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书书写格式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书衣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古籍书封面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又称为书首。
10.书根: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古籍书册各部位名称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2.古籍善本的鉴定有哪些方法
古籍小常识:什么是古籍?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
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
宋元时期的古籍很久以来就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古籍的版本 据博物馆的张先生进一步介绍,古籍还有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版本之分,其中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
翻刻本比较多,在存世古籍中所占最大,收藏价值略逊原刻本一筹。但有几种翻刻本值得藏家关注: 一是原刻本已不在了,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则其翻刻本的珍贵程度堪比原刻本。
第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官书局中比较有名的通志堂、汲古阁等。 第三是影刻本。
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能够完整地保留宋元版原刻本的形状。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翻刻本。
第四,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或作者自己书写上版印出的书,如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 还有就是套色刻本,即在同一书页上,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
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套色刻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在古籍收藏中,有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 (强燕 朱文婧) 古籍展讯 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广州古籍书店,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古籍书店。
店内主要经营古籍珍本、善本线装书、现代新印文史等。几十年来广州古籍书店曾经收购、抢救了相当数量的古代珍本,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的《唐人写经》、宋代的《活人事证药方》、清代愈樾批注的《水经注》等,使一批极具珍藏价值、参考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旧书得以保存下来,重现光彩。
9月23日-10月2日,该书店将在文明路中山图书馆有古籍展,展出古籍以明清时期的居多,还包括碑帖和部分特价书。 据了解,广州目前只有市古籍书店一家(包括北京路和东山书城两家分店)在经营古旧书籍,其他的就是一些个体户。
(朱文婧) 风险提示: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北京路古籍书店的杜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已经少很多,因为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真的需要很高的技术。
所以古旧书市场上的赝品还不是太多,但也不排除有赝品的风险。 据了解,古籍常见的作假方式有三种:一是剜改,比如将书名由常见名改为罕见名,或改牌记(即版权说明),将很晚的牌记改为早期的;还有改藏书印的,将普通藏书印改为名家藏印;二是以残充全,即将残册通过改造冒充全册。
另一种较常见的就是染纸,将现在市面上的新书用茶叶水泡后冒充古书。 因此,在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
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并非所有古籍都有价值 虽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但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杜经理表示,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
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
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
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
3.文疏写法在哪本古籍记载
做道场时撰写疏文。《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建三昼夜道场,不用别样经,止诵《金刚》、《法华》经二千卷,《观音经》五百卷,连前次 通州 诵的共一千卷,超度自缢身亡儿媳 计氏 。先送二两银子做写法,差了 晁书 前去。”参见“ 写疏
/link?url=GKRBJzPvBsmfbvGHOXP6S1kUT1qQFx44xmQYeZF86pOHBTmkLhD_7-2S3cIGIpuHt4TvQtuPNrKNbHd9uonG6_
4.书签的古籍的结构
包背装和线装的古籍,结构大致相同,即将各印页在版心处对折,有字的一面向外,装订成册。
每册古籍内外各部分,均有固定名称。主要有: 说明书衣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
书衣有布、纸两种,最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绵绫则多施于古籍善本。明清内府图书常用黄绫作衣,以示尊贵。
书衣上一般题有书名,或直接写在封皮上,或贴一纸书签。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书脑线装书订线的一边。 书脊线装书订线的侧面,相当于现代图书的书背。
书头古籍的上端,又叫书首。 书根古籍的下端。
往往用作题写书名、卷数,靠近书脊的一端,多用于标注册数,最后一册常用作止字的异体字,如<凡大>、<大止>等。 书名页即古籍的封面,专用题写书名,一般置于书衣及扉页之后。
多以半页(一块书版的半面)刻写书名及作者,也有的以半页题书名,半页题刻版时间、刻版机构或藏版处。 扉页在书页之后,书名页之前的一页白纸。
以上是古籍的外观形式,至于一部古籍的内容,往往由序、目录、凡例、正文、跋等几部分组成,阅读序跋,查核正文及讳字,对于鉴定古籍版本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古籍卷末或卷中序目之后,常刻有牌记(又称书牌子)注明出版者姓名、书坊名称、雕版年代等,这也是版本鉴定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