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言的书,好在哪里
中国当代作家这样多,莫言能成为最具焦点的那一个,总离不开两样东西他的作品、他的人。
对于这些,熟悉他的读者自有印象和评说,但在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眼中,他们对莫言的作品和人品的了解,显然有着更专业和更真切的深度。 王安忆: 他在喧哗背后有寂静 莫言回顾自己小说创作几十年的历程,曾谦虚地表示自己是“浪得虚名”,“我写小说原本也是"打家劫舍",没想到弄假成真。”
但对这“弄假成真”最了解的,当数与他同时代、同经历的作家。同是“50后”的著名作家王安忆,上世纪80年代与莫言都是中国寻根文学的主将。
都说文人相轻,但王安忆对于莫言的了解反而更客观。王安忆认为:莫言小说里常常是一片喧哗声,但在喧哗背后,有一种深沉的寂静作底衬,而这种寂静之音,又一定与人物的受苦、忍耐有关。
这是莫言小说艺术中令她倍加赞赏之处。王安忆也直言莫言作品有的很好,有的很糟,“但莫言不怕自己写得糟,这可能是因为,有生命力的人是不怕糟下去的,他总能重新站起来。”
马伯庸: 他写得放肆,我读得痛快 评论家李敬泽认为:“莫言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性,他重新接通了我们民族伟大叙事传统之间的活生生的血肉联系。”这话看起来比较抽象,但具体到他的每一部作品,细细品读,总会对李敬泽的话有所理解。
比如作家马伯庸就一口气读完了他的《檀香刑》,他认为莫言的小说文字花样百出,“莫言写得放肆,我看得痛快,对寓言式反讽我有天然亲近感。” 颁奖结果公布前,莫言成为诺奖大热人选后,微博上反对者有之。
而《收获》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程永新一直在微博上力挺莫言,他认为从《酒国》《檀香刑》到《生死疲劳》,莫言是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最彻底的作家,读懂《蛙》就读懂了作家立场,作家的独立立场在莫言的作品中体现得很充分。而冯唐、瓦当这些“70后”作家,显然有着年轻作家的另类和叛逆,不过,他们此刻都很客观地评价莫言他是一个好作家。
瓦当说:“我认真读过莫言几乎所有的小说,感觉他恰恰是属于那种最为秉笔直书,最有勇气触及黑暗与良知的小说家。单就小说艺术成就而言,他完全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
李洱: 曹雪芹可能不会比他更伟大 这些天关于诺贝尔奖的话题实在太多,某网站发起了“呼声最高的中国"穿越"得主”,李白位列第一,曹雪芹第二。可见写就伟大著作《红楼梦》的曹雪芹在广大读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但著名作家李洱曾很多次提起这样一句话曹雪芹如果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能不会比莫言更伟大。“可能会比我伟大,但是不会比莫言更伟大。”
李洱对莫言这样的评价,并没有招来很多反驳和批判,可见在文学业内人的心中,莫言确实成为了一个标杆。而他此番获得诺奖,自然也与他的作品在国外广泛传播有关。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莫言是进入国际纯文学出版业最深的中国作家,作品每出来一两年后就有翻译,这是得诺奖最基本的条件,中国无人有他这方面的影响。” 毕飞宇: 曾把他想象成我 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的粉丝都有谁就知道了。
莫言的读者里,有个著名的作家毕飞宇,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莫言的崇拜。他说:“1986年,我读到了莫言。
第一次阅读莫言的时候产生了一个令我颤栗的念头,也许还是一个令我不好意思的念头莫言的小说是我写的!这些小说之所以是莫言的,他只是比我抢先了一步。”毕飞宇对莫言小说的解读很形象:“我一直认为莫言是个酒鬼。
他的写作总是在豪饮之后。我这样说当然有我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在莫言的笔下,名词与名词之间始终洋溢着浓郁的酒意。
它们不安分、躁动,有时候甚至狂暴。我甚至想象在酒席上,许多人都不胜酒力,抱着脑袋摇摇晃晃地撞墙了,莫言却回家了。
他打着酒嗝,用他笨拙的手指头野蛮地撞击他的键盘。”然而事实上,莫言并不喝酒。
(来自网络)。
2.你们怎么看待莫言的、你认为他的书咋样
我感觉不错,发自乡土,没有矫揉造作,自然如赤子,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揭示人心、人性入木三分 。
当然一些热衷网络小说当然不能理解,一味模仿国外,永远跟不上,就像我们建筑了太多的欧式建筑,能比得上师傅吗!拿人家的强项去参加人家的评比永远是失败,只有中国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
世界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因为它是这个国家自己特有的历史和文明;中国四大名著为什么被世界推崇,应为味道不同,有东方的韵味,东方的智慧、狡黠、深刻、,莫言的书就是一朵这样的·乡土之花!
3.怎样评价莫言的小说
著名作家余华:“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著名作家陈忠实:“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台湾作家张大春:“实至名归,台湾媒体对此也很兴奋,有人说莫言早就该得奖了。他的作品见证了民间叙事传统,有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对话。一直以来文学界跟着西方的各种主义和流派在走,但莫言和地气相接。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台湾作家龙应台:“莫言得奖,太棒了!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每回读莫言的小说,都会感叹,我不如他。”
台湾作家骆以军:”我非常兴奋且恭喜莫言获奖,这是迟来的。莫言是中国二十世纪跨二十一世纪,奇幻的拥有「拉伯雷」、「塞万提斯」这样西方小说典范的说故事人,他的小说充满想像力、民间狂欢和天地不仁的旷野幅员。他是个天才!“
德国文坛大师马丁·瓦尔泽:”他的小说有一种紧迫感和厚重感,无法用寥寥数语来描述。所有代表性的小说都讲述了人类在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陷入的冲突。莫言用一种足以让人头晕目眩的方式叙述了人们如何饮食,如何忍饥,如何受渴,如何交谈,如何被爱,如何杀害。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热爱他笔下所有的人物,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人物里,也包括那些在小说里将要或者必须犯下罪行的人物。任何人要是想谈论中国,都应该先去读莫言的书,我认为他可以和福克纳平起平坐。”
著名作家苏童:“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他的书完全可以跟那些大师平起平坐。”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
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莫言的声音完全可以像米兰·昆德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深入美国读者的心。
4.莫言的小说,可读性没那么强,却为什么那么出名
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的小说以自己的老家(山东高密东北乡)为主要背景,记叙中国传统乡村里的人与事,加以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代表作品有《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天堂蒜薹之歌》《透明的红萝卜》。
大量使用粗俗语言,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他使用大量粗俗字眼、描写低俗情节,使小说丧失原本的批判意义。虽然是写乡村,但莫言笔下的村落却几乎与美好毫无关联。
他描写的全部都是社会最丑恶、最不堪的一面。如果说我们要讲究“审美”,那么莫言就是“审丑”。
甚至有不少人说他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因为外国人想看中国人的丑态。这个理由听之荒谬,但实际上,莫言对中国人丑态的书写确实过了火。
有学者统计过这样一组数字——仅在《丰乳肥臀》一部小说中,尿出现了50多次,屎近60次,屁更达约180次。而其他的更是不必多说,在此不宜一一举例。
在还没有学会美之前,就看到了太多的丑,这不利于成长中的学生的身心塑造。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莫言都获得诺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却从来不选他的文章。
批判与反思的初心值得重视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莫言的创作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其11部长篇小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他批判的起点是好的。
比如,在《红高粱》中,反思战争、封建迷信带来的戕害。《酒国》,一部1993年的作品,写出了“酒桌文化”、官场腐败、婴儿贩卖。
再看《丰乳肥臀》,母亲上官鲁氏生了九个孩子,唯一的儿子上官金童在18岁时竟还要吃奶。莫言以此来反男权社会、重男轻女、“巨婴”。
直到今天,这些批判的内容也是我们探讨的热点话题。只是,如果过于专注于用“肮脏”的语言来揭露,几乎很难触及问题的根本。
到底这个“丑恶”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对我们的社会到底有怎样的影响?作家应当将自己的心态放平,比起以这些语言博人眼球,不如换一种别的手法。否则不仅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只能让他饱受争议、甚至被人当个笑话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为什么语文课本从不选录他的作品《红高粱》怎样的“批判”才能让人接受实际上,书写丑态、批判恶劣国民性的作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从来不是少数,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鲁迅。但鲁迅就是公认的文豪,《孔乙己》《祝福》《药》《故乡》是语文书里多少年的经典篇目。
为什么鲁迅就能被读者尊崇呢?这是因为他的批评虽然严厉,但语气非常冷静、理性,有时还会保有一丝温情,你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刻的反思。比如孔乙己,尽管他精神迂腐,但这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错,他只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受害者之一,并保留了他喜欢孩子的一面,鲁迅对他尚有同情。
尽管儿时可能不懂,但长大后会从中幡然醒悟,可以说越年长的人读起来越有滋味。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为什么语文课本从不选录他的作品鲁迅再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同样是反思社会,同样存在露骨描写,但又是另外一番风貌。
从最初的小说,到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多种形式的《白鹿原》,都非常受到读者欢迎。剧中的人物都有两面性,这点与鲁迅颇有相似,相比起莫言更加真实。
白嘉轩做事光明磊落,但却极好面子,宁可全族人患瘟疫、也不肯在田小娥的坟上建庙,当然,这也是受封建迷信思想之害。甚至还设定了一个非常正气的人物,朱先生,他饱读诗书,淡泊名利,用自己所学帮乡民解决问题,白嘉轩也认为他是“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先生”。
不难看出,鲁迅和陈忠实都是对社会进行批判,但都存在一定的正面导向,而不是完全的黑暗、完全的丑态。因此,二者都比莫言更易接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为什么语文课本从不选录他的作品陈忠实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莫言的小说之所以不被语文课本收录,主要在于他选用的粗俗文字、场景太过火,失去了其应有的批判效果,反而会把中小学生带偏。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莫言的文学成就,他的小说在主题上非常深远。
鲁迅和陈忠实,则都是既有批判、又有正面导向。或许这样的作品,才更易被读者所接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