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回顾怎么写
文献回顾的基本步骤:
找出可供搜寻的关键字
到图书馆开始进行搜寻的工作
确定所搜寻到的资料可以获得
从摘要或或是翻阅部分章节简单了解该文献是否有所帮助
设计一明确的文献地图
组织所收集到的文献到地图内相关的位置
节录并总结文献所提到的重点,并引出需要更多研究的部分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2/7)
电脑资料库的运用:
利用搜寻引擎找寻线上的文献已成为最新搜集资料的方法
透过网路即使跨国性的资料也很容易取得
目前许多图书馆都提供资料库给使用者查询期刊, 研讨会的报告以及文章
例如:
ERIC(包含CIJE及RIE两部分)
Th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ociofile
PsycINFO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3/7)
文献回顾时的优先顺序:
当首次接触某相关主题时,更应广泛的去搜集资料像百科全书,期刊中的综论文章等等
以国际性或较严谨的期刊开始,从最近的研究开始搜寻
回顾相关的书籍或研究专文
找寻最近所举行的研讨会论文,如果有需要设法取得原文
假使时间允许可以在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上查询相关的论文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4/7)
除了上述资料来源以外,网站上的文章也是一个方便取得资讯的地方,但应用上却应更加小心
线上期刊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资料收集方式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5/7)
文献构图(literature map):
研究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组织相关的文献
这使研究者了解该主题哪部分研究已完成, 哪部分尚待加强
文献构图就是一项有用的工具
主要可分为三种:
阶层式的, 流程图式的, 构图式的(如图2.1)
绘制的程序如下:
将文献回顾的主题置於顶端
将搜寻得来的文献分为三类
各表格中标示其特性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6/7)
标示各方格主要参考的来源
有阶层性的排列
适当的分支
最后归纳出需要阅读的文献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7/7)
摘要的技巧:
当阅读完文献后,最重要的就是摘取出需要的部分进入文献摘要
期刊中好的文献摘要常包含以下几点:
提到研究的问题
述说研究的中心目标
简短叙述样本,母体或参与者
回顾与研究相关的关键结果
指出研究中所用的技术或方法
问题与讨论(1/4)
Dissertation, Monograph两者的不同之处 (P.38)
Dissertation-一般指博士论文,指攻读博士者为某专门议题所进行的研究,通常会装订成册
Monograph-则指专题论文,为针对某一议题所发表的论文,数篇优良的专题论文常集结成册
如何界定适当的文献数量或深度
2.文献回顾怎么写
文献回顾的基本步骤:找出可供搜寻的关键字到图书馆开始进行搜寻的工作确定所搜寻到的资料可以获得从摘要或或是翻阅部分章节简单了解该文献是否有所帮助设计一明确的文献地图组织所收集到的文献到地图内相关的位置节录并总结文献所提到的重点,并引出需要更多研究的部分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2/7) 电脑资料库的运用:利用搜寻引擎找寻线上的文献已成为最新搜集资料的方法透过网路即使跨国性的资料也很容易取得目前许多图书馆都提供资料库给使用者查询期刊, 研讨会的报告以及文章例如:ERIC(包含CIJE及RIE两部分) Th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ociofilePsycINFO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3/7) 文献回顾时的优先顺序:当首次接触某相关主题时,更应广泛的去搜集资料像百科全书,期刊中的综论文章等等以国际性或较严谨的期刊开始,从最近的研究开始搜寻回顾相关的书籍或研究专文找寻最近所举行的研讨会论文,如果有需要设法取得原文假使时间允许可以在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上查询相关的论文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4/7) 除了上述资料来源以外,网站上的文章也是一个方便取得资讯的地方,但应用上却应更加小心线上期刊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资料收集方式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5/7) 文献构图(literature map):研究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组织相关的文献这使研究者了解该主题哪部分研究已完成, 哪部分尚待加强文献构图就是一项有用的工具主要可分为三种:阶层式的, 流程图式的, 构图式的(如图2.1)绘制的程序如下:将文献回顾的主题置於顶端将搜寻得来的文献分为三类各表格中标示其特性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6/7) 标示各方格主要参考的来源有阶层性的排列适当的分支最后归纳出需要阅读的文献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7/7) 摘要的技巧:当阅读完文献后,最重要的就是摘取出需要的部分进入文献摘要期刊中好的文献摘要常包含以下几点:提到研究的问题述说研究的中心目标简短叙述样本,母体或参与者回顾与研究相关的关键结果指出研究中所用的技术或方法问题与讨论(1/4) Dissertation, Monograph两者的不同之处 (P.38)Dissertation-一般指博士论文,指攻读博士者为某专门议题所进行的研究,通常会装订成册Monograph-则指专题论文,为针对某一议题所发表的论文,数篇优良的专题论文常集结成册如何界定适当的文献数量或深度。
3.文献回顾怎么写
文献回顾的基本步骤:
找出可供搜寻的关键字
到图书馆开始进行搜寻的工作
确定所搜寻到的资料可以获得
从摘要或或是翻阅部分章节简单了解该文献是否有所帮助
设计一明确的文献地图
组织所收集到的文献到地图内相关的位置
节录并总结文献所提到的重点,并引出需要更多研究的部分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2/7)
电脑资料库的运用:
利用搜寻引擎找寻线上的文献已成为最新搜集资料的方法
透过网路即使跨国性的资料也很容易取得
目前许多图书馆都提供资料库给使用者查询期刊, 研讨会的报告以及文章
例如:
ERIC(包含CIJE及RIE两部分)
Th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ociofile
PsycINFO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3/7)
文献回顾时的优先顺序:
当首次接触某相关主题时,更应广泛的去搜集资料像百科全书,期刊中的综论文章等等
以国际性或较严谨的期刊开始,从最近的研究开始搜寻
回顾相关的书籍或研究专文
找寻最近所举行的研讨会论文,如果有需要设法取得原文
假使时间允许可以在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上查询相关的论文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4/7)
除了上述资料来源以外,网站上的文章也是一个方便取得资讯的地方,但应用上却应更加小心
线上期刊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资料收集方式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5/7)
文献构图(literature map):
研究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组织相关的文献
这使研究者了解该主题哪部分研究已完成, 哪部分尚待加强
文献构图就是一项有用的工具
主要可分为三种:
阶层式的, 流程图式的, 构图式的(如图2.1)
绘制的程序如下:
将文献回顾的主题置於顶端
将搜寻得来的文献分为三类
各表格中标示其特性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6/7)
标示各方格主要参考的来源
有阶层性的排列
适当的分支
最后归纳出需要阅读的文献
文献使用的设计技巧(7/7)
摘要的技巧:
当阅读完文献后,最重要的就是摘取出需要的部分进入文献摘要
期刊中好的文献摘要常包含以下几点:
提到研究的问题
述说研究的中心目标
简短叙述样本,母体或参与者
回顾与研究相关的关键结果
指出研究中所用的技术或方法
问题与讨论(1/4)
Dissertation, Monograph两者的不同之处 (P.38)
Dissertation-一般指博士论文,指攻读博士者为某专门议题所进行的研究,通常会装订成册
Monograph-则指专题论文,为针对某一议题所发表的论文,数篇优良的专题论文常集结成册
如何界定适当的文献数量或深度
4.如何进行文献回顾
作为研究生,文献回顾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知识。
那么如何做文献回顾?目的是什么呢? 先梳理一下书上的主要内容给大家。文献回顾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查找相关文献。
在查找相关文献时,来源一般通过相关著作、相关论文、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目前来说,大部分都说来自于相关论文,也就是文献资料。 第二、对文献进行选择。
根据文献的相似性、发表的时间(时间要在一个比较新的范围内)、一些学术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加上一些判断和需求。 第三、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这里要注意分析文献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的结果、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最后自己要总结,先前别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得出了哪些结论?有哪些薄弱环节?自己要有一定的见解。
以上是书上文献回顾的官方内容。 胡小端老师在清明假期前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每个人去做一个文献回顾,找到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也可以是你最熟悉的主题。
这次上课他又提到说,别看这两无关,而事实上,你最感兴趣的必然花的时间也最多。这次课上有几位同学包括我在内都展示了我们的主题和PPT,但是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过于宽泛。
胡老师说,文献回顾其实说明白了就是两个问题: 第一、寻找到一个研究问题。抱着这个问题去研究文献,找出一个具体的、详细的问题。
而且在总结分析别人的文献发现问题时候,一定要有论据。 第二、你的研究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创新点。
每一篇论文都要有不同于别人之处,不然就是重复劳动,毫无意义。 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要找到这两个关键需要仔细去分析推敲文献。
其实对于文献回顾我依然存在很多疑惑,希望大家关于此能多多探讨。
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怎么写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其撰写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即题目,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照以上几部分内容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忌用前言,主题,总结字样作为综述开篇语).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毕业论文要求相同.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1. 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应尽量全,尽量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2. 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这样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3.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或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4. 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5.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采用的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如何写文献综述型论文 综述是信息,研究中常见的而又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的名称除"综述"外,还有"评述","动态","进展"和"概要"等.综述的写作是信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课题实践的第一步.要求高年级学生写综述,作为搜集信息开展课题调研的锻炼;要求研究生写综述,作为开题前的科研基础工作;由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写综述,则作为承前启后,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的先导.(一)综述的文献特征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从文献学角度划分,科技论文有两种,即原始论文和整理性论文,凡是由研究工作实践中积累从直接经验总结而撰写的论文,称为原始论文,或叫科研论文;凡是论文中只包含自己的部分经验和资料,但绝大部分取自他人的研究经验与资料而写成的论文,称为整理性论文,或叫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广泛收集和阅读后,就其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加以汇总,摘录或摘译,有目的地对大量分散的文献资料分别整理,分类,归纳,综合,撰写出的能阐述该学科专业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一种专题情报研究论文.所以说综述是建立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一种文献,即三次文献.通过比较会发现,综述论文不同于原始论文,因为综述论文不是对某一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及其结论与讨论的报道,更不是对论文内容的摘要和索引,不能简单地对文献进行罗列.综述是对许多互有关联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和评论所作的高层次的文献资料的综合论述.(二)综述的类型1.动态性综述 一般就一个专题,按年代和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由远及近地综合分析,反映这一专题的研究进展.它在内容安排上按时间顺序着重介绍历史性成就.主要特点是学科发展阶段划分准确,每一个阶段要有代表。
6.开题报告的学术回顾怎么写
如何在史学论文中写好学术史回顾
孙昉
学术史回顾是每一篇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严谨规范的学术论文中,必须开辟足够的篇幅来陈述与主题有关的研究动态。从而体现作者对相关研究进度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问题意识的强度。
在日益讲求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今天,一个简要而完整的学术史回顾能表明作者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尊重。但是,目前许多人对学术史回顾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正在接受学术写作训练的学生当中,也出现于已经走上学术研究工作岗位的人当中。许多学术论文在开头就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自己研究的“独创性”,很少甚至没有提及他人的已有研究成果,仅以“该研究尚属空白”或“目前此项研究比较薄弱”之类的语句来一笔带过,然后就展开自己的论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虚无态度,换言之,学术史回顾的缺失是对前人学术劳动的抹煞。
任何一项专题的学术研究都是对前人学术劳动的继续。尽管,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前人的学术成果总会有多少不足,但是这些不足正是前人给我们预留的研究空间。对前人学术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是我们学术写作中的大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就必须了解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所预留的空间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学术史回顾就可以为读者说明前人在哪些问题上停住了研究的脚步,而我们又是如何接续他们的研究工作,预期的目标是什么。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写作经验,来谈谈学术史回顾的写法。
第一、交代已有研究成果的作者和文献出处之后,以简明扼要的语句来概括这些成果的观点。学术史回顾和文献综述有些类似之处,但彼此不能相互替代。有些论文在开头罗列出一大堆参考书目,但是这些书籍对论文写作究竟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却语焉不详。因此,我们对已有成果所持观点进行概述,就能充分说明我们真正参考了这些成果。
第二、应当展现相关研究的深化和细化过程。由于材料的发掘、方法的完善和理论的更新,相关研究就呈现出由浅及深,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对此,我们大体上按照成果最初出现的年代,予以排序,从而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相关研究的发展图式。
第三、对近似的观点应当予以归类。多种观点的形成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结果。多种观点之间的关系情况是我们在学术史回顾中所要提供的重要信息之一。学术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有的是相互支持的,有的是相互争鸣甚至是对立的。这种情况在一些讨论十分热烈的研究领域更为突出。对这些观点予以集中归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观点的关系,还可以说明相关研究的热度。
第四、对已经概括的观点,应当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即对这一观点是赞同还是商榷,然后陈述自己之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参与学术对话是每个学者不可剥夺的权利,即使是在校学生或研究生也不例外。一个正常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开放而且是包容的。如果我们在学术史回顾中,摆出老好人的姿态,不加分析地无条件接受所有相关研究的观点,甚至全然不顾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写法无异于放弃了参与学术对话的权利。陈述对既有观点的认识可以帮助读者在展读论文之初就对我们的观点有一个初步性的了解。
第五,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自己即将展开的研究。通过简要介绍前人研究成果,读者对相关研究的进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更希望了解我们在哪些问题上去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应当陈述以往成果所未探讨或探讨深度不足的问题,从而清晰地为读者展现我们的研究与前人成果的衔接点,同时也表明我们所具有的问题意识。至此,我们可以从容结束学术史回顾这一部分。
还应当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论文体例或者出版要求的不同,学术史回顾的写法也有灵活的方式。如果是学位论文,则可以用二、三页的篇幅来撰写此部分。如果是期刊论文,由于版面和字数的限制,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放入正文的开头或注释部分。
总而言之,学术研究的深度是与我们的知识准备程度成正比关系,信息充分扼要的学术史回顾无疑就体现了我们在研究展开之前的知识准备程度,也证明了我们无愧于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不掠他人之美这一学术道德规范。
注: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了王建平的《论文中的学术史回顾与学术史规范的探讨》(《中国出版》,2007年第11期)和姬建敏的《应重视学术论文中的学术史回顾》(《出版科学》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