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字的甲骨文
茶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茶拼音:chá,注音:ㄔㄚˊ释义:1、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
茶农。2、特指“茶叶”:绿茶。
红茶。花茶。
沱茶。龙井茶。
乌龙茶。3、用茶叶沏成的饮料:茶水。
茶饭。茶点(茶水、点心)。
茶话会。茶博士(善于烹茶的人,亦指卖茶的人或茶馆侍者)。
茶余饭后。4、泛指某些饮料:茶汤。
面茶。果茶。
5、特指“茶点”:早茶。晚茶。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茶杯[chá bēi] 喝茶用的杯盏。亦泛指喝水的杯子。
2、茶房[chá fáng] 旧时称在旅馆、茶馆、轮船、火车、剧场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3、绿茶[lǜ chá] 茶叶的一大类。
4、冰茶[bīng chá] 一种兼有茶水和果汁特点的低热量的饮料。5、茶镜[chá jìng]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做镜片的眼镜。
2.“茶”字的演变是怎样的
相传,古时候人们以打猎为生,什 么食物都吞咽,经常会闹病。
神农为了给 人治病,遍尝百草。有一天,神农在采药 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头晕目 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靠着坐下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叶子,于 是神农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 股清香随之而来,顿时倍感清爽,精神振 奋。于是,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 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
这就是茶 的最早发现。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西 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 诧”就是茶;西汉杨雄的《方言》中,称 茶为“蘐”;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之 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中称之为“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 《吴兴记》中称之为“荈”;东晋裴渊的 《广州记》中称之为“皋芦”;此外,还 有“诧” “妊” “茗” “徐”等称谓,均认 为是茶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