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信里的日期格式怎么写
例子: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时间流逝,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连我自己也无法相信自己长这么大了!看到你们那饱经风霜的面容,我知道这是真的!是你们沥尽心血为我铺筑的路!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是你们那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地送给我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感谢你们,让我的童年有了一道绚丽的风景,阳光灿烂的日子,你们送给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风吹雨打的时节,你们为我撑起一把温情的雨伞。母爱有声,即使走过千山万水,却总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父爱无言,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恋,您的坚强指引我勇往直前!
母爱似海,纵使时光已逝,也难掩您敞开的情怀。母亲啊!您永远是我的避风港;母爱似海,任凭千山万水,也遮不住您慈祥的视线。母亲啊!您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惦念;母爱似海,尽管风雨常伴,您还是我心灵不曾折叠的雨伞;母爱似海,纵使我诚心的呼唤,不忍再望您苍老的容颜;母爱似海,即使骄阳似火,您仍是我头上伸展的树冠,枝头始终流淌着您用母爱熬成的露汁。但我知道,母亲给予我的爱已经成了汪洋,我用自己的一生也感恩不尽,我希望自己是母亲亲手栽培的一棵树苗,母亲为我浇水施肥,含辛茹苦,待我长成参天大树,我便用自己的身躯来为母亲遮风挡雨,为母亲撑起一片爱的绿荫,来感恩母亲,奉献我一生的爱……
父爱如山!爸爸,您是平凡的,像所有城市人一样为生活而奔波;您是坚强的,像所有男子汉一样不轻易流泪;您是沉默的,像所有不爱说话的人一样不语;您是单调的,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殷切地希望我过得更好!可是,你虽平凡,却撑起了家;您岁坚强,却有脆弱的一面;你虽沉默,却说出了最感人的话;您虽单调,却爱我胜过任何!父爱如山,似山高,如山绿,将她的女儿放在山上,放在心上……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您永远是一座山,深沉而浑厚,即使我历尽千辛万苦,也无法走出这座爱的大山。岁月的白发虽然已经爬上了您的两鬓,在我看来你却永远年轻!因为,在智慧的大海里,您将与青山同在,像青山一样不老。我知道,即便我求太阳相助,也无法烘干您牵挂的心泉,因为您的心,已经化为了爱的波澜,您是我永恒的春天,您是我毕生的依恋,您是我生命的所有!
或许,我曾那般任性;或许,在你们眼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我拥有青春期独特的叛逆,我想追求自己自己的个性,想拥有自己不同于常人的独特味道,但这一切都只是影子。因为你们望女成凤的心让我不得不带着万般压力,在书海中苦苦遨游——束缚,是为了飞得更高吗?我想要的,我所追求的只是我真正的喜欢的生活,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我希望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能给我多一点属于我的空间。当然,在你们放飞风筝之前,我保证会努力学习,努力飞翔,向光明靠近!
感谢爸爸,感谢妈妈,当我已不再年幼,当我悄悄地数着你么头上的缕缕白发,当我轻轻地摸着你们的脸上的道道皱纹;
感谢爸爸,感谢妈妈,当你们已不再年轻,当春去秋又来,你们无声的爱依然陪伴在我旅程,当你们的双眼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与温情;
我终于明白:
是我的父母,给了我整个世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是一本古老的书,即便我用尽一生,也无法读完……
因时间关系,就此停笔。
祝:
身体健康!
2008年12月6日
2.—、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
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好、正文、祝福语和署名、日期。
分为6点
1、称呼——顶格写
2、问好——第2行要空两个
3、正文
4、祝福语——写完正文后的下一行要空两个
5、署名——倒数第2行的右边
6、日期
最重要的是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3.写信先写日期还是姓名
结尾的话是先写名字,日期最后。
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
1、称呼
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如给爸爸写信,称呼就写“爸爸”;写信给老师、同学的信,称呼就写“*老师”、“**同学”。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
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里。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先写问候的话。如果是回信,先要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中提及的问题或要求办理的事情作出回答。
3、结尾
结尾可根据写信人跟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等等。祝愿语一般分两行写,在正文的下一行空两格写“祝或此致”,再在下一行顶格写“健康或敬礼”。
4、署名
在结尾的再下一行的后半行写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写上跟随对方相应的称呼,如“儿”、“弟”、“学生”等等。
5、日期
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最后报写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扩展资料
写信技巧
给亲人的信,是一般书信较常见的一种。因为离别亲人,才必须给亲人写信,因此信中一般要写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要向亲人表示问候。
给老师的信,可以向老师表示谢意,可以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向老师提意见。在向老师提意见时,一定要态度诚恳,用词宛转,讲究礼貌。
给同学朋友的信,可以交流情况,商量问题,委托办事,规劝指正,回忆友谊,表示慰问。。总之,信的内容非常丰富。给同学朋友写信,要热情,讲礼貌,即使是规劝指正,介绍经验等,也应晓之以理,施之以情,措词委宛,语气亲切。
给名人的信,一般要对这些有成就的人表示崇敬、赞颂,但称颂褒奖名人,一定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过分。
给领导的信,一般是提出建议,反映问题,要求帮助等。写信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反映问题要准确,要预先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书信
4.古代书信格式,发图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举例: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5.古代中国书信的格式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打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6.古代人的书信格式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