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从汉语的广义字面而言,批评与评论并没有严格区别,实质上两者完全不同,它们的区分不是由概念来决定的,而是客观事实和具体现象所决定。批评(critic)是以质疑、否定、批判为核心主体,其中批判(animadvert)是最为极端,其主体是抨击性谴责。当然,不论批评或批判,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狭隘与差错的纠正。评论(comment)则是一种阐释、肯定的主体模式,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批评,目的在于提高鉴赏水平。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是由传统上文艺评论发展而来,广义上隶属于评论范围,由于批评不是一般性评论,从而突显了它的特殊形态。也就是说,艺术发展对理论学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批评必须永无止境地处于自我完善进行态,成为艺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评论与批评在形态上已难以一致,它们之间的互相制约、彼此对立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内部完善。批评在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像美术批评与常规的美术评论以及史论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经验知识上具有普遍共性,只是批评通过否定、质疑、批判作为功能模式,同时对阐释性评论加以批判性论证。
五种模式 一、道德批评模式
二、社会批评模式
三、心里批评模式
四、形式批评模式
五、原型批评模式
2.批评是一种艺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人非圣贤,谁能无错?犯了错误,受点批评也是应该的。但我们需要温柔的批评,需要的是37.5摄氏度的批评。
我们喜欢我们的生物老师朱老师,也喜欢他给我们的批评。因为他对我们的批评就是37.5摄氏度。
我们正陶醉在生物课堂的快乐中,突然教室门“咣当”一声巨响开了,紧接着一声响雷般的“报告”,我们班上两位闻名遐迩的“迟到先生”进来了。朱老师停下了讲课,他没有象其他的老师那样,而是先请两位“先生”入座,然后说:“我也曾为学生。迟到,自然有迟到的原因,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同学们笑)但不管什么原因,迟到毕竟不是好事,所以以后迟到的同学不用大喊一声‘报告’,直接从后门悄悄进来就行了。因为一方面迟到的同学的‘报告’声,打断了我们绝大部分同学上课的思路和情绪,很显然这是不礼貌的,这是很不尊重我们的;另一方面,你的一声喊叫式的‘报告’无意识中有点让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要停下课来欢迎你的到来,好象迟到的你成了大领导大歌星一样,显然这也是很没有道理的!(同学们笑)”我想,不管怎么样的人,听到这样的批评,心里总会有点变化的。
上课时,总会有同学会开小差说些闲话。生物课上的朱老师不会象其他的老师那样,他是这样批评的:“人都有虚荣心,我也一样。我在上课,我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关注我。但有的同学不仅不看我不理我,还在下面说笑,我很难过呀!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如果不过分的话,希望大家尊重我这一点可怜的虚荣心。”
对不做作业不交作业的同学,朱老师没有说要惩罚,要专制。他说:“感谢班上部分同学对我的关照。可能是我身材太苗条了点,这些同学怕累着我,所以不做作业不交作业,让我轻轻松松长胖点。但我不喜欢胖。胖,其实也是种不健康的表现。我不希望胖,我也不希望同学好吃懒做长成胖墩。所以作业还是要做,要交!”
……
这样的批评还很多。这样的批评,我们很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批评是37.5摄氏度的。37.5摄氏度时,我们接受批评的“酶”的活性最高。
3.怎样写艺术评论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
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
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
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
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二、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
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
1964年起在法政大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
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
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
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
1969年获得芥川奖。三、、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本文是一篇文艺批评。学习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句仔细揣摩,领会其内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维纳斯引出话题,首先详细描述了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产生的无穷魅力,进而否定了复原维纳斯的种种方案,最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为何失去双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从内容结构上讲,本文从文艺鉴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四、重点语句1、作者是否赞同为维纳斯修复双臂?文中有这样的话:“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誉。”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重点语句体会如下) (1) 维纳斯作品本身被一种“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作品的原创、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这一系列可以说成是“作品命运”的东西,使作品本身充满魅力,而这与原创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原形意味着那些烘托作品的“遭遇”和“过程”就失去了,作品不再充满魅力) (2) 维纳斯的美在于它“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损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
而它的缺损,使之变成了不确定的、不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因此维纳斯的偶然的并非刻意和人为的“部分”(手臂)残缺,换来的是人们对完整雕像的揣测、设想和追求。
这正是断臂维纳斯的魅力所在,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因此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3)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于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缺损―――获得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更有一种神秘气氛,吸引人们的视线。
4.怎么写一篇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批评,而是对文学作品的优点的褒奖和缺点的指出,主要侧重在褒奖文学作品好在哪里,褒奖指的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来说要想解剖一样对作品分析。
写文学批评最忌杂糅太多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批评最重要的是讲究客观细致的分析评价;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能写的和读后感一样,字里行间不能有诸如”我觉得“、”我认为“之类的字眼。
写文学批评要有明确的切入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等都可以作为批评的内容。一个大的切入点下面再细分成小的观点便于分析讲述。
作为初学者,我个人建议其实不用太拘泥于所谓书上各种的文学批评方法,还是应该以对作品的感觉为主,但不能直接把主观感觉写在纸上,要把它客观化。怎么做到客观化呢,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再引用名家话语、其他批评著作里的话,如《文心雕龙》、历史故事、作家自己的话等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批评方法的学习运用并非一朝一夕
这是网上的批评方法,具体方法中西方还有很多。
1) 伦理批评:伦理道德为标准;“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
2)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根源与社会意义;“知人论世”“种族、环境、时代”
3) 审美批评:情感体验与美感价值;印象主义
4) 心理批评: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形式心理的论析
5) 语言批评:语言本体论,语言本文结构论,语言艺术技巧论
2、文学活动与批评途径(方法、范式)
1)文学与世界——社会文化批评——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本质论
2)文学与作家——创造主体批评——心理批评、女性批评 创造论
3)文学作品 ——艺术本体论 ——语言批评、结构主义 作品论
4)文学与读者——接受反应批评——审美批评、结束美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 基本范式 具体方法
5.用“艺术批评”,写一篇《活着》的“影评”
觉得电影没有小说好,文字不多,道尽人间百味,在希望中活着或无奈地死去,在绝望中死去或者麻木地继续活着,奇特地活着或古怪地死去,或者成为这洪流本身的一部分,不再探讨活着或死去的意义。
这样的作品很多人一生只能写得出一部,事物有时候看得越清晰其实会导致所能理解的越少,同样经历思考得太多就越活不下去,所以当你尝试探讨活着背后的意义,往往最后活着本身就成了答案,因为那里其实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东西,故事是听者的感受,活着的人其实只是活着不想死而已,都要死了。
所以。
当活着比死还难受的时候,选择死亡也就成为一种活法了,死亡有意外死去的,谁能避开意外?所以意外也是活着要面对的问题,而至于怎么去活着没必要讨论了,先活着,当然这是我代入主人翁的角度,不是说活着没意义,不是这个意思呵呵。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你已经融进了生活的洪流,剩下的只是奔流不息的生命,而活着是生命于实体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