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的草书怎么写啊
根据当前草书的发展,”来“字的草书大约70种,如下列举24中,希望对您有用。
扩展资料:行书的起源问题,无权威的定论。历史上有归结为某个人创造之说,实际上未必是个人所能为的。
只要根据已发现的实物和文献,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考察,就不难得出较为可信的科学结论。最初的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当时不仅已出现行书,且已有行书家。
最早的行书,应是在实用中出现,是从民间开始的一种写法,如西汉末和东汉初的《居延汉简》中,那种既不是一笔一画写成的隶书,又不是章草书的书体,结体、写法的简便和点画的连带,已具有行书的特点。但是说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演变来的,这种说法可能不很贴切。
从行书发展来说,楷、行书是同时从隶体蜕变出来的不同写法,在发展过程的初期即相互影响,而行书成熟却比楷书快,草书章草变为今草也比楷书快。从章草到今草大约到汉末、三国、西晋就已经成熟了,才有东晋以后高度成熟而艺术化了的行草书产生。
参考资料:书画百科-行书的起源。
2.来的草书怎么写啊
根据当前草书的发展,”来“字的草书大约70种,如下列举24中,希望对您有用。
扩展资料:
行书的起源问题,无权威的定论。历史上有归结为某个人创造之说,实际上未必是个人所能为的。只要根据已发现的实物和文献,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考察,就不难得出较为可信的科学结论。最初的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当时不仅已出现行书,且已有行书家。
最早的行书,应是在实用中出现,是从民间开始的一种写法,如西汉末和东汉初的《居延汉简》中,那种既不是一笔一画写成的隶书,又不是章草书的书体,结体、写法的简便和点画的连带,已具有行书的特点。
但是说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演变来的,这种说法可能不很贴切。从行书发展来说,楷、行书是同时从隶体蜕变出来的不同写法,在发展过程的初期即相互影响,而行书成熟却比楷书快,草书章草变为今草也比楷书快。
从章草到今草大约到汉末、三国、西晋就已经成熟了,才有东晋以后高度成熟而艺术化了的行草书产生。
参考资料:书画百科-行书的起源
3.几字草书写法
“几”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王铎。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2、第二种:书家——邢慈静。 邢慈静传世的作品国内外博物馆多有收藏,其《行书临帖》、《行书四言诗》等书法作品大多章草笔意,灵秀古劲。
清人评价她的《莲花观音》、《白描大士图》等道:“用笔如玉台腻发、春日游丝”。“笔法超凡、墨痕愈细,神气如生”。
3、第三种:书家——徐伯清。 徐伯清幼承庭训,初学颜体和汉隶,稍长攻小楷。
所作小楷寓刚劲于婀娜之中,点画带有隶意,捺趯近乎颜体,笔断意连,挺拔处有瘦金书味,且能作真如草,气势足,韵味浓。50年代起致力于行草,出入晋唐,取法“二王”,旁涉张旭、怀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风貌目具。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762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几”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杜牧。
《张好好诗》是杜牧仅存的书诗墨迹,也是杜牧自撰诗歌并书的艺术作品。全篇书法笔势放纵,风格雄健,转折处有孙过庭《书谱》之神韵,很有魏、晋书法的古朴风度。
2、第二种:书家——米芾。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4.书法作品如何书写落款
书法落款常识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正、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醉书、嘴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四、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制石、篆刻。
五、日期
历代书画作品中表述日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日期的了解,能使我们在阅读临习碑帖法书的时候,掌握书家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面貌,了解一幅书法作品的所处年代及历史背景,对提高自身的书画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古代书画家一般采用帝王年号与干支历、农历按需要相结合的方法来纪年、月、日。如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是帝王年号,“岁在癸丑”是干支历法的纪年。又如释慧湛《佛说生经》:“陈太建八年岁次丙申”。
扩展资料
书法落款注意这2点
第一、注意字体风格的一致、搭配和呼应
很多书法作品的落款,基本上要和正文的字体一致、有连贯性。一般来说,又可以分为风格要求以及书体要求两方面。
1.风格要求
比方说正文是行书,那么最好落款就是行书。而且落款的行书风格要基本上和作品风格一致。
例如,你写的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那么落款最好照着二王的路子来,和二王风格相近似就好。
你学的颜真卿的书法,那就照着颜真卿的书法来写,写的厚重、宽博大气一点。
这是在风格上的注意事项。
2.字体要求
对于正文内容的书写,无非就是篆隶行楷草这五种书体。
其中,篆隶楷等书体,因为笔画和结构上相较于行草书,更具有稳定性,因此可分为一类处理,而草书和行书因为笔画和结构的灵动,需要另外处理。
(1)篆隶楷的书写落款
当你写楷书、篆书、隶书的时候,落款最好不要落楷书款、或者篆书、隶书款。
虽然我们说,落款要保持和字体的一致性,但是这三种书体不适合作为落款之用。因为难免会产生雷同之感,整篇作品显得很呆板,最好把落款处理成行楷,这样既不显得突兀,也不会很死板。
(2)行草书落款
当你写行草书的时候,最好落款其书体保持一致性,这样整体协调。行书就是行书款,草书就写行草落款。
第二、注意落款内容
落款内容按照字数多少可以用不同的区分,字数少的被称为穷款,也有些比较多的双行款,甚至长篇大论型的落款。
其内容一般囊括时间、书写内容、书写人、书写感想、书写情景等等一系列内容。
如果作品字数较多,可以落穷款,基本简单交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正文字数较少,甚至有些书法作品就一个字、单字作品,那就需要多些点了,甚至可以落长款。
比如,只写一个“龙”字,可以落一个对联,用来赞美龙的,比如“云雾生来非假物,自家吁气自成云”,落这样一个对联,就不会显得内容单薄了。
如果单字作品还落穷款,就显得势单力薄,没有丰满之感。但也不要过多,以免喧宾夺主,造成作品中心不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