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评的格式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正规格式内容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一)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二)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
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
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
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三)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
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格式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
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
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
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
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
(《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读后感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
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
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
2.书评的格式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正规格式 内容 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一)介绍 “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二)评价 “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
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
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
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古文观止·序》) 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三)推荐 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
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格式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
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
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
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
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
(《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读后感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
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
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
3.书评应该怎么写
一、书评写作原则*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
*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 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地分析和评价。*书评的叙述要素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并且评论的内容应当详尽地评价该书 的观念。
*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有所了解。*注意标题及副标题。
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断这本书的想法。研究内容及章节标 题以了解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及目的。
*对作者要有初步了解,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主 题的权威性。*你的介绍(introduction)应当包括对这本书的概述(overview),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summary)以及你对本书的一般性评断(judgment)。
对全书的摘要不要超过书评全文 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中文的书评在 3500 字,英文书评约在 1500 字。
*在写作书评时,不应只提到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而是还要告诉你的读者为何 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只说「这本书是有趣的」是不够的,你必须解释「这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为了要了解你对这本书的态度,你必须小心地及批判性地阅读这本书。*作为一位批判性的读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动的,你应当提出读后对此书的一些疑问以 及回应。
*作者尝试回答什么问题?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以何种方法讨论这本 书的主旨?回答本书的主要问题有何其他可能的方式?作者的回答有何任何遗漏 的?你对作者的论点有何异议?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他历史 著作的资料有何不同?*除非你已经成为一位经验老道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书评者,否则一开始时最好不要去找 其它的书评来当作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二、书评的架构 有关书评的架构,通常可粗分为三部分,初学者可以此为规范,熟悉此道之后,则可以任意变换架构及段落。
(1)导论:在这部份,书评者必须说明这本书的研究课题及论点对历史学有何贡献。透过 这一段文章,阅读你的书评的读者将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及良好的印象。
(2)书评的主体:在这一部份,你必须描述这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并说明作者的依据 是什么?切记,这部份不是要去摘要整本书,而是透过下文三「如何设计问题」中的一 些问题,对整本书提供读者一个较为详细的摘要。如果只是对全书提供一种章节纲要式 的介绍,这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趣的作法(注:逐章的介绍内容,事实上包括我早期的书 评在内,许多学者都不免这样进行书评写作。
我现在已经尽量避免这样介绍内容)。因 此,我们必须将书评的焦点放在二至三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例如尝试去问作者 如何提出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与一般历史学界的看法有何关连性?(3)在结论部分:书评者的焦点则在对这本书的评论。
你应当详细列举作者在史料的运用 上的缺点、证据使用的类型、作者提供的历史分析,最后做个总结。最好的方式是将这 本书的优点及缺点、成果与不足之处做平衡报导。
三、如何设计问题 以下的问题设计提供书评者在提出问题时参考。你无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在书评 中设计至少一至两个是必要的。
这些问题并无前后关系,所以无须一整个段落就只回答 一个问题,然后再以另外一段回答另一个问题。你的答案应当相当小心地运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及转换句来构筑你的书评。
你的标题应当悦耳易记,而句子应当要能吸 引读者的兴趣,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你其余的评论。(1)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 必须告诉读者,你所想的以及如何进行评断。
当你拿起这本书以及阅读前言时,你 期待从中获得什么?这本书与你的期待相符到何种程度?你期望能对作者有何回馈 呢?最后要进一步陈述你对本书的回应。(2)确认作者的论题,并以你自己的语言予以诠释。
这些论题是如何清楚地陈述以及是在 何种脉络下陈述,之后的发展又是如何?这些论题被证明到什么程度及如何有效?书评者应当适当地引用书中的例句去进一步阐述你的回应。如果本书遗漏了某些论 点或观点的话,你认为应当如何才好?(3)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的站得住脚或能够自圆其说吗?书中有能让你强烈反应 的段落或句子吗?有哪些字或句子?你的回应是什么?(4)你觉得作者所提出、解释及支持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些论点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对 你而言,那些是去浓缩或重组作者所提出及争辩之方案的最有效方式?(5)作者的研究取向(approach)是什么?确认作者为书中的研究取向及写作所做的假设。
例如,哪些是作者希望读者所拥有的较为重要的知识。你认为作者不应该去做哪一 种假设?为什么?(6)作者的讨论的时代断限是什么?涵盖哪些地理区域?(7)作者运用了哪些历史研究方法(methods)?社会史、知识史、文化史、思想史或者经济 史等等。
(8)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数据?正史、档案、方志、文集、笔记、医书、报纸、地方文书 等等。(9)阅读此书后,你具有哪些新的视野?你的。
4.求五篇书评 300字以下
评《高老头》所表现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摘要: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论文把它比作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全景画,形象的展示了作家的文学艺术才能,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剖析了作品的成就,并为之感慨. 关键词:《高老头》,风俗画,思想艺术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优秀作品,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丝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 《高老头》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天赋,有着极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高老头》全书译成中文不到十八万字,而其视野之广,人物形象之多姿多采,简直够得上一幅全景画卷,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是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标志着一个时代". 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驾驭素材和提炼生活的能力. 这幅"风俗画"的背景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波旁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这时候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封建制度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高老头》就对这一时期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初出茅芦的拉斯蒂涅,一旦被人提到"跟鲍赛昂太太是亲戚",立即就身价百倍,资产阶级妇女以能挤进这个贵族沙龙为最大光荣.这些贵族态度高傲,谈及资产阶级妇女时极尽鄙夷挖苦之能事,"那般中产阶级的妇女,以为戴上我们的帽子就有了我们的风变".鲍赛昂夫人对高老头的二女但斐纳的评价是,"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气".这是何等的盛气凌人.但是,表面的荣华富贵,遮掩不住内心的失望颓唐,排场上的阔绰,掩饰不了政治上的败局.时代的变迁是无法挽留的,资产阶级的进攻是不可抗拒的.巴尔扎克在描绘这花团锦簇的繁华盛世时,就同时指出了潜藏着的危机,预示了隐伏着的灾难.拉斯蒂涅被引进鲍府的时候,鲍赛昂夫人已到了"被遗弃的关头",她骚动在心中的不安已经溢于言表,"上流社会最可怕的祸事"已经临头. 但极有讽刺意味的是,虽则鲍赛昂夫人自视清高,对资产阶级妇女不屑一顾,但她对拉斯蒂涅的"开导"却完全是资产阶级式的:"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的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泳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对但斐纳非常轻视,却让拉斯蒂涅去追求这位银行家的太太,"你能爱她就爱她,要不就利用她一下也好".她还亲自带他到剧院去结识但斐纳,因为个人的阅历和遭遇使她懂得了贵族的一套已经不时兴了,资产阶级的金钱力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其实她自己就是金钱的手下败将.洛希斐特是新起的暴发户,,鲍赛昂夫人的情夫阿瞿达也并不十分喜欢洛希斐特小姐,但他却毅然决然抛弃了名媛贵妇鲍赛昂夫人,决定和资产阶级暴发户联姻,因为可以得到"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 "天潢贵旨,蒲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鲍赛昂夫人告别巴黎的盛大舞会;是巴尔扎克着力刻画的"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客厅外,"四五百辆车上的灯,把鲍赛昂府的四周照的通明雪亮".客厅里,"是巴黎最美的妇女","宫廷中最显要的人物", "乐队送出一句又一句的音乐,在金碧辉煌的天顶下缭绕".富丽堂皇的外景与鲍赛昂夫人凄凉的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女后心目中,这座灿烂的宫殿只是一片荒凉而已".这次五光十色的舞会,恰似贵族社会的回光返照.人们蜂拥到这里来,是为了"争着要瞧这个女英雄怎样下台", "好似群众挤到葛兰佛广场去看执行死刑一样". "上流社会似乎特意装点得花团锦簇,来跟它的一个母后告别".这位贵妇尽管在众人面前"安闲静穆","始终保持着她的本来面目",好象"到了最后一刻,她依旧高高在上的控制着这个社会".但是在她的卧室里,她就显出了真相;她流着泪,发着抖,打点行装,烧毁情书,作着诀别巴黎的最后准备.这种人前背后的表演,正是贵族阶级行将没落而又强恃尊严的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鲍赛昂夫人泪眼晶莹地到乡下隐居去了,而被她百般奚落的但斐纳,却在贵族的哀乐声中终于挤进了这个"她一心要高攀"的社会,实现了她的宿愿.当鲍赛昂夫人强颇为欢的时候,但斐纳却住"得意自己在大众面前的锋芒",连鲍赛昂夫人也不得不承认"纽沁根太太今晚漂亮得很".两相对照,前后比较,一荣一枯,一起一落,两个阶级的命运一清二楚. 孤独症的母子 书评人: “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是近期江苏少儿出版社继“曹文轩纯美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当代儿童文学经典系列。
该系列包括《亲亲我的妈妈》、《漂来的狗儿》、《小船、小船》、《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等6本精美而温情的儿童文学作品。黄蓓佳的新作《亲亲我的妈妈》是该系列。
5.写书评该如何入手
首先,要认真读一本书的“序”和“跋”。序、跋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了序和跋,可以大致知道书的内容。有些书的“序”是作者自己写的,主要谈写书的宗旨和经过,有些书的“序”是作者请别人(多半是某方面的专家)写的,主要是介绍或评比本书的内容和特色。有的书的前言,实际上也是序的性质,有些书的后记,实际上与跋的性质类似。序一般是放在书的正文之前,有个别的放在正文之后,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自己的巨著《史记》写的自序,就放在《史记》的末尾。序、跋是读书指径人门的向导,写书评,不可不读。
其次,要学会写内容提要。唐代散文作家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说: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对于阐述道理的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我们读书要学会在深刻领会原著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以后,用自己的话对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大意简明扼要地概述出来。写书评,不可能把原著的内容从头到尾复述一遍,学会写内容提要,就比较能把握住作品的主题,主题抓得准,书评也就“有的放矢”,不至于文不对题。所以,练习写内容提要,对于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概括能力很有裨益。
再次,要联系实际。读了一本书,感想、收获也许很多,这就要抓住书中使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结合自己所想到的、所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受到的启迪。比如江西师院附中高一学生吴岚写的《我爱〈红岩〉》一文,获山西《语文教学通讯》全国中学生书评征文一等奖。文章从“我”和《红岩》的联系中,紧扣着一个“爱”字来写。先写《红岩》是“自己最爱看的一本书”,然后详细叙述爱的原因——“还是这本书给了我前进的力量、生活的勇气”,作者诉说了自己童年的不幸,分析了《红岩》一书中的许云峰、华子良、江姐、小萝卜头等几个主要英雄人物形象在自己心中引起的震动,回忆了妈妈的嘱咐,最后概括了《红岩》一书如何帮助她从厌恶生活到热爱生活,书评写得情理交织,娓娓动人。
最后,要有独立的见解。古人云:“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积。”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要多思考,善于问,在正确理解原著的本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然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比如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郭沫若同志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是一篇立意新颖、文情并茂的散文。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丁少华同学读后写了一篇书评,文章就郭老提到的李自成杀李岩的举动,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自成杀李岩犯了双重错误。作者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作出了种种“设想”,然后逐一加以论证,指出李自成既轻信了牛金星的谗言,又轻率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这就尤其使自成的错误又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最后得出李自成杀李岩实属“失策之举,鼠目寸光”这一结论。丁少华同学的这篇书评立论求新、求异,论据不贪多求全,论证过程摆事实、讲道理,紧紧围绕论题进行推理,作出判断,力求以理服人。虽然文章的个别观点还有待商榷,对李自成听信谗言的思想基础以及杀李岩的阶级界线还缺乏必要的分析,但作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的胆识和论辩能力,实在值得称道。
写书评,贵在有独立见解,最忌踏陈习故、人云亦云。
6.如何写一篇评论性的学术书评
近一个月来,我逐字逐句仔细地批改了历史系两门课「中国通史四」与「东西文化交流史」的期中报告,报告内容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专书的书评。
原来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写一个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问题,更何况要求他们去写一篇带有评论性质的书评。我想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身为老师的我们要负大部分的责任。
或许我们太过相信每位同学对于如何读懂一本书或去评论一本书是想当然尔的事情。但这些已经上大二的学生真的已经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写一篇书评了吗?我想其实不然。
经过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的结果,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铺陈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质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报告一本书有何不同。
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不曾逐字逐句的批改,显然他们不习惯这种改作业的形式,这自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所犯的错误一无所知。就我而言,评论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将书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摘要,而是要针对一本书撰写评论。
事实上,书评者不仅要报告书的内容;而且提出对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的看法。简单来说,书评者的评论最好谨守两个原则:首先是告诉读者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提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
以下我综合了学界对该如何撰写书评的一些看法,归纳出几项要点,希望能对想要写好一篇评论性书评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书评写作原则 *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
*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地分析和评价。 *书评的叙述要素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并且评论的内容应当详尽地评价该书的观念。
*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有所了解。 *注意标题及副标题。
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断这本书的想法。研究内容及章节标题以了解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及目的。
*对作者要有初步了解,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主题的权威性。 *你的介绍(introduction)应当包括对这本书的概述(overview),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summary)以及你对本书的一般性评断(judgment)。
对全书的摘要不要超过书评全文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中文的书评在3500 字,英文书评约在1500 字。
*在写作书评时,不应只提到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而是还要告诉你的读者为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只说「这本书是有趣的」是不够的,你必须解释「这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为了要了解你对这本书的态度,你必须小心地及批判性地阅读这本书。 *作为一位批判性的读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动的,你应当提出读后对此书的一些疑问以及回应。
*作者尝试回答什么问题?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以何种方法讨论这本书的主旨?回答本书的主要问题有何其他可能的方式?作者的回答有何任何遗漏的?你对作者的论点有何异议?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他历史著作的资料有何不同? *除非你已经成为一位经验老道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书评者,否则一开始时最好不要去找其它的书评来当作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 二、书评的架构 有关书评的架构,通常可粗分为三部分,初学者可以此为规范,熟悉此道之后, 则可以任意变换架构及段落。
(1)导论:在这部份,书评者必须说明这本书的研究课题及论点对历史学有何贡献。透过这一段文章,阅读你的书评的读者将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及良好的印象。
(2)书评的主体:在这一部份,你必须描述这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并说明作者的依据是什么?切记,这部份不是要去摘要整本书,而是透过下文三「如何设计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对整本书提供读者一个较为详细的摘要。如果只是对全书提供一种章节纲要式的介绍,这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趣的作法(注:逐章的介绍内容,事实上包括我早期的书评在内,许多学者都不免这样进行书评写作。
我现在已经尽量避免这样介绍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将书评的焦点放在二至三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例如尝试去问作者如何提出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与一般历史学界的看法有何关连性? (3)在结论部分:书评者的焦点则在对这本书的评论。
你应当详细列举作者在史料的运用上的缺点、证据使用的类型、作者提供的历史分析,最后做个总结。最好的方式是将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成果与不足之处做平衡报导。
三、如何设计问题 以下的问题设计提供书评者在提出问题时参考。你无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在书评中设计至少一至两个是必要的。
这些问题并无前后关系,所以无须一整个段落就只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再以另外一段回答另一个问题。你的答案应当相当小心地运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及转换句来构筑你的书评。
你的标题应当悦耳易记,而句子应当要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你其余的评论。 (1)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必。
7.读书报告怎么写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删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
类型
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
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 (1)书名、作者、出版社; (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各章节标题或主题; (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评价; (4)对书的印刷质量作一评论。
8.读后感怎么写啊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代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开门见山,不要饶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时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要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好累啊,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不看功劳,也看苦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