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格式
有空四格的传统说法,但一般情况下为了美观,把题目放在正中央,如果剩下的格子恰好为单数,则前面少空一格后面多空一格。
1、理论上空四格,但是现在作文讲究美观,放中间好。
2、作文标题格式不扣分。
3、副标题格式 -- 放在第二行中间偏右。
扩展资料
高考作文(College Admission Essay)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
写作窍门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很多南通教师都讲过引用先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得用到合适的地方,切忌乱用)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多去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语文试卷的高考作文,有备无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作文
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格式
不需要空行。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3题目自拟4不得套作,不要抄袭5不少于800字6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迎合社会主流舆论,富有正能量。并没有严格的空行要求。
扩展资料写作技巧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
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
以备考试用之。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
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
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很多南通教师都讲过引用先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得用到合适的地方,切忌乱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考作文。
3.高考作文怎么写
高考语文评卷将作文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
从2004年,评分再分解为内容、表达和特征三大块,以各占20分的方式给分。而话题作文的本质就是开放、创新。
这就要求考生的作文有个性、有特征、有创新。 要想作文脱颖而出,作文必须要有亮点。
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一位老师说:“凡是优秀的高考作文,必须要有‘光辉’。没有‘太阳’,总的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的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的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上徘徊了了。”
考场作文要得高分,必须在亮点、光辉上下功夫。反之,作文没有亮点,,“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章难以激发起评分老师的给分热情。
以下就是高分作文应该要具备八个亮点: 亮点一:亮出题目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眉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妆,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同时也可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少有命题作文,而多是话题作文。
三自方针要求自拟题目,可是有些考生习惯作老师给的命题作文,竟不知道怎么给作文写题目。在一项对2004年高考作文近1000份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未写题目的有30多份,题目不当的有50多份,只有近100份试卷因作文题目恰当、准确得到了加分,而前两者均不同程度地失了分或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
谈生命的价值,题为《把握生命的脉搏》、《与生命同行》;谈社会的公德,题为《归来吧,良心》、《同心灵一个共振》;谈审美取向,题为《美,在于发现》、《美是一种透明的情怀》;谈读图与读文,题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读图,大众文化的需要》,如此等等。总之,题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必须为之推敲再推敲的重要领域。
亮点二:亮出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脸面。万事开头难,也许正因为难,它才有价值值得我们去为之琢磨。
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题记点睛,用名言开门见山……例如2004年作文:《忘忧草———人类的悲哀》的开头:若世上真的有忘忧草,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在辉煌世界文坛上,有多少璀璨的明珠都放在了“忧愁”这座伟岸的丰碑上,然而,仅仅一颗忘忧草就会令整座丰碑瞬间化为灰烬。没有了仇恨,就不存在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剑;没有了猜忌,也不会有奥赛罗可悲的命运;没有烦恼,何来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没有了痛苦,又怎能听见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呻吟?…… 亮点三:亮出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材料。
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同义词、反义词、俗语、成语的合理应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都是亮语言的好方法。
例如作文《月远,月近》的精彩语言:月光是月亮的长发,它长长地垂下,直垂到离人的窗台,拉近了千山万水的距离。月亦洒下冰冷的寒霜,薄薄地覆在汉节上,苏武轻轻拂去它,仰见明月,想象既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故乡。
亮点四:亮出层次 层次是作者的思路。层次也是文章逻辑线索的外在体现: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分、总分总……总之,你的文章,要有你的思路标志———层次、段落。
亮点五:亮出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要做到典型性: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必须是吻合观点的;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熟、俗、怪、僻的材料要避而远之。例如作文《有志者事竟成》的材料:临池洗墨,磨杵成针,斧凿龙门,愚公移山;大禹过家门而不入,李冰胼手足而不息。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有志者事竟成。 亮点六:亮出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帷幕。
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是一个意义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意义的开始。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同时开启了另一扇门。
当帷幕拉上的瞬间,给读者(阅卷教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是文章结尾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题目呼应,与观点呼应,与开头呼应……用短句结束,用哲理收尾,用抒情结语……例如2002年作文《面对大海》的结尾:大海神秘吗?大海美丽吗?大海欢快吗?我不知道。但我想,我会知道的。
亮点七:亮出标点 标点是文章的呼吸。标点也是文章准确表情达意的工具。
不要只是“一点到底”,不要只会单纯地使用逗号、句号。一篇文章应该能够准确、灵活、生动地使用六七种标点符号。
亮点八:亮出书写 书写是文章的服饰。 尽最大的努力展示你的书写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观。
作文中,字写的大的大、小的小;有的歪到外婆家去了;有的一脚踢到了下面一行字的脑袋上;有的呢?就象螃蟹,张牙舞爪的不甘心待在格子里,象要爬出来咬人似的。
4.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应该怎么写
全国卷I:写给未来2035年的那个他(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曾日月之几何,“千禧宝宝”已赴战高考,“00后”的时代将正式开启。
捧着保温杯、泡着枸杞茶的你,看着奔赴考场的“青葱面孔”,想必脸上早已老泪纵横,心中却仍然“老鹿蹒跚”。全国卷II:(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
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
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
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全国卷III:根据标语写作(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卷:“新时代青年”、“绿水青山图” 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上海卷:谈被需要的心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江苏卷:解读语言传递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
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问题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18年云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揭晓!网友、段子手们请听题!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如果你是考生,准备怎么写?。
5.高考作文怎么写
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 多在生活中练练笔 看看别人写得好的文章 毕竟写作和看书是分不开的
而且在考试中要注意 试卷要干净整洁(这应该都知道) 高考作文在平时也多练下 写作速度要快(也要保持干净)
大概看完题目最好能在15~20分钟内做好(包括看题目构思)
高考作文详细题目/zt/2008/2008gkst/index.htm 上面有 我简要的说下:
全国Ⅰ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全国II
海龟和老鹰
北京卷
杯子满了吗
上海卷
他 们
重庆卷
生活在自然中
陕西卷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天津卷
人之常情
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四川卷
坚强
广东卷
不要轻易说“不”
江西卷
田鼠或田鼠天敌给人类的一封信
江苏卷
好奇心
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浙江卷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山东卷
春来草自青
辽宁卷
交通灯的故事
福建卷
味道不同的饮料
海南卷
我和小鸟
宁夏卷
我和小鸟
(自己好好练习下吧)
6.今年高考作文题该如何写
高考作文题目怎样写写好文章要注意好的方法: 1、比喻是最简便的修辞,形象、生动和大众化是它的特点; 2、直接使用喻体能使语句婆娑生姿,产生趣味; 3、在文章中使用与主题或场景相关的喻体,能收到异趣; 4、把A事件比作B事件,这样的比喻方式比较困难,但却有奇趣的艺术效果; 5、运用多个比喻,使其成排出现,这样的语句具有军营气势,如模特方阵正款款而来; 6、比喻应该为人物和主题服务,贬褒之喻都可看出作者的写作取向; 7、运用通感手法,接通五官,让香气变成正方形,叫声音变成花瓣雨,这样的写作手法奇妙无穷; 8、拟人之法是文章的生动之源,你一定要掌握和擅长; 9、夸张使语句产生奇效,夸张亦产生幽默; 10、排比句常用来抒情,对称句常用来描写,相同的句式和大致相似的字数,在文中出现也使形式美观; 11、反复是一种不常用的修辞方法,但你应该了解和懂得; 12、对比的手法很有趣,高山平原,请你去鉴别和感悟。
7.全国所有高考作文题目全集
安徽卷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
湖北卷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书信可不可以替代》。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福建卷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人生中的赛跑》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江苏卷
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忧与爱》
广东卷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园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园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出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的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十几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卷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江西卷
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
新课标
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
给材料作文:一个油漆工看到一艘船有个漏洞,顺手补上了。船的主人发现了,要给这位油漆工钱。油漆工没要,问为什么。船主人说,他原计划打算带家人乘船出海。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浙江卷
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辽宁卷
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山东卷
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上海卷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北京卷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天津卷
2012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8.高考作文:如何写好它
要积累素材,看一些有分类整理的素材或名句,比如说这类是爱国的,这类是诚信的,每种记它两三个事例,一两句名言,遇到作文套上去用,只要切题,包管有用。
不要觉得一个事例一句名言用来用去都那样,只要你能侃,把事例的中心尽量拉到你的文章重点上去,就很好的切了题了。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相当有用。
如果不能诗情画意,也不一定拿不到高分,有时候高分文章不一定就是靠文字游戏,新材料作文更多靠的是你的思想。所以一定要言之有物,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说了一大通连你再说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写不出什么排比或者附庸风雅的东西,就不要浪费更多时间在作文上了,前面阅读什么的多花点时间有时还会有意外收获呢!!再有一点就是字要写得漂亮点,如果不漂亮,就写工整,不要东划西划,印象分就是这里给的。基本上能做到这几点,高考文章可以保证46、47.要想多点发展,就看你的本事了。
除非真的写偏题了(即使偏了点,老师看到我做到这些,绝对会给到我40多分~),不然的话,我平均可以52、53左右。看准阅卷老师需要看到怎么的文章,就写怎么的,这是最无可奈何也是最有效的写作思路。
我也都这么跟我家教的那些小孩说的。有不明白还可以问我哦~~。
9.高考作文怎么写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都没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会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以上是个寓言故事,在我们身边,或许可以听到或见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是候,有时由于依仗着自己的优势,反而为优势所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面对优势
或许我的故事只是你曾经的脚印,或许我的言论只是你曾经的幼稚。然而面对你繁杂之后迷惘的眼神,请用我思考的优势助你跋涉一程------题记。
生活中常常有优势与劣势之分,人们往往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心态,过多的依赖优势。是的,一些人确实实现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梦想;但是,深究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人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最终覆水难收。
面对优势,谁人不想借东风以轻扬?
面对人才优势,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亲贤臣,远小人,建立了西蜀政权;
面对经济优势,郑和打造航船、七下西洋,买珍宝,卖湖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面对思想优势,马克思沿着伏尔泰、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足迹,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唯物辩证法;
……
可是,朋友,为什么我们对优势敬若神明,而优势却躲在墙角向我们窃窃冷笑:
倚仗优势,吴王夫差忘记了父辈的教训,坐拥歌舞,笑谈春风,放回了勾践,赐死了伍子胥,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
倚仗优势,**置民族存亡危机于不顾,打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拒绝国共合作,遭到爱好和平的华夏儿女一致唾骂;
倚仗优势,麦克·阿瑟梦想在朝鲜战场上重温中途岛战事的辉煌,要以U-2歼击机两周之内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命运,但面对众志成城的中朝人民,精良装备的美式战线最终成了东方的“马奇诺”。
……
如果这些仍然解不开你心中的锁,那么,朋友,把你的手给我,握着我的手,听听我自己的故事。倚仗教育的优势,我拒绝了养花人的衷告,一意孤意,没有把花从盆里移栽到土地里,仍然时常浇水,结果--还未等及春天的雨露,我的花已冻死在冬天的阳光里。过多地倚仗书本上的知识,使我忽略了自然的法则。
是的,朋友--
利用攀登的优势,我们可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过多的倚仗优势,我们就可能遭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
利用想象的优势,我们可以实现九天揽月的雄伟计划;过多的倚仗优势,我们就可能沉醉在黄粱一梦、不知所之的虚妄中。
朋友,请用我们明亮的眼神探寻,告诉彼此:面对优势,我不再迷惘。