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观察日记怎么写
小蚂蚁
下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菜地里观察蚂蚁。我抓了一只非常大的蚂蚁,把它关在了一个玻璃瓶里,然后边养边观察。因为它的个头特别大,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巨无霸”。
我发现,小蚂蚁的嘴巴和我们的嘴不一样,它的牙齿像一个尖尖的弯刀,也许就是这把弯刀才能够更好地把食物切割然后吃下去吧。小蚂蚁的身体分三节,第一节是它的头部,第二节是它的腹部,第三节是它的尾部。长了八条腿,有趣的是它头上长着两根触须,我想为什么它要长二根触须呢?于是我跑回菜地去想弄个明白,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蚁发现地里有只死了的青虫,它试着搬了搬可太大了搬不动,这时它急忙掉转头去寻找它的伙伴,它用触须向伴们对话,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一只只的小蚂蚁排着队像条黑色的长龙似的涌向了那条青虫,然后,大家一起奋力地拖着往洞里搬。我兴奋地对着妈妈大叫:“我明白了,原来蚂蚁的触须是用来招唤同伴的,是它们用来交流的。”
通过观察小蚂蚁我还知道了一个道理,别看蚂蚁小,但团结力量大,不论做什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成功。
2.观察记录的作文
蜗牛 暑假的一天,雨过天晴。
我和妈妈在小区里散步,沐浴后的小草香气溢人,令人心旷神怡。 我突然发现有许多小蜗牛正陆陆续续地爬到花坛上来,大概它们也来散步,闻闻小草的清香。
它们背着自己的房子,慢腾腾地向前爬行,样子可爱极了!它们爬过的地方,都留下一条银线似的痕迹。我睁大眼睛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它们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银线呢”?妈妈笑眯眯地歪着头回答道:“想知道答案吗?就自己去找吧”! 哼!自己找就自己找!我捉了三只蜗牛,先把它们放进一个既干净又漂亮的盒子里,然后往盒子里放上一片嫩青菜和米饭,它们都争先恐后地爬向青菜,咀嚼着。
不一会儿就把青菜吃了个精光。米饭连闻也没去闻。
我初步断定,蜗牛是害虫。 我又开始分析“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有一条银线呢?我把蜗牛放在手里,它立刻抱头缩颈地钻进了它的家。
我只好屏息凝视,过了一会儿,它惶恐不安地探出小脑袋侦察了一下,看看身边有没有敌人,才小心翼翼地把头伸了出来,我的手刚想去碰碰它,它又胆怯地把头缩了回去,我不胜其烦,一不小心它掉了下去,“啪”地一声,它的壳被摔破了,我用手去捡,一摸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几粒小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我到书上去查找。
哦!原来那几粒小东西是它的脚啊!那条银线是蜗牛脚下的一种切腺体,叫足腺,会分泌粘液。这种粘液有滑润的作用,可以减少蜗牛足部与地面摩擦,帮助爬行。
所以,凡是蜗牛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粘液,这种粘液干了,便成为一条闪闪发光的涎线。哦!原来是这样啊!书上还写道:蜗牛喜欢吃腐烂的植物,当它吃完后,会吃新鲜的植物和嫩叶,所以我可以断定蜗牛是害虫。
小朋友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于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研究,你就是了不起的“小小科学家”。
3.观察记录怎么写
写日记一定要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内容什么都可以写,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学到的都可以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日记的字数可以只写一句话,也可以写好几句话.不一定写当天的事,如果你回忆起一些有意义的事,或是对未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写在日记里.写日记在睡前写,有整天的题材,自然比较好,不过时间很有弹性,只要你想到一些事,随时都可以写下来.日记最好每天写,不过,如果忘记了,也不用补写.写日记一定要真实,日常生活观察很重要,可别因为没什么好写,就编造故事.日记题目可加可不加,加个题目有助于集中主题.写日记不需要记下当天所有发生过的事,只要挑一件或是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来写;千万不要从早上的起床,刷牙,洗脸,换衣服,写到放学回家,吃饭,睡觉.那就没意思了.除了日期,天气以外,你还可以加上每天的心情纪录.例如:今天心情:开心你也可以剪贴报纸上的文章,有意义的照片,或做些劳作,摺纸贴在日记上,加上一些自己的话. 自然观察日记是新编自然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解决了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
学写自然观察日记应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内容,注意观察。自然观察日记内容广泛,动物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自然观察日记的内容。
观察中,一定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生长的习性。动手实验从正面、侧面,比较、反复观察中,弄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最后确定自己熟悉的了解的来写。 第二,掌握格式,真实具体。
①题目。在第一行写。
以往写日记不要求写题目,不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拟题要新颖,观点要明确。如连续观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小标题。
②题目下写清楚所在省、市、县(区)学校及年级,空一格写作者姓名。如果在自己日记本上写,可省去,如果将日记整理投寄报刊编辑,就相当重要了。
③第三行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气情况稍带说明,以备日后查考。④正文。
如查正文要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象写其它文章一样,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正文的写法灵活多样,以二类见多,一是表格式和座标式记录,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其形象直观;二是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形式表达,如动物植物新现象新发现等。观察自然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其结论具有科学性,这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
⑤有辅导教师,应在文末用括号注明教师姓名。 第三,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写自然观察日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只有坚持不懈地记,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
因为写日记本身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坚持意志的培养。
4.2015观察日记应该怎么写
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
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
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宜我们小学生记。 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日记怎么写 (1)观察目的要明确。
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
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才有重点。就是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俗语事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3)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
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 (4)观察日记的语言要准确。
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要求使用语言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日记一般的写法: 1、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
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写,都要正确反映当天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反映这一天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日记的内容要真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说假话。
日记怎么写 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这要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
如果要详细地记下一件事,既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那篇幅就要长些。如果要记的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或从人家那里听到的一个知识,只要写下这个知识的要点,那篇幅就可以短些。
总之,只要把该记的写清楚就可以了,可短的不要勉强拉长,可长的不要硬缩短。 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5.观察日记的写法和范文
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目的要明确。
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
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才有重点。就是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俗语事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3)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
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 (4)观察日记的语言要准确。
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要求使用语言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
范文 大蒜 3月12日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13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15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月17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3月19日 今天,我给大蒜换了水。发现大蒜的底部经过水的浸泡,薄薄的一层白皮已和大蒜紧紧地贴在一起,是肉色的,而大蒜的上部没有水的浸泡,还是那样的白。
但是我发现白色的皮突出了一点,我猜想可能是又要发芽了吧。 3月22日 今天,我发现白皮突出的那一点点中,冒出了一根长约3毫米的小绿芽,我高兴极了,连忙换了水,生怕水中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
我又发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长了1厘米,长得最高的有2.5厘米,长得有点矮的有2厘米长。蒜根也成了盘旋状。
3月23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了3毫米,最高的有2.9厘米,中间的有2.3厘米,最矮的6毫米长。蒜根我无法用尺量,因为根是旋起来的,我估计有6毫米长。
3月24日 今天,我发现这3根绿芽中又钻出了一根还不到1毫米的小绿芽,我又急忙换了水。我拿尺一量,最长的已有3厘米长,我想:这蒜芽怎么突然长得这么快?一天一看也长长了,到底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
3月25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芽中最高的又长了5毫米,那根刚刚冒出头的小绿芽长长了2毫米,中间两根长了3毫米。最后我又换了一次水。
范文2 今天早上,阳光明媚,微风徐徐,我感觉好极了!我心里想,我不知道种的花生长得怎么样了?我该去看看了。我来到花盆旁,看见花生苗又长高了一节。
花生苗长得很茂盛,花生苗的叶子像一片片圆圆的小扇子。叶子下面还藏着许多金黄色的小花,像害羞的小姑娘。
叶子上有一只蜗牛,正津津有味地吸着露水。花瓣上还有几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正忙着采花蜜呢!小蜜蜂真勤劳啊;小蜗牛却很懒,不爱劳动,我要向小蜜蜂学习,当个勤劳的孩子。
我家种的花生真有趣啊! (下面还有) 小乌龟观察日记三则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小乌龟,可有趣了! 之一:小乌龟的长相 这只小乌龟全身披着深绿的外衣,像将军的铠甲,又硬又结实;尾巴又细又尖,像锋利的剑锋;眼睛又大又圆,慢悠悠地转着却又发出犀利的目光;四只脚像四个“滑翔板”……多么可爱的小东西啊! 之二:淘气的小乌龟 突然,我想到了一件事——它还未吃东西呢!我连忙倒出几粒花花绿绿的饲料来,扔进了坛中。可是,那只小乌龟却不理不睬。
我想,会不会是离开了同伴伤心呢?还是根本就不饿呢?或许是不适应环境……一大串问号从我脑海中掠过。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坛中响起了“交响乐”——小乌龟正在撞击着玻璃面呢!我想有铅笔把它的头缩进去,好让它安静些。
可是,它反而把头伸得更长了,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气概”。好了,好了,以后再买一只给你做伴不就得了?省得你孤单寂寞。
之三:不爱睡觉的小乌龟 时针已经划过9点,可那小乌龟却没有一丝睡意,我倒有些昏昏欲睡了。我想尽办法让它睡,比如放摇篮曲,关上电灯等等,可就是不奏效,到深夜了还活力充沛着呢。
唉,真是一只不爱睡觉的小东西啊! 这就是我的新朋友——小乌龟,一个憨厚、可爱又有点倔强的小家伙。
6.2015观察日记应该怎么写
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缉旦光秆叱飞癸时含江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宜我们小学生记。
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日记怎么写
(1)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才有重点。就是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俗语事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3)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
(4)观察日记的语言要准确。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要求使用语言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日记一般的写法:
1、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写,都要正确反映当天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反映这一天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日记的内容要真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说假话。日记怎么写
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这要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如果要详细地记下一件事,既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那篇幅就要长些。如果要记的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或从人家那里听到的一个知识,只要写下这个知识的要点,那篇幅就可以短些。总之,只要把该记的写清楚就可以了,可短的不要勉强拉长,可长的不要硬缩短。
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7.观察土豆日记20篇,怎么写
吃过午饭后,妈妈把我叫过来,对我说:“乐乐,阳台上有一颗发芽的小土豆,要不你把它种在土里吧!”我一听这个消息,高兴得欢天喜地,满口答应。我仔细观察这颗黄色的小土豆,圆圆的,像个小娃娃,芽眼处伸出了几根小辫子,那就是他发的芽。我疾步如飞,跑到楼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一个大花盆,装满土,然后挖了一个小洞,将土豆放了进去,浇了一点水。
我想:“就只用浇点水,土豆就能长出来吗?”我带着满心的疑惑,等待着他发芽。
3月16日,阴转小雨
哇,土豆已经长出来了,有11厘米高。茎秆和椰子都是墨绿色的,上面都布满了小绒毛。叶子一共有21片,都是卵圆形的。茎秆是棱形的,很粗壮,也有毛。我给它浇了点水,在浇水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只小虫子,它是想吃我的小土豆吗?哼,连门都没有!我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消灭干净。希望我的小土豆能长得更高。
3月30日,多云
两个星期过去了,土豆已经有42厘米高了,长了106片叶子,茎和叶子从墨绿色变成了嫩绿色,叶子长成了羽毛状,像一株嫩绿的小树,亭亭玉立在春风中茁壮成长。我期待着它早日开花,孕育出更多的小土豆。
8.家长怎么写对孩子的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一) 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 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
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
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
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
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
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
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
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
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
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所以,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或者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因为单纯按照一次时间来取样,很难保证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个性,也不能反映规律。
2.表格记录:该记录方式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它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表格记录根据观察的目的、时间的跨度和长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 (1)常规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该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记录个案幼儿的发展情况、园务制度和班级规范等成文条款的执行情况、各个环节活动的整体概况、幼儿园各部门的一般活动情况等等,也就是日常进行的、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记录应当进入幼儿园的管理,形成习惯性的制度,并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题(问题)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教师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常常需要在采取具体的措施之前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行动方案,检验计划的效果并作出反馈。
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各方面的因素较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最终的决,那么根据有关的因素和方面设计表格,以进行阶段性的、系统连续的记录,就很有必要。 (3)研究性、定期的、间断进行的记录表格。
前两种记录在时间上都是被动的,即记录的时刻取决于活动的内容,处于什么环节、发生怎样的内容,就进行怎样的记录,因而也是随意的。而这里的第三种记录在时间上则是主动的,因为什么时候进行记录、记录多长时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学生观察记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