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蟋蟀的简写资料
蟋蟀又叫促织、趋织、蛐蛐,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
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
在蟋蟀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
由于蟋蟀善鸣好斗,不少人偏爱它,而对它的坏处反不以为然了。其实,蟋蟀是农业害虫,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咬食农作物的叶、茎和根。
2.蟋蟀怎么写
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加上又尖又细的尾巴,组成了那只可爱的黑色战将——蟋蟀。
我十分喜爱小昆虫,特别是这些可爱的黑色战将——蟋蟀。每到秋天,便想方设法“搞”上几只,宝贝似的养起来,这都成了我公开的秘密。
这不,星期天,同是昆虫迷的表哥特地给我捎来一对蟋蟀,把我给乐坏了!看,它们浑身上下穿着又黑又亮的盔甲,显得威风凛凛!头上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不时进行360度全方位“搜索”。最有意思的,是它的三对腿,一对比一对长,一对比一对粗,最后面的后腿不仅又粗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让人看了不禁有点心虚。
是公的,还是母的呢?我细细观察蟋蟀身体后面那几根“天线”——“一根,两根!”耶!只有两根尾巴,它们是公的。(母的中间还有一根,呈“山”字形)蟋蟀生性脾气暴躁,这两只公蟋蟀一见面,气就不打一处来,弄不好马上开战,好像它们这一身战甲真的专门是为打架而准备的。
这不,我刚想找个罐,好让它们各得其“所”,里面已经“战火纷飞”了:只见它们身子往后一坐,浑身抖动,开始向对方示威,还不时“瞿——瞿——”地叫上几声,像是在为自己壮声势。紧接着,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对方,咬得不可开交。
12条腿在地上蹬来蹬去,移动迅速,以至于我根本看不清它们是怎么动腿的。动作敏捷的蟋蟀,忽进忽退,忽左忽右,斗得“不亦乐乎”,这正是它们斗智、斗勇、斗体力的关键时刻。
终于,有一只坚持不住,败下阵来,夺路而逃。胜利者得意地叫了几声,不知道是它想扩大战果,还是意图根除后患,它又乘胜追了过去。
看来,要“刺刀见红”了,一直紧张而又兴奋地关注“战局”的我赶紧出手,把战败的蟋蟀救了出来。一场血腥的“屠杀”化解了!我暗自庆幸。
听表哥说,蟋蟀又叫蛐蛐,还有人叫它“促织”。有这么怪的名字吗?这可难倒了我这个蟋蟀“研究专家”。
赶紧考证!原来,蟋蟀一叫,就意味着秋天到了,就像在催促赶快织布做衣,准备过冬呢!小小的蟋蟀还有这种本事呀!真是“蟋蟀”不可貌视,海水不可斗量呀。
3.曾一帆拼音怎么写
曾一帆zēngyīfān
曾的解释
[zēng] 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céng]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一的解释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帆的解释
[fān]
1. 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船。~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