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耸、舫、眺、组词并写出拼音
卧wò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耸sǒng
1. 高起,直立:高~入云。~立。~拔。~峙。
2. 惊动:~动。~人听闻。
3. 聋:~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
舫fǎng
1. 船:画~。游~。石~。~楼(船楼)。
眺tiào
1. 望,往远处看:~览。~瞩。~望。远~。
2. 目不正,斜视。
2.眺字的意思是啥能表示这个意思写2个
眺
tiào
【动】
(形声。从目,兆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
眺,目不正也。——《说文》
袤眺旁剔。——晋·潘岳《射雉赋》流目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
往远处看
高望而远眺。——《孔子家语·辨乐》
眺莲花诸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再眺山下。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谢灵运《登池上楼》
又如:眺注(犹言凝神远望);眺瞻(远望);眺瞩(登高远望)
跳
老生这两日耳热眼眺,好不放心也啊!——明·朱有炖《清河县继母大贤》
3.汉江临眺拼音版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chǔ sāi sān xiāng jiē,jīng mén jiǔ pài tōng。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jiāng liú tiān dì wài,shān sè yǒu wú zhōng。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jùn yì fú qián pǔ,bō lán dòng yuǎn kōng。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xiāng yáng hǎo fēng rì,liú zuì yǔ shān wēng。
《汉江临眺》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诗词赏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这两句纵贯两湖,山水相连,一起首就点染了雄浑壮阔的背景,可谓是大处落墨,气势恢弘。这自是高屋建瓴、凭高远眺之景,而非身在水中之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承上,写水则水势浩瀚,滔滔淼淼,似是一直奔涌至天地之外了;写山则山色微茫,忽隐忽现。此二句诗意盎然、宛然如画,画面中虽只有浩渺无尽的江水与迷濛有无的山影,却饱蘸诗人无限情韵。
五六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承上又深写一层。五句紧承“山邑”而远望到沿江的郡邑,画面上增添了岸边浮动的城廊;六句承“江流”,近望到眼前的波澜。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结二句一方面透露诗人主观情致,一方面点出诗人所在之位置,是在襄阳临眺,襄阳在汉水中上游,有居高临下之势,正好烘托点出“临眺”二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汉江临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