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疏文
疏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不论个人所求, 还是国家大事都可为之。从疏文类型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阳事与阴事道场。
疏文的书写格式、文字编排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内容语言也比较严谨。 更要注意写清神仙的宫阙与其圣号,必须相称。一般疏文在神仙的圣诞日都要祝寿庆贺,上章拜表,或黄道吉庆日为善信做祈福等斋醮活动。
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吉祥疏(表)和超度疏(表)两种。吉祥疏表:请福延生,消灾免难。祈求诸事顺达,财源广进,学业、事业有成。必得神明保佑,所求如愿。超度疏表:超阴度亡,解冤拔罪。祈求先人亡灵离苦得乐,超生人天。
常用的疏文。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每一种法事都使用疏(表)文,因此疏(表)文的种类繁多。较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疏文的使用方法:
1、不同法事需用不同的疏文,不可混用;
2、疏文制作完成后,必须盖印,押上日期、宫号、姓名等并经法师开光;
3、疏文于法事时同供品等放置于供桌上。请神后,取出朗诵全文;
4、朗诵后于焚化纸钱时随同焚化;
5、部分庙宇将疏文置于封套之内焚化,焚化即可。如果没有使用封套,单独疏文焚化,必须从“文首”先开始焚化;
6、污损的疏文不可使用。
2.文疏的疏文种类
常用的疏文。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每一种法事都使用疏(表)文,因此疏(表)文的种类繁多。较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扩展资料:
疏文的起源: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
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
《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 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
在下元节(十月十五),将释冤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投于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灾难厄劫。因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间、阴间之祸福,故将疏文呈递三官的宫殿“三元妙纬宫”与“三元都会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疏
3.如何写求夫疏,写完后该怎么做啊
一、这是佛教的俗家弟子源于信佛,但是有身在红尘,想要有俗人的婚姻生活,向佛祖写的自己想要求得一个夫君的文书。
二、具体写作要求是:
1、心态要虔诚;
2、要求要具体;
3、态度要诚恳;
4、语言要规整;
5、思想要纯净。
三、相关范文如下: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夫疏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 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念,以众生之念为念。 故得慈起无缘,悲运同体,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阳春之遍育万卉,遍尘刹感,遍尘刹应,无求不遂,有愿皆从也
弟子徐雅芳今年27,有过一段姻缘,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可能面对离婚,现在弟子写一封求夫疏,望观世音菩萨慈悲垂怜,加持弟子婚姻。
1.弟子希望如果和现在的老公真的没有缘分了,希望早日断了这场婚姻,如果有,希望早日能够和好。
2.如果和现在的老公没有缘分了,那弟子希望未来的老公
1.希望是能孝敬我父母和他父母的
2.希望能有一个好工作的
3.希望能和弟子一起学佛,那将来能共同把两方父母送往极乐世界。
4.希望样子不要太丑,过得去就行
5.(最后一个愿望只有菩萨和我心里知道)
谢谢慈悲的观世音,愿我生生世世与大悲咒结缘,永世不要忘记。
4.观音灵签第4签 求子
今将民国大德,印光大师写的《求子三要》,以及《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提供您: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节欲,来培植先天的气质。第二敦伦积德,来确立福报的基础。
第三胎幼善教,来避免随流。这三件要事,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
再发至诚心,礼念观世音菩萨,求赐福德智慧、光宗耀国的儿子,就必定能所求如愿,不负圣恩了。第一保身节欲,来培植先天的气质。
如果不节欲,就会精气薄弱,一定难受孕。即使偶尔受孕,也一定难成人。
即使偶尔成人,但是因为先天不足,也肯定孱弱。既不会有强健勇壮的身力,也不会有聪敏记忆的心力,未老先衰,事业无所建树。
如果这样来求儿子,即使菩萨满了祈求人的心愿,祈求的人实际上也深负菩萨的慈恩了。第二敦伦积德,来确立福报的基础。
想要生下福德智慧、光宗耀国的儿子,就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这些是在家庭里要做的。至于同乡、亲朋好友,也都应该和睦劝导。
使年老的好好教育儿女,年幼的好好侍奉父母、长辈。经常把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这些道理,广泛地向大家恳切演说,从而让大家培养出世的殊胜因缘,都作守法的良民。
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一举一动,就都能利益自他;一言一行,就足以作模范。那么,所生的儿子,就一定能超群拔萃、大有建树。
菩萨肯定能满足祈求人的心愿,祈求的人也可以安慰菩萨的慈心了。第三胎幼善教,来避免随流。
过去,古代的圣人,都要通过贤父母好好教育才能成就,更何况凡人呢?如果求儿子的人,肯用胎教这个方法,那么他的儿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开始,母亲的身体面容必须端庄诚静,母亲的语言必须忠厚和平,母亲的行事必须孝友恭顺。
行、住、坐、卧,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都必须摄耳来听,听就能心归于一,功德更大。
如果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都可以;如没有洗漱,以及到了不洁净处,还有睡眠时,都必须默念。默念的功德一样,这些场合下出声念不符合恭敬的礼仪。
但是,如果到了临产时,就不可以默念了。因为临产时要用力送子出,如果闭口念,就必定受气窒的毛病。
不仅产妇自己念,家属也都要来助念,那么就一定不会难产,也不会有产后各种危险。果真能这样严守身、口、意,虔诚念观世音菩萨,使胎儿禀受这些淳善正气,那么胎儿生下来,一定不是凡品。
等到孩儿刚开始懂知识时,就向他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的人一定会昌盛,害人害物的人一定会灭亡。必须要懂得,利人利物,才是真利己;害人害物,甚于害己。
作善必定得善报,作恶必定得恶报。以及说明,做人必须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才能不愧为人。
否则,外形虽然是人,但是内心就和禽兽一样了。不许说谎,不许撒颠,不许拿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遭践虫蚁、字纸、五谷、东西。
举动行为,一定要考虑到对父母、对自已有益,对他人、对它物没有损害。还必须让他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希望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43930以消除恶业,增长善根。
幼时养成这些习惯,大了就一定淳厚笃实,而不至于矜已慢人,成为狂妄之徒。如果这样好好教育孩子,就是对祖宗的大孝,对儿女的大慈,对国家、社会的大忠。
我常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指的就是这些意思啊!那么,这样的美德,就足以上追周朝的三太,这才能不辜负被称为太太啊。希望祈求儿子的人,都按照这三要来做,那么家庭和国家就太值得庆幸了。
附记禁忌,以免导致祸害。凡是祈求儿子的人,必须夫妇订约,断欲半年,来培育儿子的先天气质。
等到妇人月经尽后一交,一定能受孕。月经还没有尽,千万不能交,交必停经,导致形成带病,很有危险。
另外,交时还必须选择吉日良夜,天气清明。大风大雨、雷电震闪,是最应该切戒的。
《礼记月令》中记载:“季春(译者注解:此为“仲春”之误,大师在《复真净居士书》中也引过此句,为仲春。《礼记月令》原文也为仲春。)
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古代的圣王痛念民众,特地派官员宣布这个命令,而且还把它写在经典中,这真是天地父母般的慈心啊!遒人,就是宣布命令的官员;木铎,就是铃,通过振铃使大众都能听到;巡,就是行走;道路,指城市街巷,以及乡村;容止,就是房事;不备,就是五官四肢不全,或生怪物;凶灾,就是这样做的夫妇,或得恶疾,或导致死亡。
受孕以后,要永断房事,所生儿女,必定身心强健,福寿深长。孕后交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
怀孕时间长了如果再交,还或许导致堕胎,以及伤胎。写这篇疏,是因为浙江永嘉张德田居士,愍念世道人心,每况愈下。
在去年秋天,就来信祈请我作《礼念观音求子疏》,并说明保身、积德、善教等方法,希望可以让人们所生的孩子,都是贤人、善人,这才能使国家逐渐达到太平。我屡次以老迈推辞,他却屡次恳求,盛情难以再却,就给他作了这篇简疏,以及三要,来搪塞责任。
礼。
5.怎样增孩子的福德因与智慧
胎幼善教。具体请百度一下这个词,这是印光大师写的观世音菩萨求子疏里面的。
如果是怀孕期间,夫妻双方要多读地藏经回向给孩子的冤亲债主,还有孩子出生的前几天,这个地藏经中有开世。怀孕期间,妻子不要生气,动怒。注意自己的举止。多读圣贤的著作给腹中的孩子听。孩子出生的话,就要从小教导孩子伦敦积德,什么是伦敦积德在上面的求子疏中也有。从小教育孩子与人为善,不邪淫,孝敬父母,不自私自利,爱,宽容,感恩,做一个对民族,社会有用的人。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圣贤书比如:弟子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首先做好你们自己,孩子自然耳濡目染。这些都是培养孩子福德智慧的好方法。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佛法,那就是更大的福报了,这个要看你们家庭的因缘了。
6.请问,怎么给准提菩萨写求妻疏啊,我是用心的,求指点,要有例文更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仁者!末学恭录印光祖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佛菩萨的正知正见一定都是相同的)关于求妻、求夫、求子方面的开示希望对仁者的善愿有所帮助,希望仁者可以感召到好贤妻,恩爱好合。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
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汝欲得有学问,有才能,有德气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这个福,则便不能满汝痴心。楞严经谓,念观世音菩萨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
求妻于菩萨,谓求菩萨加被,得其贤慧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
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当能满汝所愿。否则,纵得好夫,或者又有短命,多病,祸患等事,况未必能得好夫乎。
汝切不可以貌美起骄傲心。此心不息,便难载福。
汝能谛听我语,则汝之所受用者,皆有超过前生所培多多矣。印光大师求子疏(您可以仿照此疏把求子换成诚求贤妻,有贤妻就会有聪慧孝贤后代)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
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念,以众生之念为念.故得慈起无缘,悲运同体.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阳春之遍育万卉,遍尘刹感,遍尘刹应,无求不遂,有愿皆从也。弟子某某同室人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趋愈下了无底止。
仰冀大士赐我福德智慧之子,以期将来穷则独善,以倡导于一乡.达则兼善,挽狂澜于既倒。特立三约,以为先容:一保身节欲二敦伦积德三胎幼善教勉行此三,以期无负大士之洪慈也.又祈四海内外,一切同人,咸息恶心,咸发善念,咸生福德智慧之子,咸体普覆并载之仁.视邻邦如手足,以天下为一家.互相维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与天地并称三才之人名.转大乱为大治,普天同庆。
畅佛化于两间,万国咸宁。唯愿菩萨,普施无畏,愍我愚诚,满我所愿.年月日弟子百拜上呈。
——恭录完毕易经明确吉可以趋,凶可以避,顺自然之道是吉,逆自然之道是凶,上天有好生之德,自然之道是公平,慈悲,包容,谦让,利人才是利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宇宙是一家,我们都是宇宙里的家人,家和万事兴,家人自然是一团和气,互相谦让友爱,和睦团结。仁者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境随心转,相由心生,自求多福。
每个人的命运、风水、财富、寿命、甚至相貌都是由您自己决定的,善心才是真正的护身符。仁者善财不是赚来的,而是德行感召来的,善缘也是如此。
咱们得到古圣先贤慈悲教导的趋吉避凶的方法,按照方法去走必定会有幸福美满人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情合理合法为善财留得住还能越积越多,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为凶财,凶财留不住还附带着凶灾这些是趋吉避凶的天理,如果祈求广进善财,为助众生,这是大慈大悲的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之本也,财之末也,厚德才能载物。
命运是活泼充满变数的。风水和命运不是一定,随时都可以改变,都是咱们的心去选去决定的。
如未来命运很好但是造作恶业,很快福就被折损掉了。世上有三件事最损福报。
一是不孝父母。二是杀生(包括打骂别人,堕胎)。
三是邪淫。如再接再厉,更加勤恳积德,上孝祖辈,下佑子孙,厚德载物福是可以不断积累的。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作者净意先生也是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太上感应篇》因果经典,只有1200字左右,字字珠玑,把天理祸福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安士全书》也非常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咱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天必佑之。风水和命运不是一定的,都可以改变,《了凡四训》作者明代了凡先生讲述成功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
原名《训子文》后造福大众,遂改今名。 作者15岁被人算定53岁寿终正寝,命中无子,至35岁一丝不差,后知命自我定之法,延寿21年,并有孝贤后代。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以下是末学恭录云谷老禅师和了凡先生关于改变命运的对话:"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
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
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