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书的风字怎么写
1、以和谐为主,松紧宽窄的把握,决定“风”度。
游丝引带是行书的特点。但是,你看它的间架结构,大体上还是和楷书接近的。
2、请大家注意这一笔,就是转折过来连接反趯的这一笔。没有楷书的基础,你就写不出这种笔画来。
这个楷书的基础的原因。至于说,反趯这一笔之后,里面的“虫”字竖笔是出头的好,还是不出头的好,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古人这两种写法都有。3、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包括后面的草书,一定要注意左撇和右边反趯这一笔中间的这个宽度。
如果太宽了,这个字就散了;太紧了,这个字就会显得过于勒得慌,就会感到喘不过气来。扩展资料行书历史:明代傅山说:“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人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 在我国封建时代,历代都把书品作为考核人品的一项非常重要条件。
以书取士,要想作官,必须写一手好字。写不好字,别说作官甚至找个文差也很难。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踌躇满志到处巡狩,巡狩到那里,就要在那里立石记功,这些记功石碑上的字都由他的丞相李斯来写,这也说明书法艺术在秦代已明确受到重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2.写行书时要注意些什么
简而言之是一种"气"!
在练习过程需要的是追求书家的心情,意境
写行书时,要注意笔意相连、行笔流动,所以圆转的笔画要多于楷书,粗细变化也多于楷书。两笔之间,笔意连接的带笔叫“游丝”或“牵丝”。另外在用墨上,行书是浓淡、干湿并用,楷书则要浓润为主。
下面用具体的例子介绍行书的“连笔”与“省笔”。
连笔 所谓连笔就是把字的笔画之间的运笔过程连起来书写(即前一笔画的收笔与下一笔画的起笔相连接)。连笔的原则是按照汉字书写的笔顺,除了个别的笔顺变化以外,大体上与楷书的笔顺是相同的。例如:“一横的
连法:
根据“一”横的下一笔的位置,连笔时可以分为“上连”与“下连”两种方法:
省笔 所谓省笔是指在行书中,有的笔画可以省来不写,或与别的笔
画连起来一笔写成。在省写的过程中,有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的形态,楷书中一笔、二笔、甚至三、四笔的点画,在行书中可以一笔写成,其中大部分在偏旁部首上应用。
3.写行书时要注意些什么
行书练习注意事项
行书在描写、盲写之前,先仔细领会每一笔画不同的运笔方法。要求一笔写成一个完整的笔画。在笔画描写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掌握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用笔中的按、提、转、折等方法。每写一个笔画要做到有节奏的行笔,轻、重,快、慢必须有度,起笔、收笔重,行笔轻;停顿重,过渡与牵丝轻。在同一个字中,撇速、捺缓;竖速,横缓;在同一画中,起笔、收笔慢,行笔快;直行笔画快,转折笔画慢。每完成一个笔画应当有藏,有收,有始有终,做到起笔折锋,行笔快捷,要有提、按起伏,节奏明显,有迹可寻,收笔回锋,但也不排除露锋和侧锋的存在,需要露锋时要留得住,需要侧锋要协调自然。在笔画部分中学习,收笔应作为笔画学习的重点。盲写要重点体验硬笔在纸上运行的感觉。
一、硬笔基本笔法练习
硬笔行书的笔法学习重点应放在收笔上,收笔一般有出锋、回锋收笔两种,出锋收笔有竖、撇、捺,回锋收笔有上挑横、下钩横、竖钩、竖挑。把这七种基本笔画每个在“3M中线格”本上写一页,主要练习收笔,体验笔尖离开纸面的感觉,重点关注出尖(锋)时速度要快。例如,写悬针竖应在收笔前顺势上提,使用出锋收笔;写横应在收笔前回锋向左上或左下,使用回锋收笔。注意保持笔画间距均匀。
二、断笔练习
描写、盲写时要把行楷字分解成楷书,这样就找到了行书的筋骨,就像写楷书一样,一笔一画地书写,做到每一笔画都要收笔,收笔的方向是“向下一笔的起笔处收笔”,这样自然就学会了行书的笔顺。例如“主”字,行书笔顺为4画,断开后笔顺为5画。这一步主要练习收笔,体验笔尖离开纸面的感觉,速度要稍快,写出尖锋来,笔法上叫做带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