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字能组成哪些词
绪:[xù]
组词: 1.开端:头~、就~、~论、~言。
2.前人2113未完成的事业,功业5261:~功。~业。继未竟之~。
3.连绵不断的情思:情~4102。思~。心~。离情别~。
4.残余:~余。~风。
【举例】
1.表示开端:
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1653—《淮南子·精神训》版
扰百绪于眼前。——谢庄《曲池赋》
2.表示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
缵禹之绪。——《诗·鲁颂·閟宫》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五子之歌》
3.表示连绵不断的情思:
唉秋冬之绪风。——《楚辞·涉江》
先王有绪权言而去。——《庄子·渔父》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庄子》
4.表示残余:
会病不起,余与伯成绪其志而为之。—— 宋· 赵衍《重刊李长吉诗集序》
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文选》
2.古代的字是怎么写的
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主要使用石刀划刻
金文(钟鼎文):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主要使用金属铭刻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同时期产生了毛笔,主要使用毛笔书写,之后均主要采用毛笔书写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
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书: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楷书: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美,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绪字做姓氏的拼音应该怎么读写
绪xù只有这一个音
(2)(形声。从糸(mì),者声。本义:丝的头)
(3)同本义 [head of thread]
绪,丝端也。――《说文》
端即头,绪即丝线的头。
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天工开物》
(4)又如:绪余(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
(5)开端 [beginning]
用语如头绪,绪论。
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淮南子·精神训》
扰百绪于眼前。――谢庄《曲池赋》
(6)又如:端绪(头绪);入绪(有了头绪);绪次(头绪)
(7)情绪,心情 [mood;emotional state]
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
幽情苦绪何人见。――《聊斋志异》
霜轻两鬓欲相侵,悉绪无端不可寻。――唐·李频《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8)又如:愁绪(忧愁的情绪);情绪(情思意绪)
(9)次序 [order]
诞敢纪其绪。――《书·大诰》
(10)世系 [pedigree]
即朝代的脉络。
系唐统,接汉绪。――陆游《丞相率文武官僚贺寿皇正旦表》
(11)又如:绪胄(世系和后代)
(12)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 [cause]
缵禹之绪。――《诗·鲁颂·閟宫》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五子之歌》
(13)又如:绪功(未完成的功业;遗业)
(14)姓。明代有绪纪、绪珊
祝你学习进步,☺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 ☆☆ ☆☆ ☆☆
★★ ★ ★★
☆☆ 祝你学习 ☆☆
★★ 进步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