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字在田字格中怎么书写
一、“史”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
二、释义:
1、历史:~学。近代~。世界~。有~以来。
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
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书。~部。
4、姓。
三、相关组词:
史书 秘史 史前 历史 通史 国史 史学
野史 别史 修史 青史 史策 病史 史官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
文言版《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
白话版《说文解字》:史,宫中负责记录重大事件的官员。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像一手持“中”。中,表示记录的客观公正。所有与史相关的字,都采用“史”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史评[shǐ píng]
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
2、女史[nǚ shǐ]
本为古代女官的名称,旧时借用为对妇女知识分子的尊称。
3、史部[shǐ bù]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也叫乙部。见〖四部〗。
4、史话[shǐ huà]
叙述史事或某种事物发展过程的以故事或漫笔等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于书名):《太平天国~》。《辞书~》。
5、外史[wài shǐ]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儒林~》。
2.“史”的繁体字怎么写
“史”字没有繁体字,只有异体字:㕜
读音:shǐ
释义: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
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
3.古代官职:刺~。
4.姓。
部首:口
笔画:5
组词:
1.佐史[zuǒ shǐ]:汉代地方官署内书佐和曹史的统称。
2.帐史[zhàng shǐ]:管理户籍财务的官吏。
3.战史[zhàn shǐ]:以记载战争为内容的史籍。
4.史祸[shǐ huò]:因修史而召致的祸事。
5.史编[shǐ biān]:史书。
“史”字出自:
1.用史巫纷若。——《易·巽》
2.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3.史载笔。——《礼记·曲礼》
4.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5.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史”的繁体字怎么写
“史”字的的繁体字是:史,是它本身。
出处: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白话译文:自己辞去官职,五年后归来。
笔顺读写:竖折横撇捺拼音:shǐ部首:口部外笔画:3总笔画数:5五笔86:kq五笔98:kri笔顺编号:25134释义: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
断代史。近代史。
世界史。文学史。
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
史坛。史评。
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3.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4.姓。5.(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
本义:史官)6.史册;历史。7.虚饰;浮夸。
8.指画师。扩展资料演变过程:相关组词:史书 、秘史 、史前 、历史 、史官 、通史 、史策 、讲史 、史实 、国史 、修史 、史学 、信史 、青史1.史书[shǐ shū] 记载历史的书籍。
2.史前[shǐ qián] 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前时代。史前考古学。
3.历史[lì sh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4.通史[tōng shǐ] 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作叙述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
与“断代史”相对。5.讲史[jiǎng shǐ] 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口头文学形式,主要讲述历史上朝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篇幅较长,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等。
6.修史[xiū shǐ] 编写史书:直笔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