间色浅,类似于素描物体中的明暗两面,可以增强线条的立体感。在篆、隶、楷书中,最讲究中锋用笔。
中锋用笔,是千百年来书法家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为中锋用笔,行笔的自由度较大,最利于行笔方向的随意变化,又能体现出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侧锋。多用于行书、草书之中。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气势。察其用笔,笔杆向一侧倾斜,其锋尖倒向墨线一侧或墨线之外。
它所形成线条的墨象是:一侧重,一侧轻;一边实,一边虚,反差较大,对比强烈。在书法创作中,侧锋不宜多用、滥用。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崇尚朴实平和之美,在书法艺术中也倡导树立这种审美观念,所以,我们还是从用笔做起,把字的每一个点画写得实在些、平和些为好,不要使人产生一种华而不实、剑拔弩张的感觉。提按。
提,即是把毛笔稍微提起;按,就是把毛笔稍微按下。提与按的辐度在毫厘之间,亦在一种意念之间。
笔锋提起一毫,线条就会明显地细一些;笔锋下按一毫,线条就会明显变粗。提按用笔在大字行、草书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最为强烈;而在小字径书法创作中,亦用提按之法,。
2.川岛芳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川岛芳子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在北平第一监狱执行枪决,终年41岁。
传闻也只是传闻。
川岛芳子(1906年5月24日 - 1948年3月25日(待考证)),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字东珍,号诚之,汉名金壁辉,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
1912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
川岛芳子历任伪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要职,曾先后参与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运动等秘密军事行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祸国事件,被称为“男装女谍”、“东方女魔”。
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在北平第一监狱执行枪决,终年41岁。此后坊间一直流传着川岛芳子系替身代死,其本人隐姓埋名直至1978年病故。
最后审判
日军战败后,针对战犯的审判逐一进行。此前川岛芳子的挚友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已因其日本人身份而被予以释放。川岛芳子若能证明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则同样可以脱罪。川岛芳子生性机敏,善于言词,常让法官哑口无言。事实上她的身份既不可能直接屠杀平民,也不可能参与制订日军军机大事,所以法庭定罪十分困难,此时国籍问题将关乎其生死:如果她是中国人,那么汉奸罪将不可免;如果是日本人,此前日本战犯审判的案例中,除最高级司令官以及屠杀平民的军官被判刑外,其它日本军人和侨民大都被释放归国。
1947年10月5日,北平高等法院在拥挤人潮的围观下做出判决,认定金壁辉(川岛芳子)是叛国者,汉奸罪、间谍罪成立,判处死刑。判决文称:一、被告生父为前清肃亲王,无疑是中国人,应以汉奸罪论处;二、被告同日本政要来往密切,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以男装进行间谍活动,引发了上海事变;三、被告参与将溥仪及其家属接出天津,为筹建伪满进行准备工作;四、被告长期和关东军往来,曾被任命为“安国军司令”。
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在写完遗书后,于清晨在北平第一监狱被执行枪决,终年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