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字的草书写法
1、文征明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2、张旭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史称“草圣”。 3、王献之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
4、杜衍 杜衍善诗,兼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为世所重。苏轼说他:“正献公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
5、陆游 "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
扩展资料: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
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
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草书。
2.霖字草书怎么写
一、霖字草书写法:
二、霖的释义:
连下几天的雨:秋~。甘~。
三、组词:
霂霖、时霖、霖沥、霖乱、霖漉
霖霔、淫霖、霪霖、霖淫、霖潦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沃霖[wò lín]
滋润干旱的大雨。
2、霖淖[lín nào]
雨湿泥烂。
3、连霖[lián lín]
犹连雨。
4、澍霖[shù lín]
时雨。
5、霖霪[lín yín]
久雨。
3.小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部分(一)生字1、易读错 哟——拼音是yō ,学生易错写成yōu目的地——的读作dì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暂时——暂读作zàn 某——读作mǒu奔向那里——奔 读作bèn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全班之冠——冠 读作guàn分外——分 读作fèn禁不住——禁 读作jīn(多音字)《水浒传》《济公传》——传 读作zhuàn绿林好汉——绿 读作lù一百单八将——将 读作jiàng恰似、如饥似渴——似 读作sì似的——似 读作shì美差——差 读作chāi差不多——差 读作chà2、易写错 饿、惧、檐、酸、撑、豫、零、某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
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3、形近字惧 诵 编 娱具 涌 偏 蜈(二)难理解的词语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
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
鲜味——即新鲜的味道。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
形容色彩明丽。一阕—— 一首。
阙,量词。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饱览——尽情地看。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心安理得:得:适合。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慈祥(详)、境(竟)遇、欺(期)凌、衰(哀)老、低(底)头折节、风欺(期)雪压2、易读错的字词: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 钟山之隔数重( chóng )山 那畔(pàn)行 聒( guō )碎 秉( bǐng )性 朦(méng)胧 婀(ē)娜(nuó)多姿 波光粼(lín)粼 干涸(hé) 点缀(zhuì) 螃(páng)蟹(xiè) 唱和(hè) 潺(chán)潺流水 分(fèn)外 抹(mā)净 低(dī)头折节3、易混淆的形近字:祥——详 衰——哀 欺——期 低——抵 陵——凌——绫洛——络 逾——瑜——喻——榆 魂——魄 腮——鳃谓——猬 侨——娇——矫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大抵:大多;大都。
折节:屈服。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眷恋:怀念,留恋。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守望相助: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2、易读错的字鱼(鳍)(qí) (榉)实(jú) 橡栗(lì) 尘(埃)(āi)湿(漉)漉(lù) (哺)育(bǔ) (触)动(chù) 追(逐)(zhú)(潜)水(qián) 苔(藓) (xiān)3、多音字粘贴(zhān) 看守(kān) 夹丝(jiá) 处理(chǔ) 调动(diào) 划破(huá) 削弱 (xūe) 朝晖(zhāo )调节气候中(tiáo) 单调(diào) 较短(jiào)4、不易理解的词语:(1)哺乳动物: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出生幼体。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2)企图:图谋打算。(3)“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4)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5)警报: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6)问世: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7)噪音:嘈杂、刺耳的声音。
(8)“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9)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五年级上。
4.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
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说是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周文宾。另一说唐伯虎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 江南四大才子其实就是“吴中四才子”的演变,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
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讲四大才子是苏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而周文宾乃至“王老虎抢亲”的故事,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
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之所以将周文宾代替徐祯卿,还因为徐祯卿相貌比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缘故。
徐祯卿就被貌佳的周文宾所代替。可见民间传说之为传说,并不可靠,可叹的是今天的我们大多时候就要靠这些传说甚至是流言来认识和发现古人,欣赏艺术。
历史上的唐伯虎 在旧时的读书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数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闻至今还流传民间,被人们津津乐道。提到唐伯虎,人们都道他是个风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旧时的一部《四杰传》风靡于民间,评弹“三笑姻缘”更是遍传于大江南北的茶楼酒肆,唐伯虎的风流荒唐形象正是通过这些曲艺的流传而形成的。 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严肃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妻妾,而是奉行着一夫一妻过日子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潦倒,并非如稗官野史中所说的那样过着豪华阔绰的生活。他出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苏州阊门,是个商业繁华之地。
父亲唐广德是在阊门皋桥开小酒食店的商人。那正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最后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唐伯虎生长在这样一个“红尘富贵”之地,对其后来的诗歌与绘画艺术不无影响,赋予了他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作诗画的环境。 早年的唐伯虎也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曾经热衷于功名。
他熟读四书五经,又才华横溢,少年时曾初露头角,高中了第一名案首,誉为“童髫中科第一”,唐伯虎成了全城读书人议论赞叹的中心人物。继而赴南京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这是他一生中获得功名的最高峰。
但后来就迭遭不幸,一件是会试冤案,被诬为科场舞弊而遭囚禁。第二件遭遇是应南昌宁王朱宸濠之职去了宁王府。
他原望此去在仕途上能东山再起,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料不但没有得到重用,却差一点遭到谋反的株连,幸而以装疯骗过了宁王才得以脱身,躲过了这场大祸。 经此两次打击,唐伯虎心灰意懒,已不对仕途再抱什么希望了。
但是他毕竟是有才华有抱负的,不甘庸碌地了此一生,因此心情是沉重而痛苦的。 历史上的唐伯虎确实有一些狂放不羁的行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弃实际上反映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这正如徐文长的狷介被人们曲解视为“狂生”一样,那都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扼杀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种变态反应。 其实在读书人中这样的例子又何止唐伯虎、徐文长两个,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较集中典型地具备了这些品格素材。
这些素材恰好为通俗小说所用,并加以渲染附会,从而在民间广泛流传。这里不免有许多低级庸俗,迎合民间趣味的东西。
数百年来唐伯虎就是以这样一个优游于山水、闲情于风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现的,把唐伯虎的真实形象极大地歪曲了。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5岁。 唐伯虎的悲剧,实际上是。
5.这是王之涣写的草树知春不久归下一句是啥
晚春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 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