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前面的简介怎么写
《竹石》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古诗简介
简介 古体诗,又称古风。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
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3.古诗前面的简介怎么写
《竹石》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4.古诗的介绍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编辑本段]作者生平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阳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编辑本段]译文 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观到了杜鹃花。
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编辑本段]赏析 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
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
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
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怎能回到故乡去呢?青年时代 ,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
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谁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
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山中留客】 唐 ·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编辑本段]注释: 1、山中:作“山行”。 2、山光:山的容光。
3、物态:景物的景色。 4、晖:阳光。
5、轻阴:微阴。 6、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7、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 8、纵使:纵然,即使。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旭,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
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编辑本段]译文 春光明媚,山岚万物都在各自呈现着自己的佳妙之处,是多么的美好,所以请不要因为天色微阴便要打算回归。要知道,即便是晴明的天气里毫无雨意,走进云雾深处,那水气也依然会沾湿你身上之衣。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
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
5.古诗简介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参考资料:
6.古诗文的简介(30字左右)
简介
古体诗,又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7.我学会的一首古诗:内容简介和活动成果怎么写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8.古诗,作者简介和大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解:
这首小令,前三句各写了不同的三种事物。我们看到:西风潇瑟的深秋季节,地下没有红花,树上不见绿叶,也没有芳草,有的只是干枯的藤,苍老的树,和归巢的晚鸦,以及一曲溪水,溪上有小桥,桥畔有人家。这景色,正仿佛前人曾经写过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从第三句看,与前两句不同:既有“瘦马”,自然有人骑在这疲惫无力的马上(隐约写出人)。这时候,“夕阳西下”,眯出时间。“断肠人在天涯”——直至此刻,才明显地写到旅人,写到旅人的心情。这是一幅凄清、萧瑟、充满离愁的画面。开头两句写景,对这幅萧瑟凄清的秋景图,作进一具皴染。第五句是结穴之笔,于是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的感情,跃然纸上,使形象鲜明起来。
—— 选自《中国文学史》——
相关链接: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天净沙·秋思
别情(西厢记·节选)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6.天净沙·离愁
李致远
越调·天净沙·离愁
敲风修竹珊珊,润花小雨斑斑,有恨心情懒懒。一声长叹,临鸾不画眉山。
4马致远,思乡
12杜甫,反映社会现实,讽刺统治阶级
14民歌,歌颂木兰
16诗经,抒发对美好女子的爱慕
17诗经,抒发对伊人的思念
18屈原,忧国
11.将进酒,劝酒歌
12石壕吏,杜甫,反映社会现实,讽刺统治阶级
13.琵琶行,白居易,写琵琶女的凄惨身世
14木兰诗,民歌,歌颂木兰
16关雎,诗经,抒发对美好女子的爱慕
17兼葭,诗经,抒发对伊人的思念
18离骚,屈原,忧国
9.诗的简介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
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shī【名】 (形声。从言,寺声。
本义:诗歌) 同本义〖poetry;verse;poem〗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
——《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指《诗经》。
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TheBookofSongs〗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诗人〖poet〗。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
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fine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诗shī【动】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poetize〗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诗碑shībēi 〖poemtablet〗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诗才shīcái 〖poetictalent〗写诗的能力 诗歌shīgē 〖poemsandsongs;Poetry〗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格shīgé 〖poetryrule〗∶做诗的法则 〖poetrystyle〗∶诗的风格 诗格不高 诗行shīháng 〖verse〗诗的一行 诗话shīhuà 〖notesonpoetsandpoetry〗∶评论诗人和诗篇的著作 《随园诗话》 〖notesonclassicalpoetry〗∶旧时有诗有话的小说,可以说唱 《唐三藏取经诗话》 诗集shījí 〖collectionofpoems;poetryanthology〗编辑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 诗节shījié 〖stanza〗诗的一节,由排列成为一个单元的一组诗行构成 诗经Shījīng 〖ShiJing(ClassicofPoetry);TheBookofSongs〗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
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其内容对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都有所反映。
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
汉代将《诗》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境shījìng 〖poeticconceptionandbackground〗∶诗中所表现的意境 〖poeticenvironment〗∶也指富于诗意的环境 诗剧shījù 〖poeticdrama〗对白为诗的戏剧 诗礼Shī-Lǐ 〖TheBookofSongsandTheBookofRites〗∶《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