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子春秋 拼音
晏子春秋拼音:
[yàn zǐ chūn qiū]
《晏子春秋》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书。一说成书于战国时期,也有人认为是原籍为齐的秦代博士所写。该书采用史料和民间传说编纂而成,其中晏婴劝告君主不要贪于逸乐,要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等统治经验,常为后世所取法。晏婴本人恪守传统礼制、生活节俭,也常为后世统治者所称道。该书中许多生动的情节描写,表现了晏婴的聪慧和机智,曾在民间广为流传。书中还通过总结政治经验,分析了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随声附和即同,不足取;只有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其不足,也就是和,才是正确的。这一具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晏子春秋》曾经刘向整理,共内、外8篇,215章。清代校定者有七八家,清末有苏舆《晏子春秋校注》、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近有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在日本也有不少研究著作和注本。
2.春,字拼音怎么拼
拼音:chūn部首:日,四角码:50608,仓颉:qka86五笔:dwjf,98五笔:dwjf,郑码:CO统一码:6625,总笔画数:9,笔顺:111342511释义:1、春季:春景。
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
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
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扩展资料一、春的笔画二、春组词春景、春季、春风、春分、春节、春心、春秋、春意、春游、春色、春笋、春运、春天、春耕、春夜、春日、春雪、春汛、春卷、春晚,具体解释如下:1、开春:[kāi chūn] 春天开始;进入春天(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一开春,天气就渐渐暖和起来了。2、春色:[chūn sè] 春天的景色:满城春色。
春色宜人。3、新春:[xīn chūn] 指春节和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欢度新春。
新春佳节。4、春日:[chūn rì] 春天;春季。
5、春笋:[chūn sǔn] 春季长成或挖出的竹笋。
3.请问“芈”这个字拼音怎么写
芈 mǐ
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
芈姓后来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
景氏,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相传,景差是楚国贵族,人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昭氏,芈姓,楚公族也,以族为氏。《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能氏,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鬻氏,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
班氏,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
翠氏,芈姓,楚将景翠之后。
苗氏,源出于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
建氏,芈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芈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任楚国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芈姓,周代楚国王族的后代。
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
桓氏,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
查(2ha)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
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庄氏,春秋时楚国君旅,死后谥号为“庄”,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后,楚国公族以芈为姓,国君以能为氏。
芈
miē
(1) ㄇㄧㄝˉ
(2) 羊叫。
(3) 姓。
(4) 郑码:IAIB,U:8288,GBK:D8C2
(5) 笔画数:7,部首:卝,笔顺编号:2121112
详细注解
--------------------------------------------------------------------------------
芈
mǐ
〔名〕
(1) 同“咩”。象声词 [baa;bleat]
(2) 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国语》
4.名字拼音怎么写
名字的拼音是:[míng zì]
词语解释:
1、人的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 孔颖达 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楚辞·刘向》:“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 王逸 注:“谓名 平 字 原 也。”《北史·陆俟传》:“初, 爽 之为洗马,常奏 文帝 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说文解字·又部》“叚” 清 段玉裁 注:“古多借瑕为叚。 晋 士文伯 ,名 匈 ,字 伯瑕 ; 楚 阳匈 , 郑 驷 乞 ,皆字 子瑕 。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
2、指姓名。
唐 窦梁宾 《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3、名称;名号。
《东观汉记·马援传》:“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可胜数。”《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唐 自 天寳 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 丁玲 《母亲》:“因为是条很小的溪流,又不顺着大道,就没有什么人留心它,名字更是没有一定的。”
4、命名;称其名。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5、犹名誉;名声。
《汉书·陈遵传》:“ 竦 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 遵 放纵不拘……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五代 齐己 《答陈秀才》诗:“他年立名字,笑我老双林。”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罢朝请而走郡县,释膏粱而治簿书者,固不为少,然名字暴著,可以追配古人者,盖未之见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时 粤中 有 北田 五子,亦称五先生……皆以声应气求,相从讲学,有名字於世。”
6、即名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名字》:“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
5.卢道章拼音怎样写
卢道章
lú dào zhāng
卢的解释
[lú ]
1.饭器。
2.黑色:“~弓一,~矢百”。
3.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4.姓。
道的解释
[dào ]
1.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士。~姑。~行(háng)(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0.线条:铅笔~儿。
11.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14.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章的解释
[zhāng ]
1.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断~取义。
2.条目,规程:~程。~法。简~。党~。约法三~。
3.修理:杂乱无~。
4.花纹,文采:黑质而白~。
5.戳记:图~。盖~。
6.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领~。徽~。像~。
7.奏本:奏~。本~。
8.古同“彰”,彰明。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