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声调怎么写
一:拼音声调包含四个:
一声平(—)
二声扬(/)
三声拐弯(∨)
四声降(\)
二、标省调规则:
1、按a、o、e、i、u、ü出现的先后顺序,声调标在先出现的声母上,如:ao,声调标在a上;ei 声调标在e上,ie声调也标在e上.
2、声调标在i上时,应将i的点去掉在标声调.
3、ü字母在见到j q x y时应去掉两点再标声调.
4、在i u放一起时,如ui、iu声调永远标在后,如liu(刘)声调标在u上,kui (魁)声调标在i上.
扩展资料
拼音声调,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2.“亭台”拼音怎么写
亭台,读作tíng tái,多与楼阁同时使用,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亭台楼阁”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但亭台楼阁,树木山石,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1、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
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2、台: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亭台楼阁殿”,类似的建筑还有“楼”、“阁”、“殿”。
1、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2、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但较小巧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3、殿:接待大众,办公集会的场所称为"殿 "像我们现在的客厅。
3.火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huǒ
部首:火,四角码:90800,仓颉:f
86五笔:oooo,98五笔:oooo,郑码:UO
统一码:706B,总笔画数:4,笔顺:4334
释义:
1、燃烧,物质燃烧时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76635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姓。
扩展资料
一、火的笔画
二、火组词
火苗、火山、火把、火光、玩火、去火、军火、发火、点火、火力、火电、灭火、生火、烧火、烟火、火灾、炉火、火红、火焰、火柴、肝火、火种、火候、恼火、火炬、火箭、喷火、火炽,部分词语解释:
1、去火:[qù huǒ]
中医指消除身体里的火气:消痰~。喝点绿豆汤,去去火。
2、火把:[huǒ bǎ]
用于夜间照明的东西,有的用竹篾等编成长条,有的在棍棒的一端扎上棉花,蘸上油。
3、灭火:[miè huǒ]
把火弄灭:灭火沙。灭火器。
4、发火:[fā huǒ]
开始燃烧:发火点。
5、火力:[huǒ lì]
由可燃体产生的动力:火力发电。
4.带着拼音怎么写
带着,拼音是:dài zhe。
带的基本释义
(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例如:皮带。
(2)轮胎,例如:车带。
(3)地带;区域,例如:温带。
(4)随身拿着;携带,例如:带行李。
(5)呈现;显出,例如:面带笑容。
(6)含有,例如:说话带刺儿。
(7)引导;领,例如:带队。
(8)带动,例如:以点带面。
相关组词:
带鱼、飘带、海带、领带、带头、皮带、热带、带领、彩带、韧带。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携带
读音:xié dài。
解释:随身带着;照顾,帮助。
引证: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二章:“为了省钱,两个人没有进饭铺,吃了点携带的干粮,喝了点凉水。”
例句:乘火车允许携带不超过圆园公斤的行李。
2、捎带
读音:shāo dài。
解释:携带;顺便;附带。
引证:《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今后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铺盖雨衣外,别不得捎带其馀物件。”
例句:妈妈下班回家,还捎带买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