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用方格本写出好笔记
法则1:使用方格笔记本
以东大笔记本、京大笔记本为代表的“合格笔记本”,以麦肯锡、BCG为首的外资管理咨询公司所使用的方格笔记本,仅需将笔记本换为方格笔记本,你的笔记本就会变身为让你“一目了然”且能使
你头脑聪明灵活的笔记本。
法则2:标出题目
我们都知道笔记本的上方有一块空白区域,你一般会在这块空白区域里写些什么呢?
“我没怎么注意过那里”“只用来写写日期”……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可是,那块通常不被重视的空白区域恰恰是笔记本最为重要的地方。方格笔记本的空白处就好比报纸的标题处,就像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标题的报纸一样,没有标题的方格笔记本会大幅降低我们对笔记的理解速度。
将方格笔记本“分为三部分”记录。从左向右依次将笔记本分为三部分,按照“事实→解释→行动”的顺序记录笔记。
2.方格日记本摘抄一篇说明文
1、要用心地观察周围的生活。
2、日记写生活点滴。点点滴滴,针鼻大的小事,一眼所见,一耳所听,捡起来这些丁点的芝麻。
3、日记写学习心得。一堂课,一道题的算法,一篇作文的写成,几个词的体会和应用,自己偶然的发现。
4、日记写读书笔记。课文中的好词摘记,同类或关联的数学公式的摘抄,一个文章的梗概。
5、日记写读后感。读了文章的感受,看了动画片的感想,一部电影的体会和想法。
6、日记写事物说明。怎样滑旱冰,怎样炒鸡蛋,怎样做贺卡,什么东西的发明,怎样玩四大天王。
7、日记写想法。自己某一时刻有了个正常的或奇怪的想法,就把它记下来,系统地写一写。
8、日记写记人记事的故事。包括听说的,经历的,参与的,看见的,读到的,愿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不要刻意写成规范的作文。
9、日记写回忆。小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回忆之中,回忆起来的什么都可以写进日记里。
10、日记写信息。信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从电视里看到的新闻,电视上的广告,在大街上的大小广告。
12、日记写想象。小学生自然是想象的天才,那天读李白的诗自己就想象上到月亮上了,就应该写下来。
13、日记写观察。如天气观察,动物观察,植物观察,甚至于妈妈脸色的观察,能写成连续观察更好。
14、日记写风景。风景就太多了,自然景观,城市风景,风光游记,学校景象,写不过来呀。
15、日记写活动。小学生往往要参加一些活动,有集体的,也有一伙人的,都可以写进日记里
3.读书名言方格书写方格式
依次卸载方格里面就好其中——占两格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 鲁迅
4.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详见: ?wtp=tt#2 相信对你写读后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