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访手记怎么写
采访手记的写作,应注意一下问题:
1、拟定一个生动的标题。采访记录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是可以正式发表在新闻媒介上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生动、醒目的标题,其标题的制作方法同其它新闻文体标题的制作方法相似,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讲。
2、对采访材料进行剪裁。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和采访主题,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当然,一般采访手记的写作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但也不排除为了文章表达层次的需要,一些材料要做使当的调整和归纳。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3、注意环境的观察和人物的细节描写。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4、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结合。采访记录一般采用对话式,读多了会让读者产生厌倦。在写采访手记时,我们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
5、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新闻文体都是以叙事为主,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除了交代采访过程以外,可以将作者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作者的对事件的感受写入文中,也就是叙事和抒情、议论、描写相结合。
6、可引入背景材料。在文中可以将个人经验、相关研究资料或者是相关历史资料写入,可以使采访手记写得更为深刻。下面,我为大家找两个例子看一下:《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和《在台北看到什么--大陆记者赴台采访手记》
2.采访笔记怎么写
原发布者:raomingwu
怎么写采访提纲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一、确定采访主题一般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他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
3.如何写采访笔记
告诉你提纲怎么写
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记得自己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4.怎样写采访记录
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1、心记
2、画记
3、录音记录
4、笔记
1、心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2、画记
"画事物位置的方位图 ;
"画发展过程的方位图;
"画各种器物的草图;
"画人物相貌的速写。
3、录音记录
就是用录音机或录音笔作采访记录。
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4、笔记
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
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中的记录方式。
(1)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简记、缩记、略记、速记
详记:有闻必录
简记:记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
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
的语言等;
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
句。如,社会主义——社~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略记:记大意、梗概
(2)笔记的记录内容: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形状、颜色、特点
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的起因、转折、及产生的后
果,主要情节、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有个性的语言原话: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
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记下记者的所思、疑问点及其联想(想到)
谈话中感到不清楚的地方
有什么出入的地方
记录的格式
1、每页纸的左边或右边留出1/3空白。
记采访对象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现场情景、也记自己的疑
问、思考或感悟,还可以在整理记录时写下相关的旁注。
2、记录时,要分清段落,最好一个意思记一段。
主谈者的谈话与旁人的插话要分开。
3、重要的记录,最好是做单面记录,
这样便于随时查阅和过后保存。
4、记录时,尽量用双色笔,以便随时画出重点,或做上各种标志。
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好?
1、平时多练、苦练,提高书写速度
2、记录时可以自由挥洒,顺其自然
3、有的内容可以跳着记
如,一首诗就记题目,一段现成话,就记开头、结尾
4、创作一些速记的土办法,
如,
"社会主义国家,可写成“社国”;
"瑞雪兆丰年,可以写成瑞雪﹏;
"节约与浪费,可以写成节约\;
"真善美与假丑恶,可以写成真3与假3
另可参考:/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6516941&SUID=EGBNBFDHDNCBCOPIBOLGEMCBCDOIPNFP
5.采访录怎么写
采访就是访问者(记者)和被访问人坐在一起,(记者)问他或者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在采访的进行过程之中会有新问题产生,被称为"跟随"问题。)记者们轮流提问,而编辑则帮助他们笔录和音录采访。
·采访前准备
1 编辑准备用品,测试设备,派发问题给记者
2 复查所有问题以及引导采访的策略
记住:
要准时
要有所准备
要礼貌
要积极
要富有成效
要专业
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的小贴士: LEFT
倾听
你永远无法预知采访过程中被访问者会说些什么,如果你不倾听,你也许会错过一些重要讯息。
眼神交流
当你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永远都要用眼神和被访者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耐心倾听而作出更好的回答。
跟随提问
跟随提问就是在采访过程中基于被访者的叙述,你思考之后的提问。往往,一些最精彩的提问就是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和你的同事记者和编辑一起工作。彼此尊重和彼此支援,这样你的采访故事会更好!
·采访小贴士:
准备
礼貌
积极
富有成效 =专业
倾听
眼神交流
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第四步-汇报
一个汇报就是采访团队录音记录下来的讨论,复查一下关于简报和采访的重要讯息,然后加入记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汇报是团队表达他们观点和把他们自己的声音加入采访故事中的一次机会。
汇报是由编辑通过四个步骤制作管理的,编辑运用他 / 她的记录笔记和研究讯息来和记者们讨论采访,涉及的问题,以及他们观点和经验。
汇报准备:
准备和测试的工具,收集所有简报材料和问题
汇报步骤:
1 再现故事:
编辑要求记者们去复查访问和故事的基本事实:采访谁,被访问者说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为什么他们作采访等等,团队仅仅需讨论那些他们从简报和采访中了解到的相关故事的事实,而不需他们对此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两个步骤:
2 记者个人体验和观点
编辑询问记者对于此次采访以及相关题目的自我感受和观点。
3 介绍采访故事
每个记者轮流提出故事的介绍,选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开头。
4 故事结束
每个记者轮流提供一个对这个故事或者汇报的简短结论和总结,选择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结论。
要点:
-每一次都遵循汇报的步骤和同样的要求
-让每位记者说出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尊重记者彼此的观点和论点
-在采访之后尽快管理制作汇报
再现故事
记者的个人体验和观点
故事介绍
故事结束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一个编辑和其他几位青年人关于年轻话题录音记录讨论。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准备好问题,引导参与者在讨论中探索他们个性体验以及观点。
圆桌会议准备:
如同简讯一样,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参与者以及其他年轻人)设计一系列问题,使用谁,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作为每个提问的开头。
编辑需事先准备和测试所有的设备。
圆桌会议小贴士
所有参与者彼此尊重
获取每个人的观点和评论
每一次说出你的名字,讲完整的话
很多的跟随提问以及持相反意见的争辩问题
6.采访录怎么写
采访就是访问者(记者)和被访问人坐在一起,(记者)问他或者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在采访的进行过程之中会有新问题产生,被称为"跟随"问题。)
记者们轮流提问,而编辑则帮助他们笔录和音录采访。 ·采访前准备 1 编辑准备用品,测试设备,派发问题给记者 2 复查所有问题以及引导采访的策略 记住: 要准时 要有所准备 要礼貌 要积极 要富有成效 要专业 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的小贴士: LEFT 倾听 你永远无法预知采访过程中被访问者会说些什么,如果你不倾听,你也许会错过一些重要讯息。
眼神交流 当你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永远都要用眼神和被访者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耐心倾听而作出更好的回答。 跟随提问 跟随提问就是在采访过程中基于被访者的叙述,你思考之后的提问。
往往,一些最精彩的提问就是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和你的同事记者和编辑一起工作。
彼此尊重和彼此支援,这样你的采访故事会更好! ·采访小贴士: 准备 礼貌 积极 富有成效 =专业 倾听 眼神交流 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第四步-汇报 一个汇报就是采访团队录音记录下来的讨论,复查一下关于简报和采访的重要讯息,然后加入记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汇报是团队表达他们观点和把他们自己的声音加入采访故事中的一次机会。
汇报是由编辑通过四个步骤制作管理的,编辑运用他 / 她的记录笔记和研究讯息来和记者们讨论采访,涉及的问题,以及他们观点和经验。 汇报准备: 准备和测试的工具,收集所有简报材料和问题 汇报步骤: 1 再现故事: 编辑要求记者们去复查访问和故事的基本事实:采访谁,被访问者说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为什么他们作采访等等,团队仅仅需讨论那些他们从简报和采访中了解到的相关故事的事实,而不需他们对此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两个步骤: 2 记者个人体验和观点 编辑询问记者对于此次采访以及相关题目的自我感受和观点。
3 介绍采访故事 每个记者轮流提出故事的介绍,选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开头。 4 故事结束 每个记者轮流提供一个对这个故事或者汇报的简短结论和总结,选择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结论。
要点: -每一次都遵循汇报的步骤和同样的要求 -让每位记者说出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尊重记者彼此的观点和论点 -在采访之后尽快管理制作汇报 再现故事 记者的个人体验和观点 故事介绍 故事结束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一个编辑和其他几位青年人关于年轻话题录音记录讨论。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准备好问题,引导参与者在讨论中探索他们个性体验以及观点。
圆桌会议准备: 如同简讯一样,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参与者以及其他年轻人)设计一系列问题,使用谁,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作为每个提问的开头。 编辑需事先准备和测试所有的设备。
圆桌会议小贴士 所有参与者彼此尊重 获取每个人的观点和评论 每一次说出你的名字,讲完整的话 很多的跟随提问以及持相反意见的争辩问题。
7.课余生活访谈录怎么写
课余生活访谈录可以从游戏娱乐、课余辅导、兴趣爱好、家务劳动等方面入手,例文如下:
示例一:《课余生活访谈录》(简单)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点:学校
采访人:记者
被采访人:学生
记者: 你好。我来请你聊一聊你的课余生活。
学生:好啊!您请讲。
记者:你的课余生活,时间多吗?
学生: 有4个小时吧。
记者:主要安排什么内容啊?
学生:1、是课程的相关内容的资料查询;2、是休闲内容,是一种积极休息。
示例二:《关于读书的访谈录》(详细)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点:家中
采访人:孩子
被采访人:家长
孩子:妈妈,今天我要对您做一个有关读书方面的采访。
家长:好的。那你就随便问吧!
孩子:妈妈,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时候的读书生活。您小时候的书籍丰富吗?您都看些什么书?
家长:嗯,我小时候书比较少。我一开始都看连环画,如《杨家将》、《大闹天宫》、《马兰花》等。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厌其烦。毕竟书比较少,有时走在路上,看到流动书摊,就会花一分钱看上一本,但那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
孩子:妈妈,我现在的书种类可不少了。
家长:是呀!你现在科普类、童话类、文学类的书籍可不少,但是,你读书的速度可不如我。小时候,我们互相换着书看,看书速度可快了,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书非借而不读”。你现在都到了高年级了,读书还只是泛泛而读,是不是缺少一些读书的方法呢?
孩子:是的。读书有哪些方法呢?
家长:我觉得书要先“泛读”,再“精读”,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
孩子:那“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是什么意思?
家长:从薄读到厚的意思就是在读得过程中,要做笔记和心得,毕竟”不动笔墨不成书”。因为书中有了自己的东西,所以变“厚”了。从厚读到薄就是读出了书中的“灵魂”,品出了书中的“精髓”。
孩子:妈妈,您还有什么读书经验,再给我传授传授。
家长:再就是“温故而知新”。一本书,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你现在读过不少书了,等你回头再读,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平时读书,积累也很重要。我小时候也有积累本,看得多了,积累的也多。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孩子:我现在正在积累呢!
家长:记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现在积累多了,对你的写作会有帮助的。
孩子:读书要积累,妈妈,我记住了。其实书对我的帮助真不少。当我一开始写作文时,总想不出写些什么,有时心里感触很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看书时,一看到作者和我有相似的经历,看到那一句句优美的语言,便马上觉得:呀!这不正是当时我想说的吗?作者把自己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现在,我已经喜欢上读书了,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家长:既然这样,我就希望你与好书交朋友,不断地积累,愿书香伴你成长!
孩子:好!妈妈,我会和好书交朋友的!
8.怎样写采访提纲
原发布者:嚼瓤紫更加重要
如何写采访提纲 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样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记得自我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能够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以前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我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超多的资料,你能够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