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字草书怎么写
志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志”是“志”的异体字。 在古代,它们是有着不同含义的两个字,但并非有着严格的区分,它们之间是可以通用的。而“痣”,在古代,可以通作“志”。
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志,本义为记载。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志”。
2.“志”字 行书怎么写好看
【读音】:zhì
【释义】:同“志”。
【笔画】:14笔。
【笔顺】: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斜钩,点,点。
【组词】:
1、专治
【读音】:zhuān zhì
【释义】:专心。
2、致志
【读音】:zhì zhì
【释义】:.集中注意力,谓振奋士气。
3、志气
【读音】:zhì qì
【释义】:指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同志
【读音】:tóng zhì
【释义】:同志原指志同道合的人,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
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
5、志事
【读音】:zhì shì
【释义】:是指抱负。
3.志字用草书怎样写
如图: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从心、士声
姓名学:姓,常用字
基本释义
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
2、志气;意志:人穷志气不短。
3、姓。
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称轻重。拿碗称轻重。
5、记:记喜。记哀。永记不忘。
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
7.记号:标志。
根据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志”是第0651号规范汉字。 [1]
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志,也是一个姓氏。
《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职吏切。
扩展资料:
通假释义:
“志”、“志”、“痣”:注:“志”左言右志,是“志”的异体字,以下同。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志”是“志”的异体字。在古代,它们是有着不同含义的两个字,但并非有着严格的区分,它们之间是可以通用的。而“痣”,在古代,可以通作“志”。
1、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2、志,本义为记载。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志”。
3、痣,本义为身上的黑子。痣,是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在表皮、真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增多而引起的皮肤表现。
4、表示志向时,在古代,仅用“志”;在现代汉语里,也仅用“志”。比如立志、意志、志气、志趣、志士、志愿等。
5、在表示记载或者记载的文字、文章时,在古代,“志”与“志”通用,但不用“痣”;在现代汉语里,仅用“志”。比如博物志、三国志、碑志、墓志、杂志、志乘、志书、志异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志
4.小篆字体写志怎么写
志字的小篆写法如下:
“志”是“志”的异体字。 在古代,它们是有着不同含义的两个字,但并非有着严格的区分,它们之间是可以通用的。而“痣”,在古代,可以通作“志”。
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志,本义为记载。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志”。
5.在古代 志是什么意思
拆开来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形声字。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