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笔字笔画怎么写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
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是执笔。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
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
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
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
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
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
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
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
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
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10 17:01汉字由笔画组成,因而练字要从笔画开始。正如要造就一幢美观、坚固的房子,得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要制一身好衣裳,还应用好布料。
指导学生练好了笔画,写字也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笔画呢?一、进行基本笔画训练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练写每个笔画是练字的起步。练写笔画时,教师先要讲解。
讲解运笔的方法,讲解写好一个笔画的关键处及注意点。基本笔画中较难写的是捺笔。
捺的运笔是这样的,先向左上逆锋起笔,再向右下行笔,笔渐重按,然后笔重按多顿,最后提笔向右出锋。写捺笔关键处是顿笔出锋。
有的同学没有顿笔就直接出锋,写出来的捺显得轻飘、不稳重。有的同学把写捺曲解为写钝角,成了这样“”;还有的同学毛笔使劲按,提不起来,就出不了锋,写成“”。
分析了以上注意点后,学生出现此类情况就减少了。接着是教师示范。
教师写的笔画或字是供学生练写的最好范例。板书示范时,字形要大,动作要慢。
同时,边示范边讲解,便于学生领会运笔的方法和用笔的节奏。最后是训练。
只有加强训练,才能把写好笔画的愿望变为现实,也只有训练,才能掌握运笔方法,从中体会写好笔画的关键处。有的同学看了写字课本上笔画的轮廓,知道一个笔画中哪儿细,哪儿粗,练写时,一看,自己写出来的笔画该粗的部分还不够味,就拿起毛笔小心地来回添加,使之丰满。
就像画家涂颜料似的。形是相似了,可哪知这是错误的运笔方法,这是应该杜绝的。
教师发现后要及时纠正,并作指导。二、练字过程中注重笔画训练学写了笔画后,就要临摹相应的字,以便巩固和进一步掌握所学笔画。
在练字时,我总要提醒:要写好字,要使你的字耐看,就要认真把握每个笔画,都要按正确的运笔方法写。假如有些笔画不到位,就像一栋房子里的细木料或蛀了虫的木材,经不起年代的考验。
同时教师要来回巡视。发现类似情况及时指正。
我经常会说,“你的竖太细了,身子这么单薄怎能为四化作贡献呢?”“你的撇太尖细了,这样的尖刀一碰到硬处,就折断了。”“你的捺这么轻飘,不怕它飞了吗?”风趣的批评使学生认识到了不足之处,还激发写字兴趣,提高了写字效果。
另外,练字要把握关键笔画。汉字是由各种点、画按照一定的规律连贯交接而成的,其中有些点画对字的重心安稳、结构舒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练字前,我常让学生观察范字,体会哪一笔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关键笔画要舒展。如“中”字关键笔画是竖,要写得直而长,同时找出一系列类似的关键笔画加以举例,“申、律、吊”等也。
2.毛笔的笔字怎么写了
这是笔字笔画顺序,按照此笔画顺序练习 拼 音 bǐ 部 首 笔 画 10五 行 木繁 体 笔五 笔 TTFN1:坐在书桌旁,上身要坐端正,保持双眼视线与桌面在45度角左右,头不得左右歪斜。
2:**与桌沿保持一拳的距离,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两脚自然平放在地面。3:书写姿势对了,就开始讲毛笔的执笔方法。
大拇指指节首端紧贴笔管内侧,由左向右用力,食指指节末端斜贴笔管外侧,与拇指对捏笔管,用中指紧钩笔管外侧,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右侧,与中指相对,最后就是用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4:握笔方法简单一点就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右,中指在右下。
5:执笔姿势也说了,就来简单说毛笔字横笔画的写法。6:将墨倒入砚台,毛笔蘸墨,纸铺平。
7:横笔画的写法,先将笔尖即笔锋在空中向右一些,然后就势向左上轻微逆锋即反方向写在纸上。往下,轻轻的顿一下,笔锋略向中回,轻轻的顺畅的向右行笔收笔时轻轻提笔,往下轻顿,再提笔收回,横就写好了。
8:写好毛笔字先从写好笔画开始。
3.都说把字写好先写毛笔字
(一)毛笔执笔方法 1.执笔方式,以「双钩法为最普遍」。
o 推-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推。 o 压-食指由笔管外侧向内压。
o 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 o 挡-无名指指甲由笔管内侧向外挡。
o 托-小指抵着无名指,而衬托之。 2. 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
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 3. 笔管以正直为原则。
严格来说,应是锋正,而非管正。 4. 执笔不可过指节,一过指节,即板滞不能自 如。
5. 用力要适度,过紧过松皆不宜。 (二) 写字姿势 1. 身手头足均正,平衡为要。
使心运臂、运腕、经指及于毫端成为一体,灵活自然为上。 2. 心态要轻松、自然、舒适,才能持久,精神要 专注。
3. 右手执笔,略偏右,勿超出肩宽。左手手掌心 向下平放,按住纸;并有安定平衡的作用。
4. 笔管略向右内倾无妨,但不可过于偏斜;致运 笔时,易成偏锋。 5. 执笔高低,握笔方式,或站或,坐书体或草或楷,态度都不尽然相同,但原则 上是稳定灵活的。
执笔高,运行方便灵活,利于表现流畅;执笔低,利于表现 沉稳雄强。字大宜站,字小宜坐。
6. 写小字用枕腕法(2寸以下),写中字用提腕法(3寸4寸),写大字(4寸 以上)或行草用悬腕法。 (三) 基本笔划之介绍(八种) 1. 点 点又称「侧」,乃笔划之母也。
下笔峻落,侧于一方 ,势足而收笔。 2. 横 横划又称「勒」。
勒笔劲涩,亡其流滑。逆笔藏锋,两头势起,不可顺锋平过。
3. 竖 竖划又称「努」。锋逆上,向下力行,不得僵直。
回锋收笔呈露珠状,此即垂露竖;出锋收笔呈针尖状,此即悬针竖。 4. 撇 长撇又称「掠」。
笔涩意畅,力到出锋处,不可半途撇出;否则无力瘦弱,或犯飘荡不稳之病。 5. 短撇又称「啄」。
落笔快而峻利、行笔迅疾,不可滞。如之啄物,锐而且速。
5.捺 捺划又称「磔」。逆锋轻落笔,行笔迟涩,尽力开展,势足而捺,重在含蓄。
6.挑 挑划又称「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笔末。
7.钩 钩划,贵紧而圆。行笔速则失势,迟则缓怯。
驻锋而后钩出,钩未断不可作飘势。 8.厥 厥划又称「趯」。
趯须蹲锋于努划中,得势而出,出则暗收。 (四)运笔方法 运笔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书法之秒,全在运笔。”由此可见运笔的重要性。
运笔是执笔和运腕的实施,是完成点画时毛笔笔锋起止运动的规律。“点画均有起行收,因为有往必有收。
首端粗重逆侧起,端头尖细顺露锋。行笔中锋须逆走,画身饱满两边匀。
画末粗重回锋收,画尾尖细顺露锋。” 我们掌握了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后,就需要运用各种运笔方法来参照字帖训练基本笔划,接着就是临帖熟悉书体和字的间架结构。
4.怎么才能写好毛笔的字
首先,学书法的关键在于用笔,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
如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转笔等。用笔之法有“方”“圆”之分。
所谓起笔就是逆锋起笔。所谓中锋行笔就是将笔的主峰保持在笔画中间,藏头护尾,令笔心藏在点画中行,中锋行笔可使点画饱满、圆润、浑厚而有质感。
达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方笔是用逆风折笔必然成侧锋。
基本要领是“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在落笔后马上转为中锋,在收笔处转为侧锋。方笔落笔要快重按,折以成方,圆笔落笔要慢、轻、提,转以成圆。
学会用笔也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其次,字的结构。
将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成字,对一个字的笔画来说,要注意疏密得宜,配合匀称,仰覆向背,适当变化,穿插联络,布置整齐,逊让避扰,彼此相按,形断意连,呼应顾盼,各各笔画之间的搭配才能相辅相成。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宽、窄等等就如同阴阳学说,必须要阴阳调和,互相依存,做到即对立又统一,才能使字写的惟妙惟肖。
再次要注意章法,就能把许多字写成篇章。整幅作品的分布,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高低、留出天地等。
要在书写前就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大小适宜,疏密得当,即富于变化而又浑然一体。 领会书法的技法和内在神韵,要通过对字帖进行仿写练习,把学过的各种技法写出来与原帖对照,找出差距,把字帖当作一本故事书进行欣赏阅读,增强对技法的领悟。
书法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好书法,要坚持不懈,从不间断练习,学书法一定有所成就。
5.毛笔书法该怎么写
自学书法当然要靠练,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实用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选一本名家的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临摹。一般说来,应该按楷行草的顺序学习。达到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程度时,(如果你天天坚持练习,这段时间估计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习作去拜师了,这时拜师求教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因为你有实际体会,效果就好。这就是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你拜师的原因。这是对成年人自学而言的,幼儿另当别论。
3、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要想搞好,必须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一生。除了有决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随着水平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对学好书法都是有作用的。至于该学点什么,你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现在也不必一下说得太多。
4、如何练字?有人以为,每天写得越多越好,其实,写得多并不一定效果好。要有好的方法。你买本自己喜欢的字帖,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或《圣教序》。你应该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反复看,反复想,开始不要贪多,每天一两个字,把这一两个字写得觉得可以了,再逐渐增多,每天三五个字, 七八个字,十几个字,总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么,想什么?一看笔画形状,点横竖撇捺是什么形状的。二看字型,字是什么形状的,就是组成字的那些笔画是怎么安排组合在一起的,哪笔长,哪笔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间怎么过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间怎么联系的。四看行与行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看清楚了还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么写出来的,笔是怎么动的,就是写字的笔路,笔顺。只有看清楚了,并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练,才能把字写好。你有写好字的愿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恒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见初效,一个月会有大变化,三个月会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练出来了。试试看。
6.毛笔行书字成字的写法
行书字“成”字的写法有下列几种: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据张怀瓘 《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
"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
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
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