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0的大写 是不是这样写 贰仟肆佰零拾零元零角零分
收据、票据时使用是正确的,文件、合同、文书时使用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如是在收票,收据等票据上这种写法是正确的。
因为大多票据上都提前打印好了仟佰拾圆角分,只需要写上具体数额就行。
2、如在文件或者合同上使用的话这种写法就是错误的,这种文件都讲究严谨,涉及到法律效益,格式都必须统一。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写做“贰仟肆佰圆整”。
整字的作用是用于隔断金额数字,防止私下修改数额。
金额大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因为阿拉伯数字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部分人写法难以辨别,数字空隙有私下改动的可能。
在面对大金额款项时,就会经常用到大写,融会贯通的使用大写,能使你在生活中避免很多麻烦。
扩展资料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2.大写的金额数字从一到九怎么写
汉字中有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相对应的大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
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
扩展资料
大写数字的来历: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3.填写金额300 元大写应该怎么写
叁佰零拾零元零角零分。
1. 千位前面都划 " X “ 号,然后从叁佰后面应该是写零,但知如果不是很正规的单据可以直接划X。
2. 拼音字母的一种 写法,用于句首、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全字母大写的情况。也指汉字 数目字的一种笔画较繁的写法,多用于 账目和 文件等中。中文金额数字 大写分别为“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圆、角、分、零、整正”。
3. 的上层,故也有此别称。大写体一般和 小写体的字体高度宽度是有明显分别的,但在有些语言中也不分道大小写, 拉丁字母在发明初期,只有一种字体,即大写体。
4. 明朝初回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 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 账册大做假账,通过 篡改数字大肆 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dàn,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5.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答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阡”等“阡”后来改为单人旁的“仟”,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 首创。
4.大写的大写数字
历史起源一说: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二说: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也制造出很多汉字,那一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
而且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明确表露了自己的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由此得知,武则天的“自制字”——汉语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三说:1959~197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文物使用大写数字的例证颇多,如阿斯塔那35号墓所出《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官贷小子”,是官贷小麦利息的省称)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
此抄载称,麟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化乡里正史玄政向仓史交纳了贰斗官贷小麦利息。又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有“都合买马壹匹,用银钱肆拾伍文”字样;《北凉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马受条呈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斛”字样。
这些带有零星大写数字的记录都在武则天之前,说明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距今已有1600多年。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陆续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武则天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大量使用大写数字,使之广泛化,普及化;朱元璋出于国家对经济领域的整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性实施完整的大写数字,从而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生活应用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还是所谓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
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到了现代社会的今天,银行票证、流动支票、实用发票、合同协议、账目单据等各类经济文本必须标明大写数字,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又开发应用了电子支付密码、指纹智能验证、特定身份识别等更为复杂的防伪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财产和私人资金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具体介绍这十个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音义俱同,二是音同义异。
有些字之所以成为大写数目字,完全是出于“假借”的缘故。第一种情况壹,《说文》解释是“专一,从壶吉声”。
有表示专一、统一意思。见《孟子·公孙丑上》:“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其意指专一。另见《汉书·董仲舒传》:“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其意指统一。贰,古汉语里“二”的大写字。
有不专一、不一致的含义。诸如“二心”、“贰臣”、“二副”。
叁,古汉语里“三”的大写字。见《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此处“参”实际当“叁”讲。含义是“三”。
伍,古汉语“五”的大写字。见《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
郑玄注:“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管子·立政》:“五家为伍”。
现泛指军队,如:入伍、退伍。柒,古汉语中“七”字大写。
柒,木名。见《山海经·西山经》:“刚山,多柒木”。
毕沅校:“柒当为桼”。按即“漆树”。
以音同“七”,而采用。第二种情况肆,原意是解剖牲体。
见《礼记·郊特牲》:“腥、肆、爓、腍、祭,岂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郑玄注:“治肉曰肆”。
后来转化为市肆、放纵的意思。与“四”毫无关系,其成为“四”字的大写,纯属于“假借”。
陆,汉语中的陆地、登陆。“陆”字成为“六”字的大写,也属于“假借”。
原意并无位居第六的含义,但在诗词“上口”音中有此音。捌,见汉《急就章》卷三“捌杷”,颜师古注:“无齿为捌,有齿为杷,皆所以推引聚禾谷也”。
捌,系农具名。另见《淮南子·说林训》:“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
此处“捌”字含用手分开。而“八”字是向两边分开,因而遂成“八”字的大写字。
玖,见《诗·王风·丘中有麻》:“贻。
5.大写的“一二三
大写的“一二三…十”分别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1、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2、以中文的形式表示数字,在开具发票、收据的时候经常用到,尤其在金融领域。但数字的中文表示和其它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如中文以每4个数字(万)为一个小的分隔。
扩展资料:1、为反贪枝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2、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
3、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支付结算的准确、及时和安全。票据和结算凭证是银行、单位和个人凭以记载账务的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
因此,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大写数字百度百科_中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