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 举头望明月
音乐声起初,波涛滚滚的大江便出现在眼前,暮色降临,一轮明月从天边升起,银白色的月光倾洒下来,一草一木仿佛披上了一层白纱,变得雾蒙蒙的,水田一色。永恒的江山,无垠的风月,一朝风月绕指柔,多么幽静的月夜!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新鲜透明、空旷无垠的的境界,深沉、寥廓、宁静、清幽。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2.举头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②明月光:明亮的月光。(3)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4)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简要评析]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举头望明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4.怎样写关于明月的作文
从“明月几时有”的意境入手,这句话就是要人们把握现在,直译意思为“明月什么时候才会再有呢”。所以楼主可以从“把握现在”开始写,不管过去和未来如何,最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活好当下,现在只要努力了,未来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至少都尽力了。
我可以给你篇例文:心与明月
又是一个中秋 之夜,望着那天上圆圆的月亮,这本是一个团圆之夜,而你我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只能望着那一轮无情的月亮,寄托彼此的思念之情。
记的三年前的你我是多么的幼稚,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的面红耳赤,甚至用敌视的眼光盯着对方,比如说:我们新栽的桃树,我说你的不可能活,而你却说我的不可能活,于是,我们就为这点小事吵起来,但不一会儿就和好如初,早把先前不愉快的事望的干干净净。
你还记的那根棒棒糖吗?那时,学生之间流行吃棒棒糖,我们好不容易从大人那里要来了零花钱去买棒棒糖,可到那儿只剩下一根了,而我们两个人都要买,我们两在思考着,仿拂在决定着一件大事,而那几秒钟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思考了半天也没决定下来。老板不时的问我们到底买不买,再不买就被别人买走了。最后决定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三把定输赢。第一把,你赢了,第二把你又赢了,实际上我已经输了,但我那倔强的性格促使我继续比下去,刚要比第三把,你就对我说:“还是你买吧,我不买了。”说完你就走了。也许是兄弟之间的义气,我也没买那根棒棒糖。之后我就再也没见到你。你现在还好吗?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5.写人神态愁望明月的作文200字以上
姥姥家刚盖好楼房,院中还剩一大堆沙子.我经常去玩.
有一天,我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玩沙子,不一会儿工夫,一座沙城堡做成了.
“真漂亮!要是能住进去就好了.”我听到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蛋蛋(表弟的小名),在突发奇想---异想天开.
我说:“小笨蛋,这个城堡这城堡这么小,你怎么住得进去呢?”
表弟毫不示弱说:“表哥你才笨呢!笨得就像一只大笨熊!”我一听这话,小脸气得发红,小手握得比石头还硬,并愤愤得说:“只要你,你能进这城堡里,就算你聪明,行了吧?”
表弟不慌不忙地说:“望远镜从小头往大头看,能把远处的东西放大,看得清清楚楚,相反,从大镜片往小镜片看,就能把近处的东西看远,近处的东西就缩小啦.”
我刚想否定他说的话,表弟赶紧跑进屋中,匆忙拿着望远镜跑过来说:“表哥,你先拿着往望远镜做做实验,然后按我说的去做----准没错!”
我用望远镜试了试,果真如此!我开始按着表弟指令办了.谁知他的前脚还没进去,城堡就被他踩塌了.
我非常生气地说:“表弟,这回该相信我说的吧,人根本无法进去,踩塌了吧!该死心了吧!”
表弟像“豆芽”子似的,低着头,自言自语:“为什么这招不灵?人咋进不去呢?如果再盖大一些儿,也许.”
我打断他的话语,并毫不客气的对他说:“表弟,别异想天开啦,还是先洗手吃饭吧.”
6.望的繁体字怎么写
望的繁体字还是望
一、望的读音:wàng
二、汉字释义:
1. 看,往远处看。
2. 拜访。
3. 希图,盼。
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5. 向,朝着。
6.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
7. 埋怨,责备。
8. 姓。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月
五、相关词组:
守望、指望、探望、绝望、窥望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点、横、竖提、撇、横折钩、横、横、横、横、竖、横
二、词语释义:
1、守望
守卫和了望。
2、指望
指所盼望的事物。
3、探望
看望。
4、绝望
断绝希望;毫无希望。
5、窥望
偷偷地看;暗中观察。
7.十五望明月这首诗的意思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是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如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氤氲的馨香。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树栖鸦”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秋浓、夜深、露重,甚至连盛放的桂花也被润湿了。而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呢?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使人不寒而栗,但他却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用比兴的手法,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
然而,夜深而人不寐,究竟是为什么呢?皓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往呢?两句景语,自然引出下面两句的人事活动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合聚散却不相同。如果哪家有人外出,哪个游子背井离乡,那么怀念之情就会像秋露一样,更浓更重地落在这户人家、这位游子身上。普遍性的情绪,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而这个别人也包括诗人自己,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落”字录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此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曲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8.举头望明月什么意思啊
举头望明月”的“举”的意思是:向上抬,向上托。
拼 音:
jǔ
详细释义:
1.攻克:“一战而~鄢、郢”。
2.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发起,兴办:~义。~办。创~。
组词:
举动、举重 、壮举、义举、选举、创举。
造句:
1、统计完选票,老师宣布选举结果。
2、这次选举班干,同学们极力推荐我当班长。
3、班干部要由大家选举,不该由老师确定。
4、凡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我们通过投票选举出同学们心目中最喜爱的课外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