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霖芳经典著作:福音单张》 不信耶稣可以吗
《曾霖芳经典著作:福音单张》不信耶稣可以吗? 不信耶稣可以吗? 一、不信耶稣可以吗? 可以,倘若你没有罪,就可以不信耶稣!正如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一样。
可是,人人都有罪! 有人这样说﹕在这罪恶的世界,那个不犯罪?谁不想浑水摸鱼?谁是圣人?谁想作老实人?这有甚么关系呢?不要看得太严重,都是这样呀!是的!如果我们能永远活在地上,似乎就可以永远胡涂下去了,没有将来的问题,我们便可以随便享受罪中之乐,毫无顾忌了! 但是,我们不能永远活在地上,「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面对着「死」的问题,犯罪的人怎能说﹕没有关系?真的没有关系,就用不着怕死了!但圣经称我们为「怕死的人」。
二、不信耶稣可以吗? 可以,倘若只有罪没有死,就可以不信耶稣了。但没有死是不可能的,现代世界这样进步,仍然无法解决死的问题。
平时,我们在罪中生活,不觉得怎样,可是,死亡的手一按着我们跳动的心房,我们的感觉就不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水手,描写他踏到死亡门口时的感觉﹕当他们的潜艇被敌人发现,受了飞机和驱逐舰致命的打击,他们把潜艇下沉到最深处,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上,听见震耳欲聋的深水炸弹爆炸声,只感到极大极可怕的震动,一切都完了!他没有时间计划怎么办——也不能计划。
可是在那一霎那间,他想起从儿时到如今所犯过的罪,一幕幕地在他脑海里出现,紧张,惧怕,绝望,幸亏他没有死,但当他挨近死亡在线的时候,犯罪的问题竟那么严重! 有人以为,死是一件普通的事,只是心跳一停,双眼一闭,两脚一伸,死了就完了,一了百了,只是生的终止而已。如果是这样,我们在世上犯罪也没有关系了,还需要甚么救主耶稣呢?是的,倘若人没有灵魂,死就是幻灭,甚么都没有问题,甚么也不需要了。
三、不信耶稣可以吗? 可以,倘若人只有罪,只有死,而没有灵魂,就可以不信耶稣了!因为人生只是空,数十寒暑就完结了。但人没有灵魂,这种说法我们能接受吗? 普世的人心中都相信有灵魂,我们中国人崇奉祖先神位—相信他们死后依然存在。
印度人相信灵魂的轮回,美洲的红种人盼望将来到快乐的狩猎场去,埃及人用特别的方法保守自己的尸体不朽,相信有一天灵魂要回到身体而复活起来,…不论这些想法如何,在世人心里都有灵魂和永生的观念! 要是没有灵魂,我们对于死便用不着惧怕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路上,我们都可以尽情放纵,任意而行了。但灵魂的存在使我们对于犯罪的生活和死亡的来临,存着异样的感觉。
法国有一个激烈反对基督教的人,是著名的无神派学者名叫霍泰尔 (Voltaire) ,他是甚么都不怕的人,可是他临终的时候,看见在他面前有一片黑暗,他很害怕,不愿意去。他举起手来,要推开那黑暗的迫近,他的两眼凸出,大声喊着﹕「我怕!我怕!」倘若人死了就完了,何怕之有?! 四、不信耶稣可以吗? 可以,倘若有罪恶,有死亡,有灵魂,而没有审判,就毋须接受耶稣的拯救了。
但「死后有审判」。圣经说﹕「神要按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 「善恶有报」的真理不祇记载在圣经里,也铭刻在人类的心里,这是自然的结局,也是合理的。若是将来没有审判,没有报应,不但人会大胆为非作歹神也不公义了。
审判到底是有的,有一天,世人都要在神的面前受审判,按着案卷—犯罪的记录,一个个受审判,说过的话句句都要供出来,行过的事样样都要显明出来,要被定罪,下到痛苦的地狱去! 也许你想我犯罪并不太多,我还有一些美德,我也有被定罪的可能吗?圣经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圣经说﹕「犯一条就犯了众条。」一个在法庭上被定罪的人,他不能喊着说﹕「虽然我在这件事上犯了罪,但我是个爱妻子的好丈夫,是孩子们的好父亲,是别人的好邻居,是个慷慨有义气的朋友…」即使如此,若是他在那件事上是有罪的,并不能因为这些事而免罪,「犯一条就是犯众条。
」一个人在悬崖拉着一条铁链,这铁链断了一个圈—并不需要每个铁圈都破坏,只断了一个圈,已经足够掉在深渊里了。 五、不信耶稣可以吗? 可以,倘若没有罪,没有死,没有灵魂,没有审判,没有天堂地狱,我们就不需要信耶稣了。
但这些都是事实,永生和灭亡的路横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选择呢?我们怎能忽略这么重要的问题呢? 我犯了罪怎么办呢? 圣经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 我怎能不怕死亡呢? 耶稣为罪人死而复活,得胜死亡,信靠祂得赦罪的就不怕死。
我怎样为灵魂准备呢? 当信主耶稣,就必得救;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在审判台前我怎能站得住呢?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的罪,相信接受的就不被定罪了。
我真的能得救上天堂吗? 真的,圣经说﹕「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又说﹕「信子(神的儿子救主耶稣)的人有永生。
——曾霖芳。
2.怎么传福音
传福音是
*向一个人传讲福音信息以帮助他认识他对基督的需要
*帮助他明白他怎样接受耶稣进入他的生命
祷告:为传福音祷告,为传福音的对象祷告,为未得救的灵魂祷告
个人传福音的方式:
1向对方讲自己的得救见证、生活见证
2 向对方传讲福音信息
3 向对方传讲神的话
4 发放福音单张
5 赠送圣经
中心:传扬耶稣
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哥林多后书3:5)
3.历史人物 王载 弃官传道的中国著名布道家
我国著名布道家,王载博士幼年于福州的一个大家庭里,人口虽多,却无一人是基督徒。
九岁的时候,他把别人送给父亲的一本漆布面的圣经,用作集邮簿,并不阅读。十四岁去上海读书时,跌断左腿,在医院疗养期中思考人生问题,对于人的来源,是由猴子变成?抑或由六道轮回?这些解答都不满意,所以索性追求享乐。
后来他到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攻读,待遇虽不错,却使他大胆挥霍,喝酒看戏,赌钱,有时还写信回家索取金钱,他这样的沉迷罪中竟不自知。烟台海军学校毕业以后,又去吴淞海军学校深造,接着便在军舰上服务。
这时他已经订婚,未婚妻在美以美会的华南学校读书,她听美国安汝慈教士讲道而信主,就写信劝他去礼拜堂听道,他心里不高兴,回信时只敷衍几句。在他们举行婚礼时,女方坚持用基督教的仪式,他虽不反对,心里却抱定不管牧师怎样讲,都以不闻的方法来应付。
哪知神借着他妻子领他归信耶稣。 婚后第一个礼拜日,他与妻子一同往礼拜堂聚会,牧师所讲的,他全不明白,但对于散会前所唱的圣诗,却深受感动。
心想拜菩萨的人,没有一个愿与阎罗王相近,而基督徒则愿与耶稣相亲,相信这位神一定是十分和蔼可亲的。招待人员在散会后与他握手时,他的妻子请他们为王载祷告,说他还没有信主。
他心里暗暗发笑,以为信不信在于自己,难道别人的祷告能使我相信吗? 在路上他想起:自从一八零七年英国宣教士马礼逊把福音传到中国以后,基督教在中国创办了学校、医院、孤儿院等许多慈善事业。从果子认识树,他想耶稣一定是一位好人。
再进一步,他想到世界上伟人虽多,却不拣其他英雄作历史的纪元,反以耶稣的降生作时代的分隔线。王载相信他不只是一位好人,更是他切想认识的一位。
殊不知这正是神听了别人(尤其是他妻子)的祷告。她介绍过去在学的一位教师领他查经,由新约开始。
及至他读到登山宝训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的时候,顿悟到自己内心的不洁,而耶稣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他遂接受他作救主。从此他便爱读圣经,一生的生活事业,都靠它指引。
神开了他的眼睛,他便以“未读经,不吃早饭”作座右铭。 一九二一年,他在江贞军舰担任大副工作的时候,读到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1、12两节:“离开吧。
.要从其中出来。.各要自洁。”
他知道这正是神对他的呼召,他乃毅然放下海军的前途,专门传道。他既未受正式的神学训练,又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一腔热诚,与对神的信心,跟随信心伟人的脚踪,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手里拿着铃,背着一箱福音单张和小册,身上穿著写了“信耶稣得救”,“耶稣快再来”等类显著字句的衣服,以吸引人注意。
他们摇铃,唱诗,走过热闹的街市,以浅显的道理传福音,收效颇大。 在这班人之中,有他的弟弟王峙(后来做“圣经报”的主笔,也是有名的传道人)、倪柝声(后来创办了基督教聚会处),新加坡的陆中信,吕宋的缪绍训,来到香港的魏光禧等人,皆蒙主重用,他们把福音从自己的家乡福州向外传开,真正是“自立”、“自养”、“自传”。
神给他们在耶路撒冷训练之后,王载在一九二八年应加拿大宣教士翟辅民牧师之邀,往南洋一带传道,也到过香港、广洲,主领培灵会,并北至蒙古、满州,西至西藏边界传福音。当时的印尼华侨只忙于生意打算盘,不明白真道。
在王载到达时,因为有一位舞蹈明星也去听道,报上居然刊登:“宗教与舞蹈”,他们说:“因为华侨生活孤单寂寞,现在有王先生来讲天堂属灵的事,又有一位舞蹈家来献艺,也非常难得,所以对之都感欢迎。”这真令他啼笑皆非,这正是世人的写照。
由于一方面南洋有极大的需要,另方面他看到中国教会不应当一直是受而不施,所以他把以前组织的“南洋布道团”改为“中华国外布道团”,他自己来往美国,澳洲,香港等地,为主宣劳。 王载讲道精辟,妙趣横生,也极为感人。
最后于一九七五年在美国息劳归主。他的弟弟王峙牧师在安息礼拜中,用“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这四句话,作为主对他,他对主的一生总结。
王载(公元1898-1975年)(弃官传道的中国著名布道家) 我国著名布道家,王载博士幼年于福州的一个大家庭里,人口虽多,却无一人是基督徒。九岁的时候,他把别人送给父亲的一本漆布面的圣经,用作集邮簿,并不阅读。
十四岁去上海读书时,跌断左腿,在医院疗养期中思考人生问题,对于人的来源,是由猴子变成?抑或由六道轮回?这些解答都不满意,所以索性追求享乐。 后来他到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攻读,待遇虽不错,却使他大胆挥霍,喝酒看戏,赌钱,有时还写信回家索取金钱,他这样的沉迷罪中竟不自知。
烟台海军学校毕业以后,又去吴淞海军学校深造,接着便在军舰上服务。 这时他已经订婚,未婚妻在美以美会的华南学校读书,她听美国安汝慈教士讲道而信主,就写信劝他去礼拜堂听道,他心里不高兴,回信时只敷衍几句。
在他们举行婚礼时,女方坚持用基督教的仪式,他虽不反对,心里却抱定不管牧师怎样讲,都以不闻的方法来应付。哪知神借着他妻子领他归信耶稣。
婚后第一个礼拜日,他与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